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田文 《中外公路》2006,26(5):146-150
在详细分析目前水泥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评价指标的缺点的基础上,为提高半刚性基层路用性能,采用振动法设计水泥碎石混合料,并应用于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的铺筑。设计及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确定的水泥碎石最大干密度较大,振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实体工程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现场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基本吻合。采用优化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并采用振动法设计的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中未发现明显离析,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以振动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压实度标准可定位于98%。严格采用振动法设计结果施工的基层抗裂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振动搅拌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为背景,通过检测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性能并进行室内强度试验,来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工序及施工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稳定碎石水灰比及养护龄期的增加,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均增加,且在同等水灰比及养护龄期下,振动搅拌成型试件强度均大于普通成型试件;振动搅拌成型试件抗压强度BDR(耐冻系数)优于普通搅拌成型试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检测得出压实度及平整度均满足规范要求,这表明振动搅拌在水泥稳定碎石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振动法设计的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存在诸如开裂、压实度超百、水泥剂量高等一些问题.从级配、试验手段、现场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利用振动击实仪通过逐级填充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确定了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级配范围,通过振动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成型试件测试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法相比,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要大1.02~1.04倍、含水量小0.5%~2.0%、强度约为传统设计法的2.2倍.实体工程应用效果表明,振动法所确定的级配不易离析、便于施工,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结合实体工程应用.提出了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现场质量技术要点;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节约水泥约30%左右.因此,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振动搅拌技术可使水泥更好地分散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并且使混合料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但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设备是工地施工中的大型振动搅拌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尚无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可用,以致于无法准确分析振动拌和与非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指标。针对此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室内集料击振筛进行改装,以模拟水泥稳定碎石的工地生产振动拌和设备。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与工地振动拌和设备的等效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室内振动搅拌机的原理与参数分析,室内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室内与工地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等。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结果优于工地振动拌和的设计结果,而且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工地振动搅拌机拌和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时间,使改装的室内振动搅拌机达到了工地大型振动搅拌机的同样效果,可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型击实成型和振动压实成型两种方式,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铣刨料的物理特性和路用性能,并与现场施工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振动压实成型方式下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高于重型击实成型方式,二者强度比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结合取芯芯样试件内部集料排布和空隙率状况,振动压实成型方式与实际工况更为契合,表明该成型方式能更有效地模拟现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静压法与振动法成型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和性能与成型方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击实方式对混合料级配和结构的影响,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非振动拌和技术相比,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混合料分布均匀且路用性能较好。为了进一步分析粉煤灰对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结合黑河至大连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过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强度试验,对掺加粉煤灰的振动拌和与传统非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两种拌和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无限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比传统拌和的大。研究结果对高等级公路基层材料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静压成型法和振动成型法两种成型方式,采用设计规范提出的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型级配成型试件,分析不同成型方式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大含水量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探讨了两种不同成型方法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等级公路普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容易出现裂缝、唧浆等病害的问题,基于重型击实法和振动拌合工艺,分别从提升拌合工艺、添加纤维和优化级配设计3个方面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开展了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增强技术对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增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耐久性,其中振动拌合工艺和骨架密实型结构对抗压强度的提升最为显著;添加纤维可以有效提升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从而减少裂缝和唧浆等病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振动法成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取代静压法的可行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试了振动法成型试件的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与静压法及实际工程钻芯取样进行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的优势。结果发现,在提高水泥剂量的基础上,较长的振动时间能够提升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同样的养生时间下,较长振动时间下形成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较大;静压成型试件的抗压强度显著低于实际工程,而振动法成型试件的强度与实际工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刘栋  李立寒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11):118-128
针对固体废料用于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时存在压实过程中破碎严重且压实含水率偏高的问题,分别进行水泥稳定碎石(CSM)和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IBA)的水泥稳定炉渣碎石(CSMI)旋转压实试验,研究旋转压实试验参数(垂直压力和压实次数)对试件旋转压实过程、矿料级配衰变、压实标准、强度和模量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阐述旋转压实机理,探讨旋转压实与击实、静压和现场压实的差异,分析旋转压实成型CSM和CSMI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旋转压实过程中CSM和CSMI的密度、剪切应力在压实50次内快速提高,200次后达到稳态,可分为初压(0~50次)、复压(50~200次)和终压(200次之后)3个阶段;较高的压实次数和垂直压力对试件内压实功传递、骨架嵌挤及密度、强度和模量有利,并可降低压实含水率,但垂直压力超过400 kPa时压实功明显增大,矿料级配衰变加剧,600 kPa后劈裂强度降低;较高的IBA掺量和含水率对CSMI压实特性的影响较大,初压压实功低,复压和终压需较CSM略大的压实功,但旋转压实试验参数对CSM和CSMI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相近,可采用相同试验参数;相比击实和静压,旋转压实可降低矿料级配衰变和压实含水率,减弱IBA对CSMI性能的不利影响;旋转与现场压实效果存在较好一致性,CSMI(IBA掺量为30%)与CSM基层的服役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是采用静压法制作试件,试验确定的唯一指标是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为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能力,根据抗裂能力最佳、强度满足要求的原则,分别用静压法及振动法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及配比的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振动优化法试验得到的基层混合料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其抗裂性能也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的情况下不出现疲劳开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的CSG材料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CSG基层的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建立了力学强度增长模型、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和疲劳方程;推荐了四川省典型沥青路面抗疲劳断裂的CSG基层强度标准。研究发现:CSG的各项强度指标都随养生龄期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有利于提高CSG的力学强度。提出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可以准确预估不同龄期CSG的力学强度;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CSG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天劈裂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实现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CSG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从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两方面,就振动成型级配碎石基层的强度和模量进行研究,并对试验路进行了跟踪观测.研究发现,振动成型级配碎石的CBR值较重型击实有大幅提高,回弹模量高于相同应力状态下重型击实试件.采用振动成型级配碎石铺筑的基层现场CBR试验结果与同等压实度条件下室内CBR值吻合较好.这充分说明了振动成型级配碎石基层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路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项目为例,开展了双轮铣深搅(CSM)工法与传统的三轴搅拌桩等技术的比选,并在锚碇现场进行试桩试验,分析了CSM工法搅拌桩在深厚软土覆盖层中的成桩效果,归纳总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振动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振动法与重型击实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动时间与混合料的级配关系密切,一般为2~3 min;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路面在不同基层模量及厚度时的受力性能、抗疲劳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提高基层的模量及增加基层的厚度可以明显改善路面的受力性能、提高路面的疲劳使用寿命,进一步指出基层模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变基层的级配组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运用摆锤冲击法和均匀弹性支撑落重弯折冲击法,首次对柔性纤维水泥稳定砂砾和普通水泥稳定砂砾的冲击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和普通水泥稳定砂砾相比,柔性纤维水泥稳定砂砾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在路面半刚性基层中运用可以增强基层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击和振动,使半刚性基层具有更加优良的动力服务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好、经济性好等优点,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半剐性基层材料,但水泥稳定碎石存在突出特点易开裂。娄新高速公路基层采用新型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从材料本身抗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人手,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理论设计方法,采用振动压实法进行配合比设计,使基层整体强度更加均匀,密实度更高,增强了基层的强度及抗水损害性能,并对其抗裂性能进行了室内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路检测与后期观测数据分析,基本达到了抗裂型水稳碎石基层高强度、抗开裂、抗水损害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