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比分析了马蹄形和圆形两种横断面隧道式锚碇的承载性能。围岩及锚碇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围岩与锚碇之间设置接触面单元;围岩采用扩展的Mohr-Coulomb屈服模型;使用超载法分析锚碇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表明:马蹄形断面在边墙与拱以及边墙与底板的交界处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圆形断面应力分布均匀;在断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相同缆力作用下圆形断面锚碇位移小于马蹄形锚碇约22%,极限承载力高出马蹄形锚碇约18%,说明圆形断面承载性能优于马蹄形断面。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隧道膏溶角砾岩地段合理断面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膏溶角砾岩地层,围岩松动压力和膨胀压力大。对圆形、马蹄形、椭圆形三种断面型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提出膏溶角砾岩地层区段隧道的合理断面型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堰筑隧道工程特点及典型案例,重点关注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减小堰筑隧道埋深的措施和高水头深埋大跨结构处理等角度,进行堰筑隧道结构断面形式比选,提出“折板拱 + 仰拱”的组合断面形式。以某堰筑隧道工程为例,对比分析隧道结构采用“折板拱 + 仰拱”组合断面形式的合理性。结论可为类似隧道结构断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下悬浮隧道管段结构流阻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结构断面形状对悬浮隧道管段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ANSYS流体模块RNG(renormalizationgroup)k-ε湍流模型,对圆形、多边形、曲边形和椭圆形4种断面的悬浮隧道管段海水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绕流场及管段表面的压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种断面悬浮隧道管段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相同,压力值随来流速度变化明显;管段曲率是影响绕流场的重要参数,海流在流线形断面上分离晚,表面压力下降较慢,降低了管段上的海流阻力.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衬砌断面轮廓检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公路隧道断面轮廓的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隧道激光断面仪检测的原理。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介绍了隧道激光断面仪检测的数据分析应准备的资料,分析依据,检测报告的内容、形式和要达到的要求,并给出了相关的检测实例。应用该检测技术于隧道衬砌轮廓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地铁建设工程实际为背景,针对近距基坑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施工顺序及不同近接距离时的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内力,分析近接基坑对大断面隧道开挖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隧道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刚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152-157
不同断面大跨隧道体现不同的力学特性。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圆形、卵形、椭圆形、矩形隧道理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扁平率影响围岩的稳定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仰拱结构对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的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外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经验出发,根据长隧道及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论述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采用铁路隧道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面积及洞门形式建议方案;提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选择施工方案要点;介绍了国内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情况;重申审核工程修建好坏的理念,及修建过江、过海隧道比桥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铁对线型的特殊要求,隧道工程数量也大大增多,且隧道断面形式多采用单洞双线大断面隧道,如何加快隧道开挖进度,缩短工期,降低隧道投资,对高速铁路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作为隧道最常用钻爆开挖方式的开挖效率,对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开挖方法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调研及现场测试方法明确了其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规律;根据相应变化规律,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考虑围岩级别、隧道跨度及隧道开挖方法因素建立了围岩形变压力定量计算公式;对54座隧道的205个实测形变压力断面数据(108个大型机械化配套大断面开挖施工监测断面、97个常规分部开挖施工监测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型机械化大断面开挖方法,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所产生的围岩形变压力小;采用常规机械化分部法开挖方法,所产生的围岩形变压力大;围岩形变压力计算公式中开挖方法影响系数kc的取值范围为1.00~1.15,且围岩级别越大,kc取值越大,开挖方法对围岩所产生形变压力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超大断面隧道在穿越软弱围岩地带容易发生失稳坍塌等病害的问题,目前国内大断面隧道施工普遍采用台阶部分法.选取深圳侨城东路隧道标准段为研究背景,首先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多为Ⅳ和Ⅴ级的复杂特征,采用原位钻探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实验,获得隧道围岩关键参数;然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隧道模型,模拟三台阶七步施工工法对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得到的隧道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侨城东路隧道施工时表现出了很强的适用性,且施工时对于下方隧道影响较小,不仅为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工程整体施工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为类似条件隧道施工工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大量建设,超大断面隧道不断涌现。目前对超大断面隧道力学性质与支护结构机理及其施工方法的研究仍然不足。以郑州市中原路西延线韩门超大断面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超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揭示双侧壁导坑法与CD法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特征等,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现场监测予以验证。揭示大断面隧道开挖变形机理,优化施工技术,以指导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3.
龙潭隧道是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境内一条主要隧道,它的全长近8 900 m,埋深约500 m,为典型的深埋长隧道.隧道经过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较大.为了合理地计算围岩稳定性,利用实测位移信息,进行了围岩参数和地应力场的反演.基于实测收敛位移,采用进化神经网络法,提出了一种围岩参数和地应力场联合反演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龙潭隧道多个典型断面进行了反演研究.为了验证反演结果,采用反演得到的围岩参数和地应力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其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反演,能得到反映整个隧道围岩参数和地应力场的基本参数,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盾构施工技术对城市正常机能影响较小,其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城市向地下发展的重要施工方法。简单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的特点和总结了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工程中盾构技术的应用说明盾构施工的优越性。现阶段盾构施工技术将朝着施工断面从常规的圆形向着多元化发展;出洞、长距离施工等等施工新技术得到的开发;隧道衬砌技术也朝着自动高速化和经济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岭隧道TBM机—石界面的界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铁路隧道首次使用的全断面掘进机在秦岭道施工中的破岩形式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其于其破岩形式和刀具磨损情况,界定了单把刀的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隧道工程施工由于施工作业空间狭窄,施工作业面积较小,施工作业机械开展困难,因而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大断面隧道施工主要是指隧道净空断面积在20100 m2范围之间的隧道工程施工项目,大断面隧道由于隧道断面面积较大,因而工程施工规模也更大,施工技术相对较为复杂,施工工序繁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对于施工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大断面隧道工程施工流程管理,提高隧道工程施工工艺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合格已经成为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确保大断面隧道顺利建设竣工的关键措施。以大断面隧道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新奥法施工工艺作为论述点,重点对新奥法在大断面隧道施工中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高翔 《湖南交通科技》2015,(2):162-164,17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力学特性,在相同条件下建立三车道和两车道小净距隧道模型,从围岩位移、隧道衬砌内力、塑性区域分布等几个方面对两种小净距隧道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力学特点,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实际施工,后行洞爆破时,对先行洞中夹岩部分和与后行洞对应的未开挖部分进行爆破震动监测对比,得出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中的一般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并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公路小净距隧道技术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公路小净距隧道的起源,在总结现代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应遵循近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在确定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临界宽度(即近接准则)的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减震措施和支护衬砌型式.强调施工方案研究是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的根基,并专门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的研究做了深入探讨.提出用"水袋原理"指导中间岩柱加固的思路,用"削峰原理"指导断面开挖顺序的拟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目前在建和已建的连拱隧道的调查和总结,支护结构受力的复杂性和中墙开裂、渗漏水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对连拱隧道断面型式选型及中墙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连拱隧道断面型式在不同情况时的合理选用,同时得出分层式曲中墙是最优的中墙型式,并对其在施工中稳定性相对不足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其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