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基为例,通过分析自动化GNSS位移监测和测斜仪监测数据可知:边坡滑动面深度位于19 m处;边坡从监测开始一直处于高速滑移状态,并于2022年3月出现垮塌,原设计方案不再适用;根据滑动面位置重新对坡体进行处治设计,二次施工后,坡体处于蠕动变形状态,较稳定;通过全自动化的变形监测,精准判断出坡体的稳定状态和滑动面位置,为后期二次设计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西部某高速公路边坡为例,选择典型边坡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并针对项目特点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获取了边坡深部位移、地表位移、降雨量、裂缝等实时数据,并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保障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查明了边坡的变形范围、变形深度、触发原因,为边坡的处治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高边坡路堑边坡防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采用现场监测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分析监测结果得出,高边坡施工前期位移变化速度快、位移量大,后期逐步趋于稳定;土压力在防护后迅速下降并达到稳定状态,虽然受到了降雨条件的影响,但边坡坡体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防护结构设计合理,但在雨季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自动化智能监测系统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河池三中边坡工程监测为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对边坡进行雨量监测、表面裂缝监测以及深部位移监测,分析了边坡的位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两种滑坡处治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系统的可行性较好,数据准确度较高,完全可应用于边坡的变形监测;河池三中滑坡位移受降雨影响波动较大,雨水渗流导致了土体强度下降,形成软弱的滑动面层,位移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至地下深部8.0m的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深部位移变化较小;根据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性,提出两种有效的综合处治措施,可为同类型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晋荣 《西部交通科技》2023,(12):108-110+197
文章以广西某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开挖支护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查、变形监测等结果分析了边坡开挖的变形响应特征及失稳原因,同时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后失稳及卸载后锚杆加固两种工况下边坡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可实时追踪边坡的变形响应特征,数值计算方法可为变形边坡的动态设计提供可靠的计算结果,实施卸载+锚框架梁后边坡整体稳定性系数满足稳定性要求,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某岩质边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开挖状态下,坡体整体承受压应力,坡顶位移较小,处于稳定状态;开挖状态下,坡体内出现塑性应变区,坡顶位移很大,出现贯通滑塌,需要支护治理。与实际工况对比发现,UDEC软件能合理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及滑动轨迹,为边坡的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设置抗滑桩边坡监测的监测点、监测方式及监测预警值,文章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广西某高速公路抗滑桩边坡段进行了边坡失稳状况模拟,并对比分析了现场失稳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模型失稳时的抗滑桩顶位移值与实测值仅有2 mm的不闭合量,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精度较高,说明以强度折减法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纳贡屯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变形特征的调查分析,运用FLAC~(3D)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对比斜坡体开挖前后位移场变化特征,揭示高速公路边坡开挖后边坡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使斜坡体失去原有支撑,加之持续强降雨,坡体上部全风化粉砂岩层自重增加,强度降低,最终导致了高挖方边坡的失稳。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托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在建高边坡开展开挖变形监测试验,验证掌握开挖过程中的坡体变形特征与演化规律,评估坡体的稳定性,为指导施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工程土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我国公路建设关注的重点。在我国进行的公路建设中,往往因为开挖路堑而形成边坡。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自然边坡受到人为削坡卸载、爆破震动等影响,临空面又受到地表水侵蚀、地下水浸润等影响,再结合边坡自身特殊的地质条件,很可能导致边坡发生过大的变形、坡体表面出现裂缝、坡体内部逐渐形成滑裂面,进而导致边坡的稳定性不断降低。主要分析了公路工程土质边坡现状和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提高其稳定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直观地展示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整体变形的实时分布情况,文章基于等高线生成算法,对变形监测点数据进行热力图可视化研究;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变形监测数据,针对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桩(墙)体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等监测项目进行变形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力图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得到了对应监测项目的变形实时分布情况,能更加形象、快速、直观地展示出地铁车站不同位置的宏观变形情况。这种基于热力图可视化进行监测变形分析的方法,丰富了施工变形分析的研判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Python编程语言和大数据,构建可实现工程监测、综合预警、可视化、参数反演及实时动态分析等功能的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该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可对施工过程中岩土体压力、位移、渗透水压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采集监测数据进行远程无线传输,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借助互联网云平台进行数据共享;监测数据可供IA-BP算法模块、预警预报模块调用,采用IA-BP智能算法对数据库内监测数据进行反演及智能预测分析,并进行单项阈值和IA-BP智能算法综合对比分析,达到工程灾害预警预报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年不同的非地铁施工工况影响,以及地铁在运营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变位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提出了实施监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选取、布置监测范围、监测断面、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基本要求。文章论述了监测系统中仪器设备配置和组成的方法,在运营客观环境限制下实现自动监测的解决方案。认为监测系统只有具备了全方位监测隧道局部和整体变形的功能,且能系统、完整、连续、及时地测量出局部和整体变形变位的准确位置、大小量值、变形方向和变化速率,才能够使我们实时动态并准确地掌握非地铁施工对地铁隧道影响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地铁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4.
邻近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伶站隧道某施工中的产业园挖方边坡侵占了伶站隧道上方和洞口100 m范围,边坡开挖或滑塌可能对隧道形成较大安全隐患,隧道进口道路外为产业园填方边坡,边坡滑塌可能侵占道路,对道路安全亦有较大威胁。对此,文章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ContextCapture(Smart3D)软件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对边坡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EO5(2022版)软件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填方边坡按原设计各工况均属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多接近1.05,安全储备不足,特别是暴雨工况或持续降雨工况下边坡接近极限平衡状态,且推测滑面剪出口多位于坡脚挡墙之上,滑塌后可能侵占高速公路路面,需加强坡体防护;挖方边坡按原设计正常工况属欠稳定状态,暴雨工况属不稳定状态,原设计开挖坡率及防护措施下坡体极有可能出现失稳,进而对隧道结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公路高边坡施工期的稳定性监测情况,通过对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以及可能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边坡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及防护工程实例,运用FLAC~(3D)软件建立顺层岩质高边坡的三维施工模型,模拟顺层高边坡的开挖和防护施工过程,揭示坡体的整体变形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锚杆(索)框架梁组合防护后边坡位移图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护后效果作出评价,为采用合理的防护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边坡,因主观原因准许不能准确地把握滑动面及坡体的实际变形状态,不利于边坡稳定性设计。本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作为分析平台,采用强度折减法,建立坡体安全系数与失稳机理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模型。该模以迭代计算不收敛作为边坡失稳判断依据,分析坡体初始设计的稳定性。通过改变坡体设计方案,来提高坡体整体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通过分层降低设计坡比,可实现提高坡体的安全系数,但是提高效果有限;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有限元数值迭代不收敛判决有助于坡体稳定性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静力水准仪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运营期地铁隧道内变形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结合某项目基坑施工期间运营地铁区间静力水准仪系统监测实例,对列车停运和正常运行情况下静力水准仪的监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列车运行对监测精度的影响。同时,采用与人工监测数据相对比的方法对静力水准仪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力水准仪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满足运营期地铁隧道实时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抗剪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某软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动态显示边坡水平位移及剪切应变增量云图的演化情况。以坡体特征部位的位移突变及剪切应变增量云图中所产生的塑性区连续贯通坡顶和坡脚之间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断依据,并搜索到土坡的临界滑动破坏面,进而合理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边坡开挖及支护后的稳定性,对开挖及支护后边坡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从水平位移、应力和垂直位移、应力云图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边坡开挖后其稳定性系数较低,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其潜在破坏模式为沿岩层分界面滑移破坏,坡脚部位为受应力最大区域。(2)进行锚杆支护后,边坡位移量明显降低,水平方向较之于垂直方向更为明显,且稳定性系数达到规范要求。(3)从应力云图中可得,锚杆锚固段明显受到剪应力作用,锚杆将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层连接在一起,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