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最新构造的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势能面上对放热反应F+HBr→HF+Br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在碰撞能为0.01-0.5eV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几率、反应物HBr分子的转动激发对反应几率的影响、积分散射截面和产物HF分子的角度分布。在同样碰撞能范围内,碰撞能对产物HF转动取向参数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最后结合F+HBr反应体系的质量组合效应和势能面的性质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2.
利用准经典轨线法在DK势能面上对反应O+HD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在碰撞能为1.1~11 kcal/mol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产物的转动取向;在碰撞能为2.05 kcal/mol时对产物OH渠道的角分布与实验结果和BR势能面上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研究了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改变后对产物的转动取向和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动激发对产物转动取向和角分布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依据最新构造的扩展LEPS势能面,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放热反应F+HI→HF+I在碰撞能分别为0.1、0.3和0.5 eV的条件下,对反应物与产物的矢量相关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描述k-j′两矢量相关的P(θr)分布,描述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碰撞能以及反应物分子转动激发对矢量相关的影响都得到了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j′不仅取向,而且沿垂直于散射平面方向定向. 产物角动量取向和定向都随着碰撞能的增加和反应物分子的转动激发的增强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依据最新构造的扩展LEPS势能面,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放热反应F+HI→HF+I在碰撞能分别为0.1、0.3和0.5eV的条件下,对反应物与产物的矢量相关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描述k-j’两矢量相关的P(0,)分布,描述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碰撞能以及反应物分子转动激发对矢量相关的影响都得到了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j’不仅取向,而且沿垂直于散射平面方向定向.产物角动量取向和定向都随着碰撞能的增加和反应物分子的转动激发的增强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对H+OBr→HO+Br反应产物的散射和产物角动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中的碰撞能为0.5、1.0、1.5、2.0 e V并且初始振转动能级为ν=0,j=0.结果显示,在四个碰撞能下的散射和产物角动量取向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从反应机理和势能面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对碰撞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计算了反应H(D,T)+OCl,主要是研究同位素效应对反应截面、产物的转动取向和分支比的影响.准经典轨线的计算选择了PSB2势能面,在0.2~1.2eV碰撞能范围内计算了H(D,T)+OCl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分支比等结果.同位素对反应截面和产物分支比的影响很明显,而对产物转动取向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使用准经典轨线计算方法,研究了宽碰撞能范围下H+LiH~+反应动力学.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均显示这是一个没有阈能的反应.通道1(H+LiH~+→H_2+Li~+)和通道2(H+LiH~+→LiH~++H)之间的分支比随0.433 6到2.602 eV范围的碰撞能变化.所得到的H_2产物转动取向和角分布表明涉及两种反应模式:在不同的能量区域分别占主导地位的直接提取和间接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LEPS势能面上对放热反应O(3P)+HBr(ν=0,j=O)→OH(ν’j’)在碰撞能为0.4,0.8,1.2eV下的矢量相关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了k-j'两矢量相关的P(θ,)分布,二面角分布P(θ,),以及四个微粉散射截面,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不仅沿着质心坐标系的y轴取向,而且还在负y轴方向定向,增加碰撞能使得OH产物更趋于前向散射,并与实验结果作比较,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另外产物的角动量极化对碰撞能的改变敏感.  相似文献   

9.
利用adiabatically corrected sudden 近似研究了极性双原子分子体系单-三重混合态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效应,并计算了CO与HCl碰撞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iabatically corrected sudden近似研究了极性双原子分子体系单一三重混合态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效应,并计算了CO与HCl碰撞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