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自动闭塞分区划分技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我国自动闭塞分区划分发展的前后过程,并结合我国和世界目前信号设备的现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自动闭塞分区划分技术将由简单的三显示制式快速发展到四显示制式,将从地面有信号机到无信号机、从分组速度控制的列控系统到一次制动模式曲线的列控系统,从基于轨道电路传输信息到基于无线通信传输信息的不断转变,自动闭塞分区的划分将从有形化到无形化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2.
信号显示是信号所能表达意义的总称,包括地面信号显示和车载信号显示。以发展为脉络,首先介绍地面色灯信号的颜色、机构、显示含义的发展过程,阐述地面信号"速差制"显示制度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不同类型信号机构之间兼用的可行性,描述灯光配列原则与机构外形的变化,进而讨论地面信号显示制式应用的局限性。然后介绍车载设备、列控系统的发展,阐述车载信号显示制式的显示方式、内容,并分析其与地面信号显示制式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等级列控系统的特点,讨论车载信号显示制式在部分等级应用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信号显示制度的宏观发展方向,初步探讨CTCS-1、CTCS-4级及ATO列控系统信号显示技术特点。下一代列控系统在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届时信号显示含义也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密度的不断提高、机车信号主体化、列控系统的发展需求,对作为列控系统重要基础设备之一的自动闭塞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动闭塞设备中反映列车运行占用情况的轨道电路已成为保证车载系统安全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ZPW-2000R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故障进行分析浅谈。  相似文献   

4.
自动闭塞系统中,轨道电路传输的安全性是“机车信号做为主体信号”的基础保证条件。本文作者重点阐述了 ZPW-2000系统轨道电路传输安全性方面几项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另外,作者也根据 ZPW-2000系统轨道电路计算机仿真,对传输通道参数优化的主要工作及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说明。通过各种移频自动闭塞制式在传输长度、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扰水平等方面的技术对比表明:ZPW-2000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无绝缘自动闭塞制式。它将在我国铁路“机车信号做为主体信号”的技术发展政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闭塞系统中,轨道电路传输的安全性是“机车信号做为主体信号”的基础保证条件。本作重点阐述了ZPW-2000系统轨道电路传输安全性方面几项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另外,作也根据ZPW-2000系统轨道电路计算机仿真,对传输通道参数优化的主要工作及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说明。通过各种移频自动闭塞制式在传输长度、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扰水平等方面的技术对比表明:ZPW-2000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无绝缘自动闭塞制式。它将在我国铁路“机车信号做为主体信号”的技术发展政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CTCS-3级是基于无线传输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等方式检查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它主要面向提速干线、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基于无线通信的固定闭塞或虚拟自动闭塞。因此,GSM-R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CTCS-3列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将影响到目前中国铁路大量投入建设运行的客专高速铁路的行车秩序。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简单阐述GSM-R在CTCS-3系统的作用、GSM-R故障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对GSM-R各接口信令的监测分析来判断定位CTCS-3系统的故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速差式自动闭塞的发展及在提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速差式信号制式的基本概念;从沪宁线提速的成功证实了实施速差式自动闭塞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四显示自动闭塞改造及效果;并从我国四显示自动闭塞的发展提出了最优化的速度分级。  相似文献   

8.
随着都市圈经济发展成熟,市域快线已逐渐成为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的重要制式之一。为进一步优化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科学配置资源、节约通勤时间,研究不同制式列控系统之间贯通运营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现状,对比国内干线铁路CTCS(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列控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列控系统在系统架构、功能逻辑、信息流向等方面的技术差异性,结合多网融合列控系统设计需求,提出适用于市域快线的多网融合列控系统。  相似文献   

9.
肖鹏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2):76-79,94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ETCS-1的成功应用经验,并利用我国既有自动闭塞的优势补充点式列控系统不足,统筹考虑点式信息和连续信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优化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传统控车模式和点连结合控车模式的差别。针对轨道电路作为高速铁路列车控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点连式结合设计。研究结果:采用基于轨道电路与应答器结合的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克服了既有列控系统的缺点,对于客运专线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研究结论: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增加了车地通信的列控信息,实现了速度-距离模式控车,充分发挥了行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通信的列控系统CBTC利用无线通信传递列车状态信息和控制命令,数据传输时延将引发不必要的列车牵引和制动,降低列控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CBTC的列控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将CBTC的多列车控制系统等效为网络控制系统,建立一体化模型,分析传输时延对列控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消除传输时延对列控系统影响的改进措施,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