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钢管砼拱桥拱肋吊装施工方法,介绍了钢管砼拱桥拱肋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技术;以凌铁大桥为例,说明了拱肋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的实施步骤,给出了凌铁大桥线形控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方法可以满足施工线形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施工方法,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技术,并以凌铁大桥为例,说明拱肋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的实施步骤,给出凌铁大桥线形控制结果。应用实例表明,采用整体竖转吊装线形控制方法,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线形控制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竖转施工方法可降低索塔结构高空拼装难度,便于结构尺寸精度控制,提高焊接质量和工效,被广泛应用于斜拉桥施工。为分析独塔斜拉桥钢塔竖转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运用ANSYS软件模拟独塔斜拉桥竖转施工过程,计算钢塔在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转体启动阶段和结束阶段钢塔受力状态最不利,应重点监测。在启动阶段,钢塔的变形较大,应作为主要控制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混凝土开口薄壁箱拱桥梁平转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技术要点,重点从转盘施工控制,转体混凝土重平衡控制,钢绞线扣索系统控制,平衡转体施工控制,转体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结构固定及合拢段施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总结,为今后同类桥梁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上塔柱采用整体竖转技术进行安装,解决了施工期航空限高问题,其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实现了索塔高精度安装。文中介绍了其竖转过程中应用到的关键工装设备、施工控制重点,以及塔柱对接工艺。  相似文献   

6.
盘锦内湖大桥为系杆拱桥与连续梁的组合体系,主跨200 m,主拱采用竖向转体法施工。该文主要介绍了转体施工的总体布置、控制过程以及竖转系统、临时系杆的设计,以期为同类桥梁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世界桥梁》2021,49(4)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为主跨336 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在钢桁梁上组拼成半拱,利用扣塔竖向转体,单边拱竖转重量约1 400 t。为选择合适的拱肋拼装和竖转施工控制措施及参数,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3种不同拱肋拼装施工控制措施下钢桁梁的应力和变形,并分析拱肋竖转过程中拱肋受力、整体稳定性及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通过边跨压重、单边拱提前预张扣索50%索力,可有效降低钢桁梁应力峰值和下挠量,确定为拱肋拼装施工控制措施;按计算的背索和牵引索试转索力和转体到位索力进行拱肋竖转,结构受力满足要求;拱肋转体的低阶稳定系数大于4,拱肋转体到位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按转体过程同层牵引索相对索力偏差不超过10%、背索与设计索力偏差小于10%、转铰同轴度偏差小于10 mm进行施工控制,拱肋合龙控制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九龙大桥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竖转架起扳的施工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拱、梁、竖转架组合的自平衡竖转体系,节省材料、费用和工期。通过竖转施工工艺研究,形成了一套斜拉桥钢塔竖转施工工法,该工法涵盖了钢拱塔预制、拼装和竖转施工。在竖转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的过程控制保证了钢拱塔竖转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安阳市文峰路立交桥采用44根钢绞线作为拱肋竖转的扣索,钢绞线采用XM15-12工具锚锚固,由于整个竖转过程要经历26个顶拉周期,52次锚固与放松,这使得扣索索力均匀性成了竖转成败的关键。介绍了采用应变观测法与挠度观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峰路立交桥竖转施工进行扣索索力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范佐银  豆飞 《公路》2024,(1):163-168
转体施工方法将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便利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在索塔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依托某异形景观钢索塔的施工,对转体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稳定安全、合理受力状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异形索塔,竖转工艺具有质量可控、安全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的优势;竖转施工与竖拼施工影响索塔受力状态,可通过优化转动角度达到合理受力状态;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优化转动角度及索力,通过监测控制可保障斜拉桥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00-103,M0012,M0013
由于机场航空限高60 m的要求,宁波中兴大桥主桥采用了大跨度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方案,其V形钢主塔施工采用桥面上拼装然后竖转成型的施工方法。钢主塔竖转施工是主桥施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着重介绍了钢主塔的吊装节段划分与竖转施工的主要步骤。根据施工步骤进行了主塔竖转过程的结构整体分析,得到了钢主塔及临时结构的整体受力特性。为进一步验证钢主塔竖转过程结构的安全性,对关键节点-竖转上转餃、下转铉以及上对拉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关键节点的局部应力与变形。结构的整体与局部分析结果有效验证了钢主塔竖转过程中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特大桥为上承式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铁路提篮拱桥,主跨计算跨径342 m,桥址处于V形深沟峡谷地带,相对高差达1 204 m。设计要求该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半拱竖转下放重量达2 500 t,根据该桥特点及地形条件,提出整体竖转和二次竖转2种施工方案,经研究比选,该桥采用拱肋二次竖转施工方案,依山就势设置拼装支架,半边拱肋分2段拼装,2次竖转到位。二次竖转施工方案的关键施工技术有半拱中部的中间铰设置、第1次竖转水平力传递拉压杆结构及计算机动态同步控制负角度竖转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拱肋竖转施工过程的抗风安全,以某主跨342 m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拱肋竖转施工为背景,研究该桥劲性骨架拱肋在竖转施工过程中的抗风性能及抗风措施。根据竖转施工特点,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2种最不利施工状态(拱肋竖转临界状态和拱肋合龙前状态)有限元模型计算风致响应,提出设置浪风索的抗风措施以提高抗风稳定性。结果表明:拱肋在2种最不利施工状态下会产生显著的拱顶横向位移和拱脚转轴连杆应力,危及拱肋施工安全;设置浪风索能有效降低处于竖转施工阶段的拱肋在横风作用下的拱顶横向位移和拱脚转轴连杆应力,且浪风索应力满足要求,可保证竖转施工安全。浪风索截面面积对拱脚转轴连杆应力影响较小,对拱顶横向位移影响较大,同时考虑到施工中浪风索张拉力的不均匀性,设计时宜适当增加浪风索截面尺寸,以提升结构整体抗风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5.
桂洒三桥为三跨自锚中承式拱桥,中孔为钢管混凝土双肋洪,介绍其钢管拱竖转塔架,牵转系统的设计,施工检算及施工监测,竖转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把道路保畅作为第一要务的条件下,结合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第四合同段施工案例,探讨了三次施工转序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转序步骤、转序准备工作和具体施工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与道路畅通,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比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大桥中引桥区为7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其整孔预制和海上架设的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须对施工过程中的箱梁线形和应力控制进行研究.采用杆系模型计算箱梁预制和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线形变化,主要分析了收缩徐变对结构线形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二次张拉对收缩徐变的作用.研究表明,收缩徐变对结构线形的影响不容忽略.并通过实测值和理论值的比较,验证了研究的可靠性,为今后同类桥型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竖转提升是拱桥施工中的一种施工工艺。在赵家沟大桥的施工实践中对竖转提升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塔架设计理念、拱肋合龙与体系装换方法,在施工实践中对塔架、竖转铰与合龙铰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得上述理念与方法得以实现,并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减少了施工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中兴大桥为一跨过江矮塔斜拉桥,V型钢结构主塔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通过施工实例,主要介绍了竖转结构体系设计、结构验算、竖转施工等关键技术,为类似施工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套拱斜拉桥拱塔竖转提升测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荆邑大桥为双套钢拱斜拉桥,钢拱塔采用工厂预制节段、工地焊接组拼、主塔和副塔液压同步提升的施工方法.为保证拱塔施工安全并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就位,给出拱塔结构竖转提升施工测控技术,即通过观测全站仪距拱塔顶反射靶标的空间距离实现拱塔提升角度测控;通过观测提升吊点附近反射靶标的空间坐标实现拱塔平整度测控;通过监测拱塔提升过程中结构最大应变处的应力保证拱塔本身的安全性;通过控制门架位移保证施工过程中门架安全.荆邑大桥拱塔的竖转提升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正确和可操作的,测控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