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接触网在道岔处设计是接触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高速、安全、受流质量良好地通过道岔区一直是接触网设计追求的目标。本文对哈大线Re200C接触网在道岔处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平立面布置、悬挂支持装置、定位器选型等做了全面的介绍,为时速200 km以下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和新建电气化线路的道岔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定位器坡度是保证弓网关系安全的重要参数,定位器坡度的计算是腕臂装置安装的核心。本文根据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计要求,针对水平曲线工况下定位器坡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定位器坡度计算及定位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接触网定位器坡度是弓网关系的重要参数,定位器坡度不仅要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限界的安全要求,还要满足其自身受力和抬升的基本要求,同时定位器坡度的计算应是接触网腕臂安装设计的核心,因此,探索并总结定位器坡度计算的原则、方法及采取的有关安全措施十分必要。研究结论:线路设计的参数和接触线额定张力、拉出值、跨距及定位器结构参数决定着定位器初始状态的坡度,合理确定接触线额定张力、拉出值及跨距等设计参数是定位器坡度安全可靠的前提。接触网腕臂安装设计应围绕着定位器计算坡度进行,否则将影响预配计算的精度甚至导致部分预配安装需要现场重新调整。采用定位管支撑及定位器防风拉线等措施,能够更好满足接触网几何结构在运行风荷载等作用下不偏离允许范围并保障受电弓运行安全,使得定位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黄河 《电气化铁道》2017,28(6):34-35
对接触网定位器的2种计算模型进行比较,找出了计算结果的差异,得出了定位器坡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定位器坡度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Hough变换原理的定位器坡度自动检测方法。考虑相机拍摄角度对计算结果造成的误差,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坡度问题的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接触网与受电弓关系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接触网是通过接触线和定位器与受电弓相互作用,它们的动静态空间位置、相互作用力是确保弓网性能的关键.本文对定位器坡度、接触网在直线和曲线的拉出值、第一吊弦点位置设置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研究,为高铁接触网设计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定位器坡度与导线张力、第一吊弦点位置、拉出值、跨距、定位器及定位线夹重量、曲线半径及外轨超高等因素有关;(2)在接触网其它主要设计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时速30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坡度直线区段按不小于8°控制,曲线区段按最小不小于6°、最大不大于16°控制是合理的;(3)直线和半径较大曲线区段接触网拉出值±200 mm、第一吊弦距定位点5 m对保证定位器坡度是合适的参数选择,可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定位器坡度是弓网关系的关键参数,在我国现行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还没有对定位器坡度的大小做明确界定,但在京福高铁的接触网设计图纸中明确规定接触网定位器坡度为8度到13度,以确保安全运营的需要。因此,结合自身在京福高铁安徽段的监理经验,探讨并总结高铁接触网定位器坡度问题的监理重点,可为同类工程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接触网定位器坡度的动态测量,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定位器坡度的动态检测算法。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和维纳滤波算法对拍摄到的图像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对序列图像中的接触网定位器进行提取识别以及角点检测;选用NCC角点匹配算法对检测序列图像中检测到的角点进行匹配;在匹配角点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仿射不变性的直线匹配算法,对各幅图像中的直线进行匹配,从而可以自动获取图像序列中各图像直线的夹角,实现定位器坡度的自动动态测量并且减小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与受电弓的相对位置关系直接影响弓网运行安全。通过合理设置拉出值和定位器坡度,既能保证弓网受流性能和弓网安全,又能降低受电弓滑板的损耗。通过对直线、曲线区段跨距值、拉出值、定位器坡度、第一吊弦点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研究,为高铁接触网设计优化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在接触网其他主要设计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得出针对直线、曲线区段的不同跨距下拉出值的推荐设置,在保证定位器具有合理坡度值的同时,使得受电弓与定位器的匹配关系更加安全可靠,可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定位器脱落已成惯性故障,给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本文分析了定位线夹、定位器结构参数及匹配关系,分析定位器脱落原因,提出利用1C检测波形和4C图片对定位器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并制定定位器脱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飞雄 《中国铁路》2003,(3):40-42,48
通过借鉴和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中铁电气化局在哈大线Re200C接触网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本文介绍这些管理模式、施工特点、质量检测方法和施工允许偏差等。  相似文献   

12.
于孔峰 《电气化铁道》2003,(4):14-15,30
本文介绍了德国电气化铁道的维修规范,哈尔滨铁路局在哈大线运营实践中对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Re200C/Re100C接触网维修管理办法”,使日常维护工作有了指导性规范。  相似文献   

13.
强风地区高速铁路接触网尚无成熟运营经验,相应的接触网设计方案也在探索中。经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在侧向风吹时,接触线正、反定位竖直方向呈现一定高差,甚至会出现一定位器向上抬升、相邻定位器下降情况,由此产生了接触线坡度,进而影响了弓网受流质量。文章针对此情况提出了预坡度新概念,将因强风产生的接触线坡度降低了1/2。经过弓网动...  相似文献   

14.
1研发背景定位器坡度是一项重要的接触网安全性检测项目。接触网定位装置中(见图1),红色部分为定位器,绿色部分为定位管。受电弓经过定位装置时,其对接触网的接触力导致接触线及定位器有一定程度的抬升。因此,定位装置(定位器、定位管等)的结构和安装状态应保证受电弓通过定位点时接触线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抬升,且不产生  相似文献   

15.
广深线的接触网软横跨未采用张力补偿器,当温度骤降超过15℃时,其支持的接触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上下部位定绳初始张力的增大使支柱的角钢弯曲,而哈大线Re200C接触网软横跨采用了张力补偿器保证了软横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逐渐应用于接触网的工程设计中,在实现精确的细部设计同时,也对相关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将接触网零部件参数化,建立全局坐标,引入空间向量概念,根据定位器的受力情况计算得出任意区段内所有悬挂点处定位器坡度,进而再根据具体安装形式计算得到悬挂装置零部件长度及空间位置等信息,实现BIM模型设计.利用该方法,打...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京秦线引进新型Re200C交叉式线岔的设计、施工,为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和新建电气化线路接触网道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会杰 《电气化铁道》2011,(3):24-26,39
强风地区高速铁路接触网尚无成熟运营经验,相应的接触网设计方案也在探索中.经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在侧向风吹时,接触线正反定位竖直方向呈现一定高差,甚至会出现一定位器向上抬升、相邻定位器向下抬升情况,由此产生了接触线坡度,进而影响了弓网受流质量.本文针对该情况提出了预坡度新概念,将因强风产生的接触线坡度降低了1/2.经过弓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接触网线岔的使用情况,通过郑州铁路局既有交叉线岔与德国Re200C交叉线岔标准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既有电气化区段列车提速接触网线岔维持既有交叉形式的可行性。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既有交叉线岔实施无交叉线岔改造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提速区段维持既有交叉形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轨道坡度对道床纵横向阻力的影响,开展米轨铁路有砟轨道钢枕平坡和250‰坡度道床纵横向阻力室内试验,并建立离散元模型,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离散元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建立了多种坡度的米轨钢枕有砟道床离散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坡与250‰坡度米轨钢枕道床纵向阻力实测均值分别为11.33,10.31 kN/枕,道床横向阻力均值分别为7.44, 7.11 kN/枕,纵向阻力衰减了9%,横向阻力衰减了4.44%;米轨钢枕的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度在0~700‰变化时,道床纵向阻力与横向阻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斜率约为1.7,纵向阻力变化程度大于横向阻力;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呈余弦趋势衰减,但并非单一的按照坡度的余弦值改变,在坡度小于200‰时,道床阻力可近似按坡度余弦折算考虑,坡度大于200‰时,可根据拟合余弦公式预测道床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