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1990年3月号刊登的李鲁卿同志“用公路曲线测设用表求虚交点”一文,对于解决虚交圆曲线与基线相切的情况来说是大有帮助的,这种方法常称之为“切基线法”,或称“同半径复曲线”和“双交点单曲线”的计算法。它是测设虚交点时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公路》杂志1983年第7期上登载一篇《垂线外距法布设回头曲线》的文章,看了以后,很受启发,现根据本人在实践中曾用过一种叫“伸头回头弯”的测设方法,觉得比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还要简便些,特介绍出来抛砖引玉。“伸头回头弯”是以通过双转点之间的基线作为“圆”的割线,其圆心“O”又在基线上,这样布设的回头曲线。“垂线外距法布设回头曲线”实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匝道缓和复曲线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缓和复曲线的套切特征入手,介绍高等级公路匝道曲线中缓和复曲线线型结构检验与坐标检验的全过程,说明采用二次浮动拟合获取缓和复曲线标准坐标的方法,同时以应用实例说明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同向缓和复曲线数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坤宜 《公路》1999,(9):21-26
探讨同向缓和复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同向缓和复曲线圆心坐标及圆心角的计算公式和“中插缓和曲线,线段的连接问题,同时试验以拟合安置方式密切连接”中插缓和曲线“线段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平面解析几何方法,根据公路平曲线与虚交导线基线的三种平面关系,推导了路线导线虚交情况下的平曲线桩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道路线路设计时,为适应特殊地形,常设置两个不同半径和不同缓和曲线同向相接的复曲线。对于复曲线的计算,相关文献都有各自的方法。根据对缓和曲线构成原理及选线测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复曲线的计算和敷设方法,较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复曲线在新线设计中不应采用,但在既有线改造困难时可以采用。在大冶站改扩建中,我们根据既有线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新增二线的剖面布置中采用复曲线,收到了“减少改建工程,节省工程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保卫  邹会斌 《公路》1999,(12):37-40
50mT梁预制采用先进的变频震动器振捣工艺,节约能源,改善施工环境:在制梁台座上预设拱值,有效地解决了T梁反拱值过大,桥面铺装不需要二次调坡的问题;安装采用二次提升及复全“S”形曲线的方法解决了受地形所限的“长”、“大”构件的吊装困难。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湛高速公路一复曲线坐标测设过程中的实例数据,通过数学分析和推导,得出计算复曲线逐桩坐标的公式,此公式操作性强,在复曲线的设计、施工放样和施工图的审查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路缓和复曲线的中插连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公路缓和复曲线的中插连接,提供拟合安置参数的模式和方法,最后说明公路缓和复曲线的连接参数应用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公路》1987,(11)
南京工学院道路教研组李方副教授最近研究成功一种新的路线线形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完整的缓和曲线连同圆曲线组合成线形设计基本单元,吸取了国外曲线形设计方法的精髓,保留了我国习用方法的设计方式,可以用来毫无限制地设计任何曲线组合形式,例如普通曲线、复曲线、回头曲线,单卵形或任意多卵形以及任何形式的卵形曲线,s形曲线等等。该方法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未生产回旋曲线板和进口价格昂贵的现状,研究了一种藉助PC-1500便携式袖珍计  相似文献   

12.
何怀平  余自力 《公路工程》2008,33(4):125-128
通过对路面平整度指数IRI随时间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平整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先慢后快再慢的过程,基于3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提出一种预测路面平整度发展规律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并建立了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平整度观测数据预测路面平整度的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其预测曲线与实测数据曲线基本吻合,可用于路面平整度的预测,为解决我国平整度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提供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线的交点曲线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腾峰  王蒙 《国外公路》1999,19(6):25-27
文中介绍一种以曲线计算为内核的新的交点转角公路平面曲线计算方法,适用于目前直线曲线混合法定线时任意复杂线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并以标准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形式输出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栗志海 《公路》1995,(2):41-42
互通立交平面线形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常用的有:单圆曲线、对称型曲线、非对称型曲线、卵型线、复曲线等等。所有这些线形在数学上均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即回旋线)和圆曲线等三种线元组成。因此,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解释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及其组和。三种线元分别由下列元素确定。门)直线:①FF线型代码(直线FF一见);②直线长度。门)缓和曲线:①FF线型代码(缓和曲线FF一2);②F偏转系数,左偏为。一厂;右偏为“十户;③A缓和曲线参数;④RO缓和曲线起点半径;⑤RI缓和曲线终点半径。(3…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运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优化组合的全新思想,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通过构建增广目标函数求其极小值.通过算例说明其寻找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最佳组合的良好效果,使缓和复曲线的设计更趋于合理、简化.  相似文献   

17.
冯阳飞 《公路工程》2008,33(1):138-141
提出了运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优化组合的全新思想,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通过构建增广目标函数求其极小值。通过算例说明其寻找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最佳组合的良好效果,使缓和复曲线的设计更趋于合理、简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轮顶切程度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流动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叶轮顶切后虽然压气机整体性能略有降低,但可以使性能曲线整体向小流量方向偏移,是一种不需重新设计就可以满足小排量发动机增压匹配要求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为采用叶轮顶切方法实现压气机产品系列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纵断面上竖曲线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切线来设计的,另一种是苏联安东诺夫所建议采用的方法〔参阅“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汪新宁译)〕。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双支承曲线连续梁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和减震控制动力仿真模型,根据连续梁桥的支座布置在各活动支座的切向设置8组磁流变阻尼器,在纵桥向输入3种不同频谱特点的地震动,计算分析了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反应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有效地减小曲线梁桥的主梁切向位移和固定墩墩底的弯矩与扭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