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宿州市经济发展和交通现状的研究,认为宿州市应尽早进行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根据宿州市交通小区分布,提出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然后根据客流集散点、客运交通走廊确定线路走向,最后根据道路现状及规划制定线路敷设方式、车站布置及横断面布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特别是轨道交通线网编制过程中,对线网的结构、走向进行确定时要以客流规模作为主要依据之一。但传统的客流预测工作量较大,建模及计算过程复杂、耗时,难以适应项目推进的要求。本文以交通调查为基础,探讨估算轨道交通总量和最大断面流量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得出客流结果,以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过程中把握规模的重要参考。研究结论:(1)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可以居民出行OD调查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2)依据出行链及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可推算线路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3)经对天津地铁1号线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模拟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4)该方法可应用于线网规划中对线网规模及线路客运量水平的估算,有利于加强线网布设的数据化,提高规划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西安城市快轨交通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城市快轨交通线网规划,提出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的基本观点,基于交通规划软件包TransCAD,利用“四阶段”交通预测模型,对西安市轨道线网规划的3个预选方案进行客流测试,通过对客流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综合各个方案中各条线路客流情况,在客流效果较好的方案l的基础上优化形成方案A,在同等条件下,对方案A进行客流测试,从客流的角度来看,方案A的优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建立过程,并分析模型的特色及创新点。以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对济南市的各个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进行客流预测,为最终确定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以及优化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持续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道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载体,沿线公交客流是未来同向轨道线路的客流基础。为全面认识城市道路网形态和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二者的形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棋盘型路网、放射型+环形路网城市中轨道交通线网布设的要点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道路网形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2)棋盘型、放射型、棋盘+环形、放射型+环形线网是经常被应用的轨道网形态;(3)棋盘型路网本身的换乘功能较强,故只有当环形客流发达时才考虑棋盘型+环形轨网的布设;(4)放射型+环形线网的换乘点往往形成多边形,应注意多边形位置的合理性,并注意优化换乘线路组合,以减少换乘次数,提高路网的通达能力;(5)本研究成果可在实践中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设,并能在具体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轨电车为德国布伦瑞克市唯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该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总结其2013年启动的线网扩建项目线网规划阶段工作主要特点,对于我国有轨电车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线网扩建项目线网规划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及结论]线网规划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内容分别为线路方案筛选、客流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最终确定线网形态和线路廊道,为下阶段的线路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线路的路权形式初步确定各级政府对项目的投资补贴额度,明确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线网规划阶段工作主要特点及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为:坚定推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打造以有轨电车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层次分明的公共交通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财政支撑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保障有轨电车的专有路权,提高有轨电车的服务水平;统筹考虑有轨电车建设对于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注重有轨电车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为决策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分析,建立复杂网络模型,进行特征值计算分析,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评价。以武汉市规划2021年轨道交通线网为例,确定网络中交通压力最大的车站和区间,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评价比较。研究结论为:在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车站不仅是多线换乘站,还应包括介数较大的车站;疏解重要站点客流压力不能简单增加线路,而应考虑整个网络结构,增加外围的通道连接;在构筑网络时,不能仅追求网络效率,更应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考虑单个车站或区间的客流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的依据.客流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因素众多,加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利用经验方法,通过校正线路初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预测值,以及确定小交路折返点参考阈值的取值范围这两个有效手段,给出了修正客流预测的可行方法.在规划阶段减少客流预测的偏差,为后续实现灵活的运营组织提供条件,以达到满足实际客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主城与新城衔接的新城区(郊区)轨道线特征及交通功能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武汉市及国内外典型城市新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关键问题做深入研究。提出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与其他不同层次轨道线网功能及技术标准的衔接关系;与新城区发展应注重以轨道交通引领新城区协同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高度契合关系;新城区轨道线路走向应沿预测主要客流走廊,串联新城区商业、交通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以缓解开通初期普遍面临客流量增长缓慢,客运强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和客流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问题,结合分形理论和客流分配理论,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特征的分形计量方法.提出了4个半径维数和2个分枝维数指标,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的复杂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数字描述.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以北京地铁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实例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五环内区域的地铁线网结构和客流分布均存在分形特征;线网供给和乘客需求基本匹配,但局部区间和换乘车站超载严重,线网仍需加密.  相似文献   

11.
分析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的客流变化特征,重点针对深圳地铁三期工程7、9、11号线开通后运营实际,从"网、线、点"3个层面综合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尤其是新建线路对原有网络的影响。网络层面重点分析网络客流规模、强度与地铁建设的关系;线路层面着重研究不同性质线路高峰断面、客运量增长特征的差异性;车站层面分析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接驳客流的特征。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针对未来深圳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条件下,末班车乘客购票进站后因换乘失败而无法抵达目的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最大程度满足末班车乘客的出行需求,基于分层递进衔接的思路,根据各线路与基准线路的换乘关系划分协调层次,基于网络末班车换乘客流流量和流向确定协调主方向,按照协调层次建立末班车时间推算模型,并从特定衔接方向和发车时间域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优化。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时间进行推算和优化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末班车时间能更好地适应末班车乘客的出行需求,验证了模型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雷磊  罗霞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4):12--1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长度超过50km的超长线,以及分期工程初期线路长度较短的线路,这些线路在运营时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从需求特征出发,分别对超长线和较短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线路超长,各线段的需求特征、功能定位和客流量级有较大区别,给线路的系统选型、运营组织均带来困难。而较短线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将使客流量和运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最后提出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在15~35km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列车开行方案是有效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组织手段。基于城际铁路客流的时变特性,将时空网络方法引入城际列车开行方案决策,增加考虑客流出行时间信息,从而能更加全面评价所得方案。在构造开行方案时空网络图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包括列车运行成本、旅客旅行时间、旅客出发偏差时间和未上车惩罚和列车数量等的总成本为目标,考虑时空网络客流及列车流守恒、发车时间间隔和列车能力等约束,建立基于时空网络的城际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设计双层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其中内层算法优化列车停站方案,外层算法优化列车起讫点、开行数量和始发时间。算例计算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为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里程共计6 736.2 km,当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974.8 km,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56个城市当年完成建设投资5 958.9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 902.5 km。65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扣除已运营长度,获批规划线路总长7 339.4 km。进入“十三五”4年来,共有27个城市、投资额合计约25 000亿元的新一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批;完成建设投资19 992.7亿元;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3 118.2 km。规划、建设、运营线路规模和投资额稳步增长,城轨交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接入对既有网络客流影响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基于接入轨道交通网络的新线特点、接入位置等因素,提出接入轨道交通既有网络市区贯穿型线路、市区环状型线路、郊区延伸型线路3种新线类型,分析不同新线类型接入后对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以及引起客流分布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网络规模的扩张、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网络连通性增强3个原因,并通过选取北京既有网络中的4号线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线路接入对4号线的客运量、换乘量以及断面客流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接入对既有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大批客运专线相继投入运营,既有线的运输能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对既有铁路进行有计划、有选择的技术改造,开行重载列车,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条件,节约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线路输送能力,提高铁路劳动生产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研究结论:本文阐述了我国重载路网的发展规划情况,提出了重载运输通道规划所应遵循的原则.以铁路部门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线路通过能力和投资金额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径路的重载线路投资决策与货流分配模型,并介绍求解方法.本模型的建立使重载化改造的决策依据由定性化转为定量化,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20.
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客流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滇中城际铁路网客流的现状分析,将城市群内交通划分为区域内交流、对外交流、过境客流三部分,以区域内交流为重点,将客流以不同的交通方式划分为公路客流、铁路客流与航空客流进行分析。采用改进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以实际客流数据为基础得到2015年不同交通方式与全方式的客流OD表。运用弗雷特法(Frator method)计算未来各规划年不同交通方式与全方式居民出行城际客流和旅游客流分布。建立滇中城市群各城际通道方式划分Logit模型,得到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客流OD表,成功得到未来各规划年的客运交通分布预测、客运交通方式预测与主要通道客运交通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