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负摩阻力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市桥北污水处理厂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现浇X形桩(简称X形桩)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性现场试验,测得了荷载-沉降曲线、桩土应力比、桩身轴力以及桩侧负摩阻力等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与荷载等级下复合地基中桩土协调相互作用和荷载分担比;并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等混凝土用量圆形桩竖向承载力特性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X形桩桩侧负摩阻力主要发生在0.27倍桩长以上;同等条件下,桩侧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其正摩阻力最大值的60%;X形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较普通圆形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更合理,承载力也更高。  相似文献   

2.
考虑桩顶刺入变形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变形的关系,进而根据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基于荷载传递法,引入"等沉面"概念,假定桩与桩间土均是理想线弹性体,等沉面上、下桩侧负、正摩阻力均沿桩长均匀分布,导得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桩侧正、负摩阻力,桩体上、下刺入变形以及桩径,桩长和土层性质等影响因素.最后应用所得公式对一个群桩复合地基试验的桩土应力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负摩阻力作用下单桩的承载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荷载传递法和有限层法的数值分析对承受负摩阻力的单桩荷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填土高度、桩顶荷载、桩端土刚度对桩身轴力、桩底阻力的发展及桩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软土地基中,0.5 m的填土高度就能使负摩阻力较充分地发挥,承载负摩阻力的端承桩与摩擦桩一样,承载力需结合桩的沉降确定。  相似文献   

4.
以某典型扩底桩为具体分析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土体采用弹塑性模型,桩土界面设置接触单元,对扩底桩上拔荷载传递特性以及抗拔承载力进行分析,讨论了桩侧摩阻力分布、土体塑性区的发展以及桩长和土的性质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某典型扩底桩为具体分析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土体采用弹塑性模型,桩土界面设置接触单元,对扩底桩上拔荷载传递特性以及抗拔承载力进行分析,讨论了桩侧摩阻力分布、土体塑性区的发展以及桩长和土的性质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力实测资料的分析,讨论了持力层为卵石、强风化层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研究了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单桩压缩变形与桩-土的关系。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作用时机存在先后顺序,桩周土摩阻力在极限承载力中占比很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传统桩基础荷载试验的缺点,引出一种可测得桩端阻力、桩侧土摩阻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荷载试验新方法——自平衡法。介绍了自平衡法的测试原理、加载设备、测试数据分析等关键点。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利用自平衡法结合其它测试元件确定桩侧土体摩阻力、桩端阻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将单桩有效桩长概念延伸至深厚软土区超长群桩基础中以确定其有效桩长.首先,引入剪切位移法推导得出群桩中各基桩桩侧摩阻力在桩周土中产生的位移场,并考虑因各桩的存在所引起的位移折减效应,建立了基于桩-桩相互作用的桩侧单位厚度土等效刚度系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基于荷载传递法建立了各基桩的荷载传递微分方程,并考虑超长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建立了群桩有效桩长与桩顶容许沉降量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出基于沉降控制的深厚软土区超长群桩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基于该方法对影响深厚软土区超长群桩有效桩长的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顶荷载、桩土相对刚度及桩径对群桩有效桩长的取值较为敏感,其中,群桩有效桩长随桩顶荷载、桩土相对刚度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长,但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桩间距对群桩有效桩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红层软岩钢管微型桩抗压承载特性,为红层软岩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选取湖南衡阳强风化粉砂质红层软岩地基,开展了不同长度注浆钢管微型桩原位抗压静载试验,分析了桩体沉降、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并与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在修正微型桩荷载传递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桩顶位移的微型桩抗压承载力预测方法,并通过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微型桩轴力主要分布在桩身中上部,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呈“三角形”分布;随桩长的增加,抗压承载力非线性增加,桩顶沉降量非线性减小;桩长越短,极限侧摩阻力峰值越大;相较于规范计算值,实测桩端阻力、全桩长范围极限摩阻力均值以及抗压承载力均偏小。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抗压承载力预测值与原位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对误差为0.6%~11.6%。对红层软岩地基进行钢管微型桩加固设计时,建议桩端阻力不计入抗压承载力,按纯摩擦桩进行设计,并对规范中的极限侧摩阻力推荐值折减。  相似文献   

10.
蹇华雄  李军 《路基工程》2015,(3):111-115
基于李海芳竖向位移模式,考虑桩体径向位移,根据轴对称弹性理论,分析柔性桩的荷载传递。根据桩侧摩阻力条件,导出有效桩长的计算式,进而获得桩身应力、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式。通过对比分析,验证计算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土木建设行业中,水泥都是重要材料之一,国家规定,进场水泥都要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使用。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水泥的《国标》与《规程》存在部分试验操作步骤差异,会让试验人员出现混淆,某些步骤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难以掌握等。结合实践经验,进行部分试验操作步骤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虽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3、4月联合发布了国Ⅲ、Ⅳ、Ⅴ排放标准执行时间表,虽然北京等少部分城市在2006、2007年先后开始提前实施国Ⅲ、国Ⅳ标准,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或受个别媒体的误导,时下部分用户在该选购国Ⅱ或国Ⅲ车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茫然或盲从现象,有的提前买了国Ⅲ车,虽早为社会做了点贡献但却多付出了不必要的购车成本,有的经销商一直也弄不大明白究竟何时才必须卖国Ⅲ车,表示只能跟着"感觉"走.也常有用户和读者打电话到本刊咨询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和第15号台风“卡努”先后影响上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军民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台风、暴雨、高潮的侵袭,确保了城市平稳正常运转,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该文通过分析当时的汛情、灾情,全面总结了防御工作的成功经验,查找了其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的防汛减灾能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浦区防御“麦莎”、“卡努”台风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莎”、“卡努”台风是杨浦区近十年来遭受影响最大的台风。该文对杨浦区防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并根据杨浦区目前防汛防台工作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梳理做好全区防汛防台工作的思路,以期更好地实践新时期防台防汛减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国家工信部于2010年5月26日公布了《2010年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以下简称“投资方向”)。其中涉及电动汽车及部件的一共有13项。去年3月20日正式颁布的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涉及电动车和部件的为11项。前者比后者多出了“电动汽车专用检测装置”和“动力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等两个项目,进而使“投资方向”对电动汽车及部件的技术要求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开始复苏的关键之年。作为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引擎之一,我国在一系列重大政策指引下,各行各业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相似文献   

17.
轿车市场经历了2002—2003年产销两旺,震惊中外。众媒体和企业惊呼2002年“井喷”12003年继续“井喷”!但2004年上半年,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那样“继续兴旺”,于是有些媒体报导“黑色的5月”、十分扫兴,有些文章甚至抱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流露出悲观情绪。本文从另一视角发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两个台风影响上海时的风力、雨量、水位及灾情特点,针对在防御两个台风中上海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加大河道治理的力度,加快市区内河二级排水泵站的建设等四条进一步做好上海防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思政弱化的现象,同时继承和传承"三线精神",文章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和实际,以"三线精神"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为指导,解读与剖析"三线精神"融入高职专业课的目的和意义,并初步探索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三线精神"融合的思路和途径。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将"三线精神"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0,(22):14-23
<正>在如今汽车业界,"低碳"是最流行的词汇之一;"绿色"则是最风靡的技术趋向。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有95款新能源汽车,展出规模空前。不可否认,"绿色"已经逐渐从车展的配角变成了主角,开发新能源汽车不再是"凑热闹",现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