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许天羽  夏闻达  赵岭 《中国水运》2009,(11):113-114
浮体的六自由度运动,是海洋、港口和船舶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中的的重要参考信息,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是利用直尺测量位移值,使用陀螺仪测量摇角,通过光线示波仪记录信号,人工读取分析,精度低,浪费人力物力,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以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水池的非接触系统为原型,讨论了基于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测量点目标实现非接触跟踪测量目标物体位置与姿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船舶舱容量的精确测量在船舶制造和船舶运输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了一种关于船舶舱容量的非接触测量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线阵CCD相机和线结构光投射器的视觉测量方法,能够实现船舱舱容的快速、准确、非接触测量,能够显著提高测量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够避免双目视觉测量方法中目标匹配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量物体的转动姿态,往往利用接触式测量元件来获取待测目标转动角度信息。但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常需要一种低时间延迟、高输出频率及高测量精度的非接触式姿态测量方法。由此设计了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的光电成像测量方法来对物体的转动姿态进行快速测量,该方法采用协作靶标的高速摄影作为测量输入,通过解算靶标位置得到物体的转动姿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优于0.05°,测量数据输出频率为500 Hz,时间延迟低于2 ms。因此,这种基于光电成像的目标转动非接触测量方法能够满足实时、高频、高精度的非接触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4.
首先展示高速公路电脑收费系统中各种通行券的价格及使用效益的分析比较 ,肯定非接触 IC卡的普遍使用势在必行 ,然后介绍非接触 IC卡作为通行券的收费管理过程 ,简述非接触 IC卡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 ,最后提出使用非接触 IC卡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底输油输水软管的的逐渐增多,与常规硬质海管相比,急需非接触挖沟机进行后挖沟作业,保护软管。运用Fluent软件对四种不同的非接触挖沟机导流罩进行分析,验证非接触挖沟机在南海作业的可行性。通过钻井点地质资料、后挖沟声呐截图、浅剖后调查三种方式对非接触挖沟机破土能力进行校核。实践表明,非接触挖沟机导流罩直管段长0.825m,缩颈高度0.2m,缩口直径0.6m的条件下,使用动力定位船具备50KPa土壤剪切强度条件下1.5m埋深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观察窗座设计是深海载人潜器耐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论文针对潜深1500m的球形耐压结构观察窗座设计进行了研究。选择了了适宜的观察窗形式,采用接触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位移和最大应力值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观察窗座内侧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并给出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能引起船体强烈的总纵弯曲运动,威胁船体总纵强度。采用详细的有限元建模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计算虽然可以获得船体爆炸弯矩,进而计算船体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船体总纵强度,但该方法工作量较大且较为复杂。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梁模型的船体水下非接触爆炸弯矩简化计算方法,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船体详细有限元模型和船体梁简化模型,并分别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工况下危险剖面的爆炸弯矩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船体梁简化模型不仅建模简单,而且爆炸弯矩计算精度良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水下非接触爆炸下船体爆炸弯矩的快速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爆破型鱼雷与目标交会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7):112-115
为深入开展爆破型鱼雷战斗部毁伤效能研究和水面舰船结构防护设计,研究爆破型鱼雷的2种攻击模式,以及在不同模式下的雷目交汇条件。结果表明:在舷侧接触爆炸模式下,雷目交汇条件主要考虑爆炸部位(船首、船中、船尾);老式直航鱼雷攻击水面舰艇时,接触爆炸在船首、船中、船尾部位呈均匀分布;现代智能鱼雷爆炸部位应以目标舰船中后部居多;在船底近距离非接触爆炸模式下,雷目交汇条件则主要考虑爆炸部位、爆炸深度和攻击角度。  相似文献   

9.
非接触爆炸下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分析了在非接触爆炸下舰船电力系统主要电气设备的破坏模式,建立了舰船电气设备的冲击响应模型,并给出了非接触爆炸下用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评估的系统破坏概率计算机仿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舰船在海战中经常遭受鱼雷、火炮、炸弹和导弹等武器的攻击,由于接触爆炸和非接触爆炸对舰船是致命的,所以如何正确预报爆炸载荷作用下舰船结构的变形与破损,是各国海军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生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船体舱段遭受反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2类武器攻击非接触爆炸后产生的塑性变形的大小和范围.采用准静态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将爆炸载荷化为静载,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船体舱段在遭受导弹和激光炸弹攻击时进行有限非线性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对舰船在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下动态响应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舰船失效规律和损伤机理,为舰船损伤分析与技术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数据与技术支撑。本文基于视景仿真和舰船损伤仿真系统研究的需要,选取Multigen Creator和TrueGrid混合的建模方法;通过在Ansys系统中整合、重新构网生成混合计算模型,有效提高了LS-DYNA进行数值计算的精度;最后,通过模拟船体在非接触爆炸下的冲击环境,对舰船的加速度响应状况进行了数值及机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冲击波引起的结构动力毁伤与由气泡引起的结构动力毁伤机理不同.基于双渐近(DAA)理论,建立-套有限元方法与边界元方法相结合的数值计算程序.分别研究非接触水下爆炸冲击波载荷与气泡载荷作用下三维船体结构的动响应,阐述水下爆炸载荷与三维船体结构之间的流固耦合理论.通过算例,详细讨论冲击波与气泡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的总体响应和局部响应的-些特征与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非接触水下爆炸中,冲击波主要是对船体结构造成局部毁伤,而气泡则会对船体结构造成总体与局部的双重毁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接触测量方法—数字立体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舰船液舱的数字表面模型(DSM)。摄影测量可在瞬间获取被测目标最大信息,得到大量点的三维坐标。介绍了纹理点投影,立体相机的组成,旋转(水平360°竖直90°)摄影的方式以及纹理点匹配得到点的三维坐标形成DSM的全过程。实验数据显示某船舱的DSM,论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系统健康诊断技术、高速摄影与结构模态分析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与裂纹追踪技术在装备上运用与发展,可实现舰船装备非接触、智能化在线无损检测,获取关键的状态特征信息,同时能迅速进行损伤定位与状态描述。  相似文献   

15.
以航母编队防空作战推演为背景,基于仿真方法对其中的航空器迎面拦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目标运动态势,限于非军事因素,要求任务单元能够在目标正前方威慑距离外与目标面对面对峙,从而达到威慑拦截效果,旨在迫使对方后退,最大限度避免火力接触,这一点与导弹击毁式拦截不同。迎面拦截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与目标同方向运动过程中,向目标对称靠近,然后再沿圆弧路径飞行更改航向,达到与目标面对面对峙。论文设计了拦截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深海非粘结柔性立管简化模型数值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粘结柔性立管具有弯曲刚度小、质量轻、耐腐蚀以及抗疲劳等特点,适用于深海恶劣的海况。然而由于非粘结柔性立管层与层之间的摩擦、接触等诸多强非线性特性,使得其数值模拟分析面临众多挑战,很难同时保证分析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个新的非粘结柔性立管简化模型,在考虑摩擦和接触等非线性特性,以及骨架层和抗压层的沿轴向的弹性模量的条件下,运用梁单元和壳单元简化了建模。实验研究的拉伸、扭转、弯曲刚度结果与新建简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简化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新的简化模型不仅能节省计算时间,而且更加接近柔性立管的实际本构关系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毁伤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接触爆炸和接触爆炸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毁伤效应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水下爆炸对船舶结构毁伤效应的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水下爆炸和舰船结构动态响应的复杂性,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舰船结构损伤研究主要来自于对试验现象或试验数据的分析。传统对水下爆炸作用下舰船结构损伤研究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过程主要考虑水下爆炸冲击波和2次压力波。本文提出了气泡脉动对舰船结构的冲击,明确了气泡脉动对舰船结构损伤的关系;在综合研究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舰船结构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舰船结构的损伤等级,确定了等级评估标准;举例与模拟试验情况下舰船结构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从协同式和非协同式目标识别系统应用背景出发,系统的分析了国外目标识别系统的技术现状,总结了系统特点与发展趋势。从系统顶层设计角度上提出了目标识别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武器‐目标火力分配问题,建立了基于效能最大和用弹量最少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 Pareto集非劣分层思想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利用非劣分层遗传算法处理武器‐目标分配多目标优化问题。非劣分层遗传算法通过对种群内的所有个体的多个目标函数进行非劣分层排序来度量个体的适应能力,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多样性进化操作,能够获取Pareto最优解集,以供决策者参考。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分配结果,方便快捷地解决多平台多类型武器‐目标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