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江苏省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同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会谈备忘录》,并联合审定《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把港口发展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摆上了突出位置,提出优化发展、转型发展的主题。港口物流是港口转型、功能拓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向,必然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作用1.港口是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平台港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口岸,世界  相似文献   

2.
张未 《中国港口》2022,(2):49-51
一、背景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助力航运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双碳"达标的有效措施.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港口船舶岸电建设和使用要求,交通运输部也出台了《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将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纳入"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范围.2021年7月,交通运输部会同...  相似文献   

3.
港口装卸     
《港口科技》2010,(9):46-46
交通运输部发布报告港口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中国交通运输部近日正式发布了《2009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航运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港口、运输、运力等全面回升向好。  相似文献   

4.
<正>智慧物流是"十三五"期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港口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领域。在构建港口智慧物流体系,开展港口智慧物流示范应用中,需把握好5个关键点近期,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公布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名单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我国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各项工作正式步入实施阶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印发实施,开启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征程。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短板"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陆续印发了《"十三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方案》《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以港口智慧物流、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等方面为重点,选取一批港口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着力创新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服务模式、安全监测监管方式,以推动实现"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逐步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动态     
<正>2019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宁波举行7月11日, 2019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航运发展、港口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航运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各国经贸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先行引领。交通运输部愿同各方一道努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港航发展论坛暨中国港口航运物流展览会"在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调结构、促改革、推升级、助创新",以全球化的视野共同探讨当前全球港航和中国港航形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发展趋势和愿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航海博物馆首任馆长、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易继勇,中国港口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9.
视界     
交通运输部发布三项政策应对航运业困局 日前,交通运输部在沪发布了应对航运业闲难局面的三项政策:—是关于促进中圉国际海运业平稳有序发展,通过维护国际航运市场秩序.推动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企业抵御危机和防控风险能力;二足完善管理促进国内航运业健康平稳发展,通过加强同内水路运输市场监测和分析,加强同内水路运输市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视界     
交通运输部发布三项政策应对航运业困局 日前,交通运输部在沪发布了应对航运业闲难局面的三项政策:—是关于促进中圉国际海运业平稳有序发展,通过维护国际航运市场秩序.推动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企业抵御危机和防控风险能力;二足完善管理促进国内航运业健康平稳发展,通过加强同内水路运输市场监测和分析,加强同内水路运输市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黄子榕 《集装箱化》2017,28(4):8-11
正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促进港口服务高效便捷列为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对港口企业提出以下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港口生产、服务、管理各环节全过程融合,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安全性能、服务质量和服务便捷性;加快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港口物流全过程动态信息服务。此外,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  相似文献   

12.
杨梦娟 《水运管理》2011,33(3):25-28
为推动现代港口发展,针对全球经济和物流市场的发展对集装箱港口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指出物流市场的发展受到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供应链的转变、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的兴起、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整合、物流网络的变化等因素影响,指出船舶容量的增加,航运业的合作、兼并和收购,全球码头营运商的兴起等成为航运业和集装箱码头发展的趋势,并伴随着内陆物流运营商的发展和班轮运输网络的变化,从协调物流链成员、应对实力强大的客户、增加物流服务和集装箱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物流发展对港口和海港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元,其中安排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5万亿。到"十三五"末,我国沿海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将新增300余个。今年安排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印发。李小鹏透露:"《规划》首次将拓展交通运输新领域和新业态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积极引导交通运输新消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新经济,促进交通与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根据国内外智慧港口的发展情况,结合交通运输部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政策背景,提出智慧港口的建设内容和技术框架,并对在智慧港口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水运》2012,(4):64
交通运输部将尽快出台振兴航运业政策日前,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国际航运市场的低迷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交通运输部正在与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振兴航运业的政策措施,争取尽快出台,促进航运业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逐步加大,交通运输部不断加大对绿色港口建设的推进力度。2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建立绿色港口发展长效机制作为重要工作之一"。2013年4月,交通运输部制定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对绿色港口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界定。《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作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8日,由青岛港承办的第十八届东北亚港口论坛在青岛召开。来自东北亚的港口代表共同聚焦智慧港口热点,共谋智慧港口建设之策,追求港口和物流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柳鹏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新一代技术在港口领域深入运用、相互融合发展,智慧港口成为港口行业的共识,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东北亚区域港口加强"智慧港口"的交流合作,对提升区域港口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2,(12):79-80
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大力提升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航运综合竞争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绿色水路运输发展。意见指出要着力健全发展规划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改革创新体系、信息支撑体系及人才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国际物流工作专班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持续优化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做好供需对接,及时提供保障,促进国际物流资源高效配置;立足长远,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确保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谋划好港口  相似文献   

20.
<正>"广州、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核心城市,三者之间应该是竞合的关系,‘合’字更为重要,竞合的关键在于资源的相互配置和资源的互补效应。"1月11日的首届大湾区港航物流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大使徐祖远作出以上表述。具体到航运方面,徐祖远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体量决定了这里将是航运业最大的热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