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用于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基于通信的轨道交通列控系统中现有的双向通信技术:查询/应答器,感应回线,漏泄电缆,列车无线通信、无线扩频通信和通用无线分组通信业务。并详细介绍了无线运行控制方式(FFB)的功能分配和FFB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展的中国铁路重载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5000吨至6500吨货物列车,扩大了运输能力。建立和完善大秦铁路集疏运体系,采用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和大吨位货车制造与使用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技术结合,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大秦铁路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量由2002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3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不仅如此,大秦铁路的目标还在不断提升,将来会达到3.5亿吨或者4亿吨,这些成就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由于中国铁路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重载铁路,因此与世界上一些铁路重载技术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与探讨变得尤为重要。正因如此,2007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的铁路重载运输装备技术专题交流会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阿尔卡特奥地利交通技术公司开发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移动式调车控制系统(MOVUS),并于2006年2月在奥地利Bruck/Leita站进行了开通试验。该系统的技术运营前提是所有车站必须采用电子联锁设备或能进行遥控的车站联锁设备。现场调车人员能方便地操怍便携式无线电台。MOVUS有两种工作方式,可根据受控调车作业范围选择决守.  相似文献   

4.
分析铁路内燃机车能耗因素,将内燃机车节能与运输组织挂钩,提出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减少机车空耗燃油;通过推行列车优化操纵指导曲线,提高机车司机操纵水平;通过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技术状态。其中,列车优化操纵指导曲线纳入铁道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使用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5.
缩短对安全事故的反应时间和尽早获知事故信息对于改善安全状况非常重要,无线实时监测系统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各政府部门正积极寻求改善铁路安全,运输安全局出台美国联邦法规第49章第172部分关于危险品运输的规定,参议院通过S.2273铁路安全法案,国家安全部拨款1.5亿美元用于改善铁路安全,而无线监测系统在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06,(10):71-71
近年来,德国铁路公司(DBAG)下属的Railion货运公司为了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满足不同货主的运输需求,增加了相当数量的专用货车,以便提高装卸作业和运输效率,为固定用户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保证稳定的旋源。Railion货运公司现在采用了运输冶金工业原材料的2辆联组Falrrs 152/153型散装货物运输车,增加装载长度运输轧材、铜管和钢梁制品的Rbns4轴平车,  相似文献   

7.
《世界轨道交通》2005,(10):13-13
欧洲国际公路-铁路综合运输公司联盟(UIRR)于1970年成立.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综合运输和加强公路与铁路运输之间的合作。UIRR的最早一批成员包括:Hupac(瑞士).Kombiverkehr(德国)、Novatrans(法国)、Trailstar(荷兰)和TRW(比利时)等几家公司。其业务活动的主要方向是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在国内和国际运输市场(首先是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即无线数据通信(RDS)、数字移动通信(GSM)、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和车辆无线通信(IVC),它们各有传输特点和应用领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调度指挥控制功能,并为出行提供服务信息,提高了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还结合国外实际使用情况,说明其应用系统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提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相关领域使用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其技术可行性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铁路总裁亚库宁在呈递给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报告中称,2007年俄罗斯铁路运输量增长了2.7%,超过预计1.8%的目标。增长最快的是汽车运输、谷物运输和金属运输,分别增长了30%,25%和17.7%。2007年旅客运量增长了2.9%,旅客发送量超过13亿人次。2007年,俄罗斯铁路机车车辆保有量比2006年有所增加,这一年购置了326台机车(2006年277台)、16500辆货车(2006年8500辆)、912辆长途客车(2006年755辆)SN760辆通勤客车(2006年740辆)。在2007年度,俄罗斯铁路还对11500km铁路线进行了大修。  相似文献   

11.
浅析RFID在中国物流信息化过程中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现在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根据中国物流信息化迅速发展的3个层面的因素,从技术层面、企业内部层面和供应链管理层面采分析RFID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了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简讯     
《铁道通信信号》2010,(3):69-70
中国电信将联手铁路提供3G服务 目前,中国电信(青岛)3G无线宽带网络实现了胶济铁路沿线的全面覆盖,乘坐济青动车组的乘客将可以全程使用3G无线宽带上网卡处理紧急公务或玩网络游戏、看在线视频等。中国电信的天翼3G无线宽带上网卡能快速浏览新闻和收发邮件,下载速率达到168KB/s。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2001,(12):42-43
介绍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省布里斯班市召开的国际铁路重载运输协会(IHHA)第7届大会及世界各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状况,说明了重载运输技术已被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分析了21世纪初预备研究开发的重载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世界轨道交通》2006,(3):12-12
为了更好地满足铁路运输的发展需要、改善和提高运输设施的运用状况,英国铁路Network Rail(NR)基础设施公司制定了从2004/05~2014/15年的10年投资规划.主要包括对既有运营线路的维修、修理.西海岸干线(WCRM)改造未完工程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并比较详细具体地安排每个财政年度的基础设施维护的投资预算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GSM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主要接口和协议作简单介绍和描述.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又称为Um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链路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调度集中系统(CTC)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系统设备,为提高运输组织工作效率、减轻调度及车务人员工作量、保证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线进路预告是CTC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调度员对车站下达计划后,由车站自律机根据计划信息生成相应的进路序列,待列车行驶至一定距离自动触发此条进路后,CTC将此条进路预告信息通过GSM—R网发送至车上,使司机能够清楚前方车站的信息,从而双重保障了安全。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接近连续式无线机车信号对GSM-R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机车信号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藏铁路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机车信号的要求、同时借鉴ERTMS/ETCS对GSM—R的技术要求,综合分析青藏铁路接近连续式无线机车信号系统对GSM—R无线通信网络提出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铁路公司与奥地利铁路加强合作 俄罗斯铁路公司近期与奥地利铁路(OBB)签订协定,决定在三个方面经营业务加强合作:实现欧洲与亚洲间的物流运输和集约化,交流和发展先进的运输技术,共同完成加强相互之间运输联系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快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的理论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朝和 《铁道学报》1991,13(3):59-66
作者提出运输化理论,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概括了交道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论文分上、下两篇,本文为上篇.主要论述了运输化理论,认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在运输化过程中,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由于近代和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急剧扩大.交通运输液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的运输化过程受一定客观规律的支配.可以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其中运输化阶段又可以分为初步运输化和完善运输化两个分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铁道部获悉。2008年2月6日(除夕)至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446.5万人,运送货物6138万t。7天假期,铁路根据客流情况灵活安排运力,确保了客流高峰期旅客运输平稳有序,电煤,救灾物资及节日物资优先安排,实现了春节期间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