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非恒定流水力模型流量检测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性质,介绍了如何应用Smith预估控制算法,来有效克服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系统控制的静态和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纯滞后过程的控制结构,该结构在Smith预估器中引入微分环节,缩短了响应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随动情况下,系统能快速地消除干扰的影响,系统的控制效果比传统Smith预估器控制系统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主机缸套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惯性、纯滞后和时变性特点,提出了将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控制与模糊自调节PID控制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器可根据系统预测误差和变化率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控制器对系统响应具有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比常规的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有更多的优越性,自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纯滞后过程的模糊预估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惯性过程的阶跃响应特性和线性系统中的叠加原理,提出了纯滞后过程的模糊预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对纯滞后过程用该模糊预估模型进行并级补偿模型控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主机缸套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惯性、纯滞后和时变性特点,提出了将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控制与模糊自调节PID控制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器可根据系统预测误差和变化率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控制器对系统响应具有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比常规的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有更多的优越性,自适应能力强,超调适中,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倾摆控制系统对摆式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摆式列车的控制方法入手 ,讨论摆式列车的 PID控制策略及其系统的组成。建立了带有闭环控制系统的摆式客车力学仿真模型 ,并对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滞后时间和控制系统失效等问题对摆式客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展开仿真分析 ,以得出摆式客车安全性能指标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串级与Smith预估补偿相结合的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副回路中包含大滞后过程的中级控制系统控制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将串级控制与Smith预估补偿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介绍了串级-Smith混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模型误差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行驶模式时燃油箱压力不断升高的问题,在一些高端车型上最近采用了一种叫做压力油箱电子控制系统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压力油箱的结构,并深入解析了压力油箱电子控制系统的电子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一阶纯滞后系统补偿的一种算法,首先提出了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然后在理论上进行验证,并推导出用计算机实现补偿的递推公式。  相似文献   

10.
对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实际线路采集信号进行分析,采用切贝雪夫逼近设计有限冲激(FIR)低通数字滤波器,分析了信号经过滤波后产生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滞后的补偿办法。给出了超高阈值的选取,介绍了DSP技术,采用TMS320C40实现数字滤波器,得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数字滤波器。  相似文献   

11.
列车占用、出清线路设备的时间受外部因素影响后会发生晚点现象.国内外普遍采用调整运行方案或运行曲线,即宏观或微观方法处理列车晚点问题.本文对列车晚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分析,然后使用区间锁闭时间模型预测晚点增加与传播的范围,设计了一种实时抗干扰的列车节能-晚点恢复模型,使用微观方法避让受干扰区段,同时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并缓解晚点现象.通过广铁集团CTC实时车次信息与相应区间参数制作的晚点场景,模型降低能耗与处理晚点的能力得到了验证.模拟计算表明:可降速的子区间越多,列车可避让的晚点时长越长;晚点较大时,则应使用更多数据或转化为宏观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体动力学技术和联合仿真的方法及半主动开关控制和改进型开关控制中的时滞,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无时滞理想状态下,半主动控制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的控制效果明显,且运行速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时滞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但并非随着时滞的增大而逐渐恶化,而是呈波浪形起伏,当时滞处于100~200 ms和400~500ms范围时,半主动控制效果最差,甚至失效;考虑时滞后,开关控制效果优于其改进型,这与没有考虑时滞因素时结论相反,证实了时滞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时间延迟是动力系统的共同特性,在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分数阶微积分具有时间记忆性和长程空间相关性,能更好地描述具有记忆、路径依赖性的物理过程,但很少文献研究延迟分数阶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为此,研究乘性噪声作用下延迟分数阶系统中的随机共振. 基于线性系统理论,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小延迟近似方法,得到了分数阶系统输出幅度增益(output amplitude gain,OAG)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OAG是延迟时间的非单调函数;在OAG与乘性噪声的强度和相关率、随机延迟的相关率,以及分数指数和系统驱动信号频率的关系曲线上出现了随机共振现象;当乘性噪声强度较小,以及乘性噪声相关率相对较小或相对较大时,OAG随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当乘性噪声强度较大,以及乘性噪声相关率取中间值时,OAG随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化大型公建机动车出入口交通影响范围,假设出入口右转交通冲突区为其下游功能区,分析出入口下游功能区面积的交通影响特征.进而以交通冲突时后随右转车位置为右转冲突分布点,给出基于摄影测量法的出入口右转冲突分布点实际坐标公式,以测量右转冲突区域.然后通过右转冲突坐标点曲线拟合,界定右转冲突区端点,从而确定出入口下游功能区面积模型.最后以某大型公建机动车出入口为例,进行成果试算及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入口下游功能区内城市道路交通延误较大,且延误数值存在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的变化态势,吻合了右转冲突区域的形状和面积特征.因而基于右转冲突区域形状的出入口功能区面积模型可界定大型公建出入口影响范围,有助于城市道路微观交通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智能内河航运的作用机理,基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发展现状和通信环境特殊性,搭建了4G和5G临时无线通信网络,分别对以长江武汉段为例的典型内河通信场景开展了实际信道测量活动,以探寻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高精度无线信道测量仪采集了信道传输函数、信号接收强度、时延等信道参数;基于无线传播理论和抽头延迟线模型,提取了传输路径损耗、功率时延分布、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等典型无线信道特征;基于信道典型特征参数,预测了4G和5G无线传播信号在内河场景下的有效覆盖范围及信号传输速率,探究了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的多径来源和时延分布。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中,桥梁、岸边建筑、过往大型船舶等均为无线传播信号多径效应的主要来源;桥梁可以造成最大18.0 dB的衍射损耗,岸边建筑和过往船舶遮挡会分别造成25.0、10.6 dB的能量衰减;4G无线通信的最大测量速率为95.32 Mb·s-1,而5G通信测量速率最高可达0.72 Gb·s-1;大型过往船舶还会造成均方根时延扩展增大约754.94 ns。可见,根据内河通信特殊环境构建合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可以更好地为智能航运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低频GPS数据和交叉口延误下的行程时间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低频GPS数据条件下路段行程时间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分析了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影响区域的延误特征,根据两个相邻GPS点跨越一个或多个交叉口,以及跨越的交叉口影响区域內有无GPS点,划分了4种GPS分布类型,并设计了相应类型的基于交叉口延误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插值算法.以北京市八角地区实际GPS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结果表明:在平峰和高峰时段,用本文算法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不超过14%;与改进插值法相比,平均估计精度提高了7.9%,在交叉口延误时间较大的路段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进场航空器总延误与总滑行时间,研究了大型机场进场航空器联合调度问题;分别以跑道排序时间跨度和总延误加权和最小、被分配至远机位航班数量最少、进场航空器总滑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了跑道、停机位、滑行道三大系统的正向联合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停机位再调整模型,通过调整额外滑行时间较大的航空器的停机位指派方案对滑行...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基于交叉路口的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s)路由协议中,道路上数据包传输大多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贪婪转发策略,当数据量较大时,个别节点负载较重,极易引起传输延迟增大乃至丢包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源路由机制,通过记录单体车辆的驾驶信息而非传统方法中的车流均值数据,来预测道路上车辆网络的连通情况,并借助遗传算法,首次基于道路连通性、节点负载和连接跳数这3 点综合考虑,计算得出道路上最佳的源路由节点序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率与延迟时间上,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贪婪路由机制,尤其在车流量为250 veh· lane-1· h-1时,传输率提升约13%.该研究可为智能交通信息通讯提供可靠助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基于交叉路口的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s)路由协议中,道路上数据包传输大多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贪婪转发策略,当数据量较大时,个别节点负载较重,极易引起传输延迟增大乃至丢包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源路由机制,通过记录单体车辆的驾驶信息而非传统方法中的车流均值数据,来预测道路上车辆网络的连通情况,并借助遗传算法,首次基于道路连通性、节点负载和连接跳数这3 点综合考虑,计算得出道路上最佳的源路由节点序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率与延迟时间上,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贪婪路由机制,尤其在车流量为250 veh· lane-1· h-1时,传输率提升约13%.该研究可为智能交通信息通讯提供可靠助力.  相似文献   

20.
文中指出制药厂污水处理池是个自平衡和大滞后的动态对象,建立了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研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极点配置控制的可能性,提出带状态观测器的系统控制方案,并与PI控制方案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