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延误由车辆等待延误与车辆加减速延误组成,等待延误占据总延误的80%左右,而对于车辆的等待延误研究较少.文中以排队论和可接受间隙理论等为基础,讨论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连接处的等待延误.在入口匝道和高速公路主线不同车辆到达流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了相应的模型,获得了匝道车辆的等待延误.等待延误的研...  相似文献   

2.
赵圆  姚红云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5):41-45,72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延误由车辆等待延误与车辆加减速延误组成,等待延误占据总延误的80%左右,而对于车辆的等待延误研究较少。文中以排队论和可接受间隙理论等为基础,讨论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连接处的等待延误。在入口匝道和高速公路主线不同车辆到达流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了相应的模型,获得了匝道车辆的等待延误。等待延误的研究,对于评价入口匝道的通行状况,和作为一项改进入口匝道设计的依据,以及对交通管理和控制策略的评价完善是十分有益的。最后,通过选取模型中的参数数据,用matlab编程描述了匝道车辆等待延误与临界间隙及匝道车辆平均到达率等参数的关系,表明模型较符合实际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智能网联技术背景下,针对高速公路车辆合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冲突,利用合作博弈论中的夏普利值解法,提出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合流区多车协调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在不同运行场景、不同合作程度下对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高速公路合流过程中车辆冲突的潜在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车协调控制方法能够极大减少车辆组避免交通冲突总共所需虚拟支付成本,相比于非合作博弈条件均能降低16%~21%,且对多个车辆的协调控制效果比对两辆或单个车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6)
以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主线同侧连续合流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小型车的加速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可插入间隙理论,确定了不同匝道车道数车辆汇入主线的加速车道模型;然后通过分析驾驶员操作规律,考虑反应距离、决策距离、换道或减速距离3个方面的需求,建立了主线车辆与下游匝道汇入车辆间安全视距模型;最后确定以小型车为研究对象的加速车道长度值与换道模型确定的安全视距值之和,建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连续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入口匝道车道数的高速公路主线同侧连续入口最小间距指标值。研究成果是对我国有关规范和设计细则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基于入口匝道控制的面向需求的城市高速公路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伦辉  刘文亮  李智慧 《公路》2005,(12):116-120
通过对现有城市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分析。提出了一种使城市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的排队车辆中具有优先行驶权的车辆优先驶入城市高速公路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这种控制方法的算法,并给出一个箅例。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与车辆汇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加速车道长度对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分析上匝道合流区通行特性和通行能力;基于最小车头时距,研究了加速车道上车辆汇入高速公路主线的概率;以高速公路主线和加速车道的车流量、最小车头时距等参数为基础,优化了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获得了入口匝道交通流控制模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设计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控制入口匝道交通流,在高速公路主线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入口匝道车流量比传统方法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主要基于车辆运行速度的协调性,并未考虑交通状况和驾驶人可能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考虑驾驶人分心驾驶和交通状况,提出一种高速公路合流区安全性评价方法:将驾驶行为、交通流及合流区几何设计等因素纳入到安全评价模型中,构建高速公路合流区的Vissim仿真模型,通过设置临时走神的持续时长和发生概率这两个参数实现对分心驾驶行为的模拟;采用灰色聚类方法综合评价高速公路合流区的交通安全性,构建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依托工程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交通安全风险。研究发现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风险预测值符合多元线性回归,在相似的交通流状态下随着走神时间、走神概率的增加而单调递增。除了驾驶行为因素,交通量、主线与匝道运行速度差是影响合流区交通安全的另外两个主要因素。当高速公路主线交通量较大时,合理的限速可以降低合流区的风险水平。提出的考虑分心驾驶行为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可快速、全面地评价合流区的风险水平,为制定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改善公路合流区交通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主线同侧出入口最小间距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并且对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道路进行观察和计算,从而对于公路上进入主要路线和合流的车辆交通量和车辆入口出口处的间隔距离,主要对不设置辅助车道条件下,对于高速主道路和侧路的匝道入口出口出的最小间距,设置在辅助道路的条件下的主道路中同侧车辆出入口的最小间距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通车交流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建立了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以上游匝道的设计速度、主道理的设计速度、匝道形式的高速公路主道路和同侧匝道入口的最小间距的指标值。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多车道高速公路主线合流区通行效率,由于主线合流区各车道交通特征差异,针对多条匝道相互合流再一同汇入主线的情况,分析了主线合流区流量均衡状态、各车道饱和状态和匝道流量对通行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分配与入口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主要通过主线车道控制引导上游主线车辆提前选择合适车道行驶,同时采用入口多匝道控制协调匝道合流区各汇入匝道车辆的驶入,实现主线和匝道的通行效率最大化提升。仿真验证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主线车道控制引导上游主线车辆尽量选择内侧车道行驶,尽管会增加内侧车道行驶车辆的车均延误,但明显降低了主线和匝道的整体车均延误,说明主线车道控制与入口多匝道控制相结合对合流区通行效率提升优势明显,且主线合流区各车道流量均衡有助于提升入口匝道汇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卫华  陶虎  陈乾 《公路工程》2022,(1):149-155
为研究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冲突特性,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提升通行效率,分别选取TTC和PET模型作为判定追尾冲突和换道冲突的标准,通过对交通流和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拟合出预测交通冲突发生概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区交通冲突发生数不仅随着交通流率的增加而上升,还受到车辆驶入分流区时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快速路设计在不同间距出入口组合设置条件下,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厦门市仙岳路的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所在,对快速路设计中要重点做好的出入口位置、间距、组合形式及交通影响分析等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VISSIM仿真模拟不同间距出入口在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运行速度。结果表明:交通流量的大小比出入口间距组合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更大;快速路出入口间距设置对主线通行能力的影响与相交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密切相关;出入口加减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的设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引发相关路段及其周围路网拥堵的主要原因。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是影响出入口处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具体案例的Vissi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总流量为4 900veh/h,流率比由0.15增加到0.4时,交织段均车延误增加2倍,交织车速降低将近40%;交织长度选取160~180m时,均车延误为1.3s,平均车速达到45.02km/h,是快速路出入口交织长度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传海 《公路》2007,(5):193-199
以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况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合理评价指标,即路面车辙代表深度、路面裂缝率以及路面修补率。此外,应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损状况进行了综合评定,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及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出入口是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间距和形式成为评价快速路总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介绍了快速路出入口布设的相关规定,可为类似快速路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决策领导、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6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指标含义,提出客观、可行的指标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标权重,并利用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构建综合评估模型,评价某交通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速公路车辆分类的量化方法,根据典型测点的各车型轴载谱数据,归纳了高速公路的主要车型,并研究了高速公路车辆分类方法。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假设检验,研究了客车与各型货车前轴及单后轴的称重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总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假设检验方法研究了各型货车间相同轴型的称重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总体。研究表明,各型货车力学特性接近,属于同一大类型;而客车与货车的力学特性差异明显,因此可将客车与货车划分为两大类型。非参数假设检验方法为高速公路车辆划分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标志极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一方面,绕城高速环城而建,内部连接城市道路,外接放射线高速,需要指示和指明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实施的关于交通标志版面信息量的规范较少,设置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容易使得驾驶人读取、识别指路标志信息有误,进而导致到达目的地不准确、影响驾驶安全等问题。设计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版面信息量试验,采用AutoCAD制作不同信息条数的标志,通过三维虚拟现实软件UC-Win/Road进行道路建模,并利用驾驶模拟功能,实现动视力环境下的信息搜寻过程;运用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对比分析悬臂式、门架式指路标志版面信息,得到不同类型下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对比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下信息条数与信息搜寻时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悬臂式指路标志信息条数的增加,2种方法的信息搜寻时间均出现上升趋向。当标志板中的信息大于6条时,驾驶人搜索信息的时间会呈现突增的趋势,因此在一块标志板上,道路、地名等信息应不超过6条。门架式指路标志试验中,信息搜寻时间随着信息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整体呈现逐渐加快的增长趋势。2种方法出现趋势突变的节点不同,当信息为8条时,SPSS箱形图法曲线出现突变趋势;当信息为9条时,稳健估计理论曲线出现突变。建议的绕城高速出入口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分别为,悬臂式最多5条信息,门架式最多9条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山区高速公路弯坡路段的车辆运行速度特征,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复杂的道路线形条件,研究适用于弯坡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文中列举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运行速度模型,并分析其局限性;通过调研3条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采用气压管式车速检测器对车速数据进行采集,选择路段特征点的运行速度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比较偏相关系数,确定模型的自变量参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不同车型在山区高速公路弯坡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交通诱导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差异性出行特征的出行者无法接受单一的诱导方案。针对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拥堵问题, 研究了考虑车辆出行特征差异的交通诱导对象精准识别方法, 以保障诱导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高德路况数据提取拥堵路段, 根据拥堵路段与相邻路段交通状态的相关性提出拥堵源路段识别方法; 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提取使用快速路车辆的出行特征, 包括快速路出行强度、地面道路出行强度、快速路出发时刻离散度和快速路路径选择多样性; 采用K-means++算法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聚类, 识别出显著影响道路交通状态的出行者, 并为出行者推荐适合其出行特征的错峰或绕行诱导方案。以苏州快速路为例, 研究发现: 针对拥堵源路段的交通诱导能有效改善拥堵路段的交通状态; 类型3车辆(高频出行且易绕行)占单月工作日早高峰所有使用快速路车辆总数的14%, 却占单日早高峰总交通量的51%, 是重点诱导对象; 通过精准识别, 可推荐诱导车辆数占总车辆数的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