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润 《专用汽车》2010,(11):5-5
在欧洲,专用车及零部件行业有很多“百年老店”。在两年一届的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上,这些“百年老店”让参观者印象深刻。一位来自中国专用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告诉笔者,这些企业让他“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
胡璐 《专用汽车》2009,(8):44-45
应编辑之邀,我非常高兴能做客<我与专用汽车>栏目. 首先,我为大家理一理三个关系: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简称"中汽协会专用车分会"和"中汽学会专用车分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你走在随州街头,随便问上几个人,中间准会有专用汽车行业的从业者."随州一位专用车企业的老总这样跟记者开玩笑.如果要说一个城市与专用汽车产业的密切程度,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可与位于我国汽车大省湖北的随州市相比.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车夫     
林生 《驾驶园》2001,(10):46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与他的司机之间发生了一些饶有兴味的趣事.现择录几段: 爱因斯坦与司机有段时间,爱因斯坦经常乘车到各大学作关于相对论的报告.一位司机说:"爱因斯坦博士,我听你的讲演已经有三十多遍了,能不能让我去讲它一回呢?"爱因斯坦说:"好极了,下一次要去的学校没有人认识我,你戴上我的帽子,就像我那样给大家作自我介绍,然后作讲演."这位司机很聪明,而且讲得很好.但当他结束讲演准备离开时,有一位教授向他请教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充满了深奥的数学公式和方程.这位司机灵机一动,马上就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让我的司机到这儿来回答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企业遭遇"天花板" 天花板效应如同魔咒无处不在,市场营销如此,企业管理也如此。最近,一位新锐企业的老总就碰到了管理的"天花板"效应,他跟我聊天时表达了这样的焦虑:由于他是从父辈手中接过的接力棒,做企业的新任"掌门人"。经过一段时期后,他发现企业好像"天花板"效应非常明显,不仅产品销量上不去,而且企业的管理也好像"休眠一样"停滞不前。员工也没有干劲,自己空有一腔进行管理变革创新的热血,但大有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所以,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的市场大幅度下滑,让我国专用车企业切身感受到了一系列的变化。昔日热闹的梁山如今冷冷清清。原本比较好卖的"大路货"专用车,现在想卖出去一辆要费很大的劲儿,而且根本别想赚钱;一家国外卡车企业想在中国找到一款高品质、轻量化的厢体,装在自己的底盘上做成一辆用于示范运营的样板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这家外国卡车企业的人员感叹:"我只想找到最好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在采访第一届武汉专用车展会时,有缘拜会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的王焕民秘书长,结识了这位专用车行业的中国"同志",实在是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8.
杨琳 《专用汽车》2006,(3):15-16
底盘是专用车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是行业的老问题。如今,这个老问题有了新变化。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国内冷藏车生产企业的总工,谈到底盘“瓶颈”这个话题时,没想到他的回答是:“现在国产的底盘种类太多了,选择的余地很大,技术、质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这个回答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专用车底盘的“瓶颈”问题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当你走在随州街头,随便问上几个人,中间准会有专用汽车行业的从业者。”随州一位专用车企业的老总这样跟记者开玩笑。如果要说一个城市与专用汽车产业的密切程度,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可与位于我国汽车大省湖北的随州市相比。在随州22万城区人口中,有5万人在专用汽车及相关产业中从事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2006年,随州市汽车工业产值120.2亿,占全市工业总值的40%,这个汽车工业产值主要来自专用汽车产业。可以说,随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专用汽车之城,专用汽车已经成为随州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专用车的市场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睿 《专用汽车》2007,(10):7-13
毫无疑问,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专用车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成为专用车的一个全新的市场"落脚点"。不同行业对专用运输车辆个性化的需求,给专用车企业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运输瓶装可乐的车与运输易拉罐装可乐的车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还无法想象,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物流运输市场的细分,功能各异的物流专用车会让你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