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2年 1 0月 7日 ,万吨级油船“舟海油 2 8”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吉祥船务公司建造完工 ,采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制造的高承载能力气囊 ,一举成功下水。该船总长 1 3 8m ,宽 1 9m ,排水量 1 5 0 0 0多吨 ,下水时重量达到 40 0 0多吨 ,开创了万吨船应用气囊下水的新阶段。人们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0月 7日 ,万吨级油船“舟海油 2 8”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吉祥船务公司建造完工 ,采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制造的高承载能力气囊 ,一举成功下水。该船总长 138米 ,宽 19米 ,排水量一万五千多吨 ,下水时重量达到四千多吨 ,开创了万吨船应用气囊下水的新阶段。我国的气囊下水技术 ,最早出现于 1981年。当时应用于自重几十吨的平底驳船上 ,由于那时候的气囊承载能力很低 ,致使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推广应用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停步不前。 1993年 ,由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研制成功的整体缠绕式气囊问世 ,开创了船舶应用柔性下水技术的新纪元。 1…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中小型船厂的基础建设投资成本,通过对下水过程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气囊下水船台水下部分形状的设计和改造。船台设施和下水工艺的改善,为建造中小型船的船台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建造船舶自重小于2 500 t的船厂在气囊式下水船台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艘万吨级以上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船体钢板的结构应力、气囊动态压力、船舶倾角、下水水位等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分析,船舶气囊下水由于受船台参数、船舶自重、气囊分布、下水水位等因素的影响,对于2万吨左右及以上船舶采用气囊下水,可能存在由于船体结构应力过大发生钢板变形等影响船舶安全的情形发生,但可通过合理设计下水方案,减小船舶下水过程的艉落角度,选择较高的下水时的水位,适当增加气囊个数,从而减小船体钢板结构应力,减小气囊压力,增加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赵光胜 《中国修船》2009,22(6):54-54
2009年9月18—19日,由山东昌林船舶气囊与靠球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3.4万吨散货船气囊下水观摩暨技术研讨会在威海顺利召开。期间,组织观摩了由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4万吨散货船利用气囊下水仪式。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连辽南船厂、荣成造船工业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等环渤海地区的十余家船舶企业的三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气囊下水在船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国 《中国水运》2007,7(8):17-18
使用气囊下水工艺,可以多船台共用一套下水设备,节约了船厂基本投资,也缩短了船厂建设周期。这种可以移动的船舶下水设备,造就了专业的船舶下水公司,使船舶下水可以进行社会化合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船艇》2003,(1)
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 0040. 我厂生产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已有悠久的历史,国内沿江沿海上百家船厂已购买使用我厂“昌林牌”气囊。船舶气囊这一柔性下水技术能广泛适用各类船舶,具有投资省、维护费用少、物料消耗少、节省劳动力、技术容易掌握,对滑道要求不高,安全可靠,操作灵便等许多优点。目前上排下水最大的重量已达到1300吨以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船厂欢迎,由我厂与综合院共同起草编写的两个气囊行业标准早已颁布实施。我厂生产的充气橡胶靠球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船舶护舷产品,它利用压缩空气的可塑性和橡胶气囊  相似文献   

8.
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的研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承载力气囊的研制背景.提出了“揉压气囊”新概念及其损坏机理。建立了结构受力模型。在这些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其承载能力比原型产品提高1.5倍.大大拓展了柔性气囊下水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新产品研制,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包括新型橡胶配方、“低温-长时间”硫化新工艺、“整体双面压合”新方法、优化的结构布局以及头部抗爆设计新结构。这些技术成果为生产高质量的气囊以及其它橡胶产品奠定了基础。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开创了万吨级以上船舶用气囊下水的新局面,气囊下水和上排的船舶重量迭创新高。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艘万吨级船舶采用新产品气囊下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为我国柔性下水技术的进步和抢救失事船只提供了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船艇》2002,(11)
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0040我厂生产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已有悠久的历史,国内沿江沿海上百家船厂已购买使用我厂“昌林牌”气囊。船舶气囊这一柔性下水技术能广泛适用各类船舶,具有投资省、维护费用少、物料消耗少、节省劳动力、技术容易掌握,对滑道要求不高,安全可靠,操作灵便等许多优点。目前上排下水最大的重量已  相似文献   

10.
气囊下水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艘2万吨级的散货船气囊下水的测试和计算为基础,针对气囊下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三类事故,气囊爆裂引起下水事故,下水过程中船体结构损伤,下水船舶对环境或环境对下水船舶构成的损伤,分别进行了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船舶气囊下水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气囊承载形状变化规律,基于目前通用的假设条件归纳出船舶气囊下水工艺中气囊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分析影响气囊承载力相关因素。发现气囊承载力与气囊初始压力和工作高度密切相关;通过模型分析,设定合适初始压力与降低工作高度可提高船舶气囊下水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供船厂在制定合理的船舶气囊下水工艺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3日上午9时,载重55000t的巴拿马型散货船“VICTORIA Ⅰ”号在浙江三门健跳船厂举行隆重的下水典礼,在鞭炮轰鸣,焰火灿烂的欢庆气氛中,飘扬着彩旗的这艘大型船舶在68只“昌林”牌高承载力揉压气囊的驮运下顺利滑向水面,它不仅是该厂迄今建造的最大船舶,也是当今世界采用气囊下水的最大船舶。该船长190m,宽32.26m,深18m,下水时重量达到12000t。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造船业的发展,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得到了诸多船厂的广泛采用。但由于与下水工艺密切相关的下水坡道的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船舶下水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介绍了船舶气囊下水工艺过程,分析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坡道设计的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修船》2014,(3):50-50
2014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向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颁发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授予公司开发的《船舶气囊下水计算程序》(V3.0版)软件著作权,这项权益的获得标志着昌林公司又拥有了一项技术成果。船舶气囊上、下水技术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推广以来,  相似文献   

15.
《船舶》2012,(3):F0002-F0002
继船舶下水气囊国际标准正式颁布之后,辽宁盘锦又传来石油钻井平台气囊下水喜获成功!这一我国自主研制的CP.300自升式平台形态高大,与以往下水的船舶有诸多不同的特征。昌林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攻克了平台下水专用气囊设备研制、桩靴凹穴处的填补工装方案设计、原有下水船台的改造方案设计、下水工艺程序和下水计算等一系列工作,为今后类似钻井平台的安全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凸显了昌林科技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6月1日起,一项新标准--CB/T3837-1998<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将开始实施.这项我国独创的新工艺标准由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与中船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共同提出、起草,1998年10月在全国海洋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船分技委召开的标准审查会上审定通过.新标准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它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的工艺操作规程,使船舶用气囊上下水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囊在船舶下水中安全性、可靠性的日益提高,气囊下水以其方便、快捷、环保逐渐在各船厂中大规模使用。结合当前船舶趋于大型化的趋势,气囊下水也从5 000 t级船舶下水发展到76 000 DWT船舶的下水。结合76 000 DWT散货船下水计算过程,说明气囊下水过程中的受力特点、操作流程和安全作业等。  相似文献   

18.
李文宝 《江苏船舶》2006,23(5):20-20
2006年9月10日,由金陵船厂为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建造的第一艘46000t成品油轮顺利下水。该船是南京地区迄今为止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船舶,同时也是金陵船厂批量承接的10艘同类型油轮中的第一艘。该船下水时自重超过10000t,刷新了由该厂保持的横向下水船舶自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09,20(5):4-4
9月18—19日,由山东昌林船舶气囊与靠球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34000t散货船气囊下水观摩暨技术研讨会在威海顺利召开。期间,组织观摩了由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4000t散货船气囊下水仪式,并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召开了技术研讨会。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连辽南船厂、荣成造船工业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山东威海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船舶企业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赵光胜 《中国修船》2010,23(1):56-56
2009年12月22日,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大吨位自航式半潜船“希望之路”号采用昌林气囊下水技术,在天津滨海新区顺利下水。该船是由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中交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首制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