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分析现有道路交通条件下交通事故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交通事故统计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交通事故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方法精度高,可用于交通事故预测。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李相勇  张南  蒋葛夫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4):98-100,104
在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兼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的优点,模型克服了随机波动性数据对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精度的影响,拓宽了灰色预测的应用范围。实例计算证明: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预测精度,模型可以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相似文献   

3.
王宇 《公路交通技术》2014,(1):122-125,130
为掌握西部事故高发地区的交通事故特征,在2008—2012年国道314、219,叶城县、塔县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运用灰色原理建立一阶单变量GM(1,1)预测模型,对上述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数、死亡人数进行短期预测。经精度检验,灰色预测结果精度高,且与实际相符。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较其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球平均每小时有65人因车祸而丧生,约2000人受伤致残。我国每天久200人丧生车轮下。交通事故已引直全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政府规定,从1996年开始,每年的4月1日至7日为全国统一的“交通交通安全宣传周”。该文谨以1995年度发生在合肥地区的7起特大交通事故为例,简要分析其成因,说明其危害,以期唤起人们特别是驾驶员位警醒。  相似文献   

5.
王蕾  邱锋  夏永旭  韩兴博 《隧道建设》2019,39(8):1301-1307
为提高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准确率,以西汉高速秦岭某隧道群的496起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的道路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预测类别选定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变量,通过贝叶斯模型、随机森林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严重程度、伤亡情况和持续时间进行预测,根据准确率和稳定性确定出最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时最为可靠,准确率约为84%; 2)在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和伤亡情况进行预测时可优先考虑贝叶斯模型,其对重大或特大事故的预测准确率高达50%; 3)选择随机森林模型作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预测模型,绝对误差为20 min时模型准确率将超过70%。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交通事故预测的新方法-改进型BP神经网络,运用该网络对我国交通事故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泉厦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统计,从人、车、路三方面阐述交通事故的成因,提出预言交通事故一些措施,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缩短救援时间、降低直接和音接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道路交通事故损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失与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道路交通事故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预测是交通安全评价、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为准确预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有效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我国1991—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指数平滑法作为预测方法,并介绍指数平滑法平滑次数选取的依据、初值确定的方法,以及平滑系数的选取方法。在平滑系数的选取中,采用比经验估计法和试算法理论性更强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并证明该方法在平滑系数选取中的实用性。预测结果显示,2016年后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又有较明显的回升趋势,建议有关当局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某市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例,首先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论证了分形理论用于交通事故分析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该市交通事故时间序列具有自仿射性。接着利用分形的自相似性与标度不变性将内区间的分形特性进行延拓,并由此构造了具有外推功能的分形插值算法,实现交通事故预测。该算法利用内区间的迭代函数系和吸引子由特定初始点进行搜索,通过迭代使得到的点集与吸引子的均方偏差最小,从而获得需要外推点的函数值作为预测值。最后对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R/S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市未来几年交通事故仍有增长趋势,应继续加强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11.
据各地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在因驾驶员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有30%与驾驶员饮酒有关;在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员中,有50%是酒的牺牲品;在交通事故中受重伤的驾驶员中,酒后开车者比没饮酒者多50%。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概念学习和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引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研究领域,提出用于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责任之间关系的智能化责任认证模型(ILJM)的理论框架,将某城市1997年已处理结案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作为学习样样,构建了智能化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多,随机性大和突发性强,但交通事故具有统计规律性。掌握交通事故的一般规律,找出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明确预防重点,真正消除潜在的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安全》2005,(9):44-47
对已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研究车辆碰撞与人体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作为事故再现的辅助性依据。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已表明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必要性,以此了解人体与车辆及道路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辅助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探求预防和减少人体损伤的技术措施。国内对事故损伤的统计研究相对较少,尚需运用大量实际数据并结合交通事故再现分析加以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雪良  胡江碧  刘小明 《公路》2006,(7):125-127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是道路系统采集交通事故信息的依据,它对一系列道路安全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统计指标数据的遗漏、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量化及交叉口、路段事故的鉴定、事故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占强 《世界汽车》2009,(7):24-25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超速驾驶仅排在醉酒驾驶之后,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第二大原因。而在中国.超速驾驶更是导致交通事故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07,(27):40-41
在今天,汽车保有量不断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率也呈上升趋势,每年丧生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正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46%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由轮胎发生故障引起的,其中爆胎引发的事故就占了7成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和“道路”进行了重新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中增加了原来未纳入统计的三类事故。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按照新法施行后口径统计.除去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有三项下降.一项上升。  相似文献   

19.
赵琢  杨惠梅 《汽车运输研究》1997,16(2):71-77,90
文章引用联合国欧经会运输部关于“高速公路的定义”,解释了高等级公路的概念,研究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肇事规律,依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预测了今后五年间交通事故的肇事概率和经济损失,并从汉法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GM(1,N)模型适合于具有多个影响因素的系统特征变量的预测,文章研究了GM(1,N)模型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的方法。根据1990~200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建立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2000年死亡人数为90324人,相对误差为3.76%,可见GM(1,N)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