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广东省清(远)—连(州)高速公路某段特殊红黏土路基工程特点,提出了一种新改进的红黏土路基修筑加固技术,并根据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此类路基工程的修筑加固。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例阐述了渗水红黏土边坡及路床基底处治方案,分析了边坡渗水原因及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设计方案:即采用路堑挡土墙对原有红黏土边坡进行支挡封闭,采用树形支撑渗沟+仰斜式排水管,将边坡渗水引至边沟下纵向渗沟,沿路线排出路基范围以外,对基底采用换填砂砾垫层措施进行处治。工程经验可为类似N2红黏土挖方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毕节市双山新区梨新大道工程,对冲击式碾压技术处理后红黏土路基进行弯沉值、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等指标检测。实践证明经过冲击式碾压处理后红黏土路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说明该技术可以在贵州毕节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云贵高原、四川东部、两湖两广等地区,由于在分布地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加,若废弃换填其它好的路基填料需要新征弃土场和取土场.在当前环保要求不断加强和用地日趋紧张的状况下.该办法难以为继。我国相关试验研究及福建、湖南、广西等多地的多个工程表明,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路基规范对填料的要求。因此在特定地区利用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填筑路基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红黏土路基胀缩率较大等性能缺陷,通过加入ISS土壤固化剂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室内试验对ISS固化红黏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室内试验表明:ISS固化剂的掺入有效降低了红黏土的塑性指数,但红黏土的塑性指数并不是随ISS固化剂掺入浓度增大而减少,浓度增大时,塑性指数反而增加;ISS固化剂的最佳掺入比为ISS∶水=1∶200(体积);ISS固化剂的掺入有效地降低了红黏土的膨胀性能,增强了其抗剪切性能与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7.
鄂西南地区是湖北省内比较典型的红黏土分布区.由于红黏土具有高液限、高含水率、水敏性及胀缩性等特征,直接用作高速公路路基填料时,往往难以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和压实度.虽然规范中提出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压实度,但考虑到各地区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差异性,规范中并未明确降低的幅度,实际施工缺乏依据.本文通过含水率、液塑限、...  相似文献   

8.
以沪昆客运专线云南段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及其工程处理措施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加固处理方案,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建立土工格栅及CFG桩加固粉黏土斜坡路基的模型,分析了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在无工程措施时、CFG桩及土工格栅加固后的变形与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层是主要滑移层,在无工程措施时,路基产生较大竖向沉降、差异性沉降及水平滑移,影响路基稳定性;综合采用CFG桩加固粉质黏土地基,土工格栅加固路堤土体方案,控制路基变形,提高其稳定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液限黏土直接应用于填筑路基的施工技术.通过在现场布设试验段,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和测试,确定路基压实的最佳机械组合方式,获得合理的压实松铺厚度,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式,最终提出低液限黏土路基的碾压施工工艺,为低液限黏土作为合格填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路基的设计高度对路基的修建难度、整体使用性能、工程造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利用路基动态回弹模量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以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不至于变形过大为主要目的,根据动变形控制法,针对湖南省洞庭湖区某高速公路黏土路基高度与湿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系统的室内动三轴试验,建立了适应压实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通过数据拟合获取了模型参数与含水率、压实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根据设计交通等级确定了路基的容许动变形值;最后,建立了路基有限元分析模型,推导了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的雅克比矩阵,将动态回弹模量有效移植入了路基的本构关系中,进而获取了不同湿度下黏土路基的临界高度,并探讨了轴重、压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路基湿度高于wopt+2%时,路基临界高度迅速增大,而且轴重对临界高度的影响也更加显著。为满足路基长期动变形要求,该高速公路黏土路基的高度建议值宜采用wopt+2%且超载40%条件下的路基临界高度。研究结果为湖区黏土路基高度和湿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塑性粘土在最佳压实状态下承载比达到规范要求的水的质量分数范围进行研究,确定了高塑性粘土修筑路基时水的最佳质量分数范围,提出了高塑性粘土路基的压实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至磁县段改扩建工程沿线分布有软土、膨胀土、淤泥质粘土,旧路基经多年运营,沉降已稳定,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地基处理的重点。针对一般拼宽路基、膨胀土路基、软土路基提出科学、可行的处理方案;对灰土垫层、土工合成材料、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提出具体要求、该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钟鑑方  杨隽 《交通标准化》2010,(23):171-174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若按路基施工规范的方法进行施工并控制施工质量比较难,而根据实践开辟另一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成本。另外,对红砂岩路基可能存在的沉降造成的路面裂缝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可在事前事后有效处理我国南方红砂岩填筑施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岩溶路基注浆质量电磁波CT检测标准,对南广铁路岩溶路基试验区段的64个剖面进行了电磁波CT测试,对粘土层、卵石土层和溶洞等地下介质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的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注浆合格的岩溶路基中,粘土层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的差值均小于0.1 dB/m,卵石土层约为0.20 dB/m,溶洞均大于0.4 dB/m,且主要分布在0.6~1.2 dB/m之间;南广铁路岩溶路基电磁波CT检测注浆合格标准为:卵石土层和溶洞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值分别大于0.2和0.4 dB/m.   相似文献   

15.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红黏土土体非饱和特性,分别针对典型的原状和重塑红黏土,结合Geo-experts自平衡型压力板仪和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开展了不同干密度下土样的非饱和土水特征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了红黏土的一些典型非饱和物理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赋存状态的改变和微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红黏土重塑前后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的重要因素;原状非饱和红黏土土水曲线呈现典型的三阶段型变化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进气值和残余含水量,而重塑的非饱和红黏土则呈现半抛物线型变化特征;对于原状红黏土来说,非饱和土体黏聚力最大值出现在低含水率状态,对应的含水率比土水曲线的残余含水率高5%~10%.因此,在开展非饱和红黏土抗剪强度试验时,在相应含水率区间处适当增加试验组数可优化试验成果,对于重塑红黏土来说,可根据塑限含水率判断重塑红黏土内摩擦角开始显著减小的区间.   相似文献   

17.
红粘土是一种特殊的路基填筑材料,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在路基施工中很难压实。目前,国内利用红粘土修筑路堤技术仍不完善,且在后续的公路建设中,还将存在大量红粘土筑路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洞新高速的红粘土地区建设项目,通过红粘土土样的室内与现场试验,综合分析红粘土的主要特性、填筑方案、机具组合以及施工工艺,为红粘土路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东环王家沟互通式立交存在高液限粘土,不能直接填筑路基,而沈阳地区存在大量工业废料一电石渣,介绍了用电石渣代替石灰改良不良土填筑路基的方法及其过程中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软土地基条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一般路段和临河路段两种工况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了影响路基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表硬壳层厚度、软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和路基离河塘段距离,研究了路基稳定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道路工程设计中提高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