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分析建设一体化票务系统以实现新型轨道交通和沿线旅游景区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必要性,再分别对新型轨道交通和旅游景区票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最后从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一体化出行流程三方面介绍一体化票务出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内外多种交通方式联运应用经验,为实现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简称:12306)"一站式"购买联运电子客票,和一票制"一体化"出行,提出构建多种交通方式的铁路旅程规划平台技术方案,设计符合铁路旅程规划业务及需求的铁路、铁空、铁公、铁水联运产品,阐述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旅程规划算法,并基于铁路电子客票二维码技术提出联运电子客票"融合码"智能出行方案,为将12306建设成为为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智能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对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高交通出行的准时性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专项调查研究,选取110个轨道站点,获取线下调查样本2 400份、线上调查样本约1 000份,系统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和便利性的现状。针对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提升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加强初始统一规划设计,优化交通枢纽布局和运营衔接,深化既有站点服务水平,推动站点接驳功能修补等。  相似文献   

4.
宁波机场路南延工程为公轨一体化双层高架工程,根据目前大力发展预制结构和注重环保的工程建设要求,进行精细化设计,重点在快速施工、减振降噪、U型轨道梁顶疏散平台等方面进行设计研究。结合宁波机场路南延工程,从精细化设计的角度介绍公轨一体化双层高架桥的设计要点。通过上、下层分别梁上运梁、共用一套架桥机的工艺创新,实现双层预制梁结构应用,即在闭口型框架桥墩的上下层均采用预制轨道梁,极大地提高了双层高架桥的施工速度。减振降噪措施方面涉及U型轨道梁构造优化、声屏障设置、减振降噪伸缩缝等。研究U型轨道梁内腹板顶兼作疏散平台时,平台与车厢底板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仿真验证与人员培训实验平台设计。依据管控一体化思想,在分析高速铁路行车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一体化仿真实验平台的结构和功能。该平台可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半实物沙盘列车实时运行仿真全过程的科研验证和实践教学模拟操作的相关功能,并将铁路行车仿真技术领域直接延伸到列控层,能够满足半实物仿真环境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新理论的实践验证和调度员及学生业务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夜间出行需求,实现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的一体化编制,文章讨论了等线运行、转线运行以及一线行车一线维修等3种夜间行车组织方法,选择了最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行车一线维修,并基于此采用了分段单线双向的全天候运行模式。采用大M法,建立了以到达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列车移动约束、列车路径约束、进路占用约束、列车路径顺序指标约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分阶段求解的滚动时域算法,建立了线路维修计划与行车计划一体化编制模型。以在建的雄安市域动车组R1线为实例,通过一体化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一线行车一线维修下的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方案编制,分别得到了前期与后期不同维修区间的列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可行方案,验证了在行车量上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单制式独立运营越来越难以适应区域轨道交通的综合发展的新形势问题,结合重庆乘客出行时间较长的实际情况,从顶层规划、工程建设、运输组织、运营管理4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介绍。系统梳理当前重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输以及管理方面的重、难点所在,提出"规划一张图、建设一张表、运输一张网、管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与实践方案,为重庆市大都市圈构建"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轨道交通体系,实现"三铁"融合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在物理层面和服务层面的基本特征,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发展经验。在构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架构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轨道交通在线路车站、信号、车辆、配线、供电、票务等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体化出行规划、一体化票务和一体化出行服务的技术特征。最后,探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条件下的交路和停站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而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作用的发挥。结合深圳市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设计,分析交通一体化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交通一体化规划。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列车运行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列车运行多目标、多个互相联系的受控对象控制问题,探讨列车运行一体化控制概念和智能化控制的方法、手段。提出列车运行控制的7个约束集、7个限制集、5个指标集,并进行分析和排列,运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构造一体化列车运行智能控制的分布式并行框架结构,分析距离差值ΔS等7个影响列车智能控制的决策因数,从移动性角度探讨目标函数的时变、非线性动态加权特性,提出了具有5层结构的模糊移动神经网络系统,介绍该系统的调节变量、输出变量、预测误差之间的关系和特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地铁线路的日益增多、站内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站内环境的复杂度不断增加。乘客在站内出 行遇到一系列问题:一是站内换乘复杂,地铁站越来越多,换乘关系复杂,给乘客的地铁出行带来不便;二是公 共服务设施不好找,站内服务设施多,缺乏指引标志,乘客不易寻找目标设施;三是车站出口多、信息少,地铁 站出入口多,乘客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目标出站口。此外,站外建筑及交通的寻找也不够便利,站外交通换乘信息 较少,乘客出站后不能迅速换乘。为提升站内乘客出行的满意度,通过站内外一体化导航支撑来解决站内换乘、 服务设施寻找、出口周边信息等问题,从而提升乘客的地铁出行体验,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一代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然而,针对智慧交通枢纽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智慧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的实现路径及建设方案也各不相同,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结合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依托深圳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在阐述枢纽运营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枢纽运营管理目前存在的诸如信息化水平低、旅客出行体验差、商业开发乏力等痛点,明确枢纽在生产运营、旅客服务、商业开发方面的智慧化需求,并据此提出智慧枢纽平台设计方案,包括平台定位、平台总体架构,以及IaaS、DaaS、PaaS、SaaS各层和云平台、云管平台、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等的具体设计,以期为类似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铁车站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立旅客铁路出行生态圈,构建高铁车站“互联网+”智慧出行平台,充分利用铁路站车商旅服务优势资源、融合外部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标准和打造商旅全流程服务。该平台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分布式部署框架和面向未来的WebFlux反应式架构,数据层采用MySQL+MongoDB数据库集群。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兼容并蓄、相辅相成,为旅客打造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行程规划推荐。平台提供站内客运升级服务、小交通接驳、餐饮、住宿、旅游、站车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全流程服务,拓展铁路客运服务产业链,构建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流程铁路客运商旅服务网。  相似文献   

15.
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项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和航测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勘测一体化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应用航测遥感技术,使其在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中充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中川机场站的设计和多方案的论证,探讨如何实现中川机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和"一体化"。研究表明,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是我国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都市圈“城际+地铁”一体化运营模式背景下,基于城际新线的线路规划和运营需求提出了动车组的顶层技术要求,动车组不仅需满足城市内部大客流量的便捷出行和人性化服务,还需与既有城际线网互联互通,实现线网一体化运营。结合既有和规划城际线网,并考虑到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论文提出了动车组速度等级、运能、车长、车门、旅客服务设施、智能化新技术、绿色环保顶层技术指标建议,为广州都市圈城际新线动车组的设计与选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技术关键,以及开发的技术要求和研究方法;提出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是综合性应用研究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科技开发为先导,生产使用为目标,研究成果在生产中不断进行试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本文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先后在西安南京线初测初步设计、包西线神延段部分段落实定测技术设计、西安南京线定测技术设计三个建设项目上进行勘测设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的总结。实践证明:首先,勘测设计一体化是可行的,是勘测设计领域实现科技进步的必经之  相似文献   

20.
结合铁路线路设计特点,研究开发了适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普通铁路要求的铁路线路一体化设计系统。介绍系统的理论研究、软件组成和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