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0):28-29
台湾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格局有着密切关系。在冷战时代,海峡两岸经济往来完全中断,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台湾经济成为美日经济体系的一环.形成台湾对美日的依附经济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发展相对放慢,台湾经济重心由美日向大陆倾斜,美日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从WEF和IMD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反映出近年来台湾竞争力下滑的趋势。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台湾经济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整体竞争力上呈现弱势,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并有可能恶化。而台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历史记录表现不错,但受经济环境影响,短期之内企业竞争力的优势虽然能够继续保持,长期走势上却面临严峻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24):24-25
两岸经贸关系与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台湾当局恰恰是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罔顾事实,不断设置障碍。在台湾当局执政下,不知不觉中将台湾顺应国际潮流的优势丢失,把台湾变成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一个区域,在全球潮流中自我设限、自我封闭、自我矮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7年,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化与岛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台湾经济仍会保持较为平稳的中低速增长.总体呈现“外温内凉”,即外贸增长大幅放慢,内部投资与消费将有所回升。物价会因国际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扬而呈现温和增长,失业率因投资的增加会维持4%左右的适中水平。  相似文献   

5.
台湾经济最近有所好转,但人为政策因素造成的经济好转特别是股市大涨的可变因素颇多,存在新的风险与变数。最近的岛内物价上涨,则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变化的另一不确定因素。在台湾经济基本面还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台当局很难彻底改变经济总体趋势的下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挥之不去,阴影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片肃杀,在此背景下,2009年台湾国际摩托车产业展在被行业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诸多悬念。盛事是否精彩依然,展会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迎来了1年1届的台湾国际摩托车产业展。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1):24-25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吸引台商大量转移大陆,台湾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台湾当局却采取“融美联日防中”的对外经济战略,使经济发展走向下坡路。台湾与美日建立了具官方背景的经济合作关系,而海峡两岸尚未建立起官方的合作机制,仅是民间层次的往来,不利於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在美日和中国大陆三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台湾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108-111
2009年7月.中国商务部台港澳司发布的统计显示.大陆与台湾的两岸贸易额为50.3亿美元,同比下降55.5%。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大陆和台湾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界也认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是造成两岸贸易额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台湾经济的低迷状态,甚至有人断言台湾经济已不可能再现高速增长。这是以惯性思维判断事物发展。两岸“三通”,尤其是在此基础上两岸如能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台湾经济将具备重新起飞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朱磊 《经济导报》2007,(22):25-27
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於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台湾自行车行业可谓生死并存,喜忧参半。行业内以“价值革新,领导趋势”为口号,不断开拓发展,企图在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打开新局面。而各大厂商纷纷以台湾A—TEAM为中心打出了“跳脱OEM”转向“推动ODM”,全力发展自有品牌。而2008年的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参观人数更是达到了8万6000人次,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海外买主也比去年多了17.8%。但是在这种种繁荣的现象背后,台湾自行车界却充满了面对成本提升如何应对的疑虑,以及今后如何发展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杨剑 《经济导报》2006,(25):26-27
台湾避免边缘化的途径只有一条:台湾的东亚政策必须以建立两岸互信机制为突破口,以强化台湾经贸领先地位为首要目标,进而在东亚的经济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化解大陆对台湾向外发展经济的阻力,才不至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以“外热内冷”为特徵的2006年台湾经济,虽然内部需求缺少动力,但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带动了经济增长,全年总体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苹 《经济导报》2007,(49):29-31
台湾经济发展的未来绕不开两岸关系。台湾的主流民意普遍认为,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将是一剂吸引外资入岛以及刺激台湾经济成长的“特效药”.2008年不论是哪一个人当选台湾领导人、哪一个政党执政,开放直接“三通”都是当务之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海峡两岸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20):26-28
中国大陆短短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九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特殊及政治对立的加深,台湾无法融入区域经济整体机制之中,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逐渐显现。台当局虽采取了一系列因应对策,但成效仍有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9):32-33
外界常常将目光集中在台湾岛内选举与政治斗争上,而忽视经济以及与两岸经济柜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看似小事却责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大事。年初,大陆决定停止砂石出口後,很快对台湾砂石与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引起台湾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经过数月的努力,海峡两岸在务实的基础上,大陆对台砂石出口有望在近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全面蔓延,各国经济纷纷陷入衰退之际,香港政府公布了《2008年经济概况及2009年经济展望》,显示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已经浮现。去年第四季,香港实质GDP按年下降了2.5%,为22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超出经济学家预测的2%平均水平,但却好于亚洲“四小龙”其他三个成员(新加坡,韩国、台湾)。  相似文献   

19.
台湾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通车至今已有十三年了,该路的建成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概述该路修建经过、技术标准及运营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5):24-25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也使台湾股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敏感,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的波动,这些方面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因素更是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