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蒙特卡洛法在发耐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鹏云  杜宇 《路基工程》2010,(2):127-129
文章介绍了蒙特卡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发耐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之中。分析了模拟次数,抗剪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对于斜坡破坏概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发耐滑坡虽然稳定性系数均值大于1.1,但滑带参数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破坏概率高达28.3%,应尽快进行治理,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spss软件对试验获得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统计,采用蒙特卡罗原理和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和破坏概率分析;判断岩村滑坡处于危险期,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牵引式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之一。K7滑坡为一发生于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境内的中型滑坡,是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牵引式滑坡。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影响因数及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定量地评价开挖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该滑坡在开挖及降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开挖和降雨都会对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该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排水、封闭坡体裂缝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通过监测表明,K7滑坡原因分析正确,综合治理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Monte-Carlo方法从破坏概率的角度分析开挖深度对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施谭坝边坡产生滑动的开挖情况进行Monte-Carlo模拟。研究表明,设计开挖深度为15m时,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为1.045,破坏概率为96.7%,与该滑坡实际发生情况相吻合。这表明在红层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引入开挖深度因子是具有理论意义的,可以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以浙江省58省道K15+200滑坡为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反分析方法,计算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和分析该滑坡的稳定性以及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在降雨作用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滑坡体各部位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不一致和塑性应变的不断发展引起的;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及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将理想点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中,选取岩石质量指标、岩石结构特征、地应力等7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建立了边坡滑移失稳的熵权-理想点法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改进的熵权法与边坡实际稳定级别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证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滑动面特征为坡体后部沿岩层层面、前缘滑面反翘的折线形滑面;基于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对滑坡治理制定了针对性处治措施,深层位移监测表明滑坡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对汶川县和芦山县公路周边8 km范围的地震滑坡开展易发性区划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触发机理出发,参考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选取包括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曲率、微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震峰值加速度(PGA)、距离道路距离、年平均降雨量在内的13个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然后,以汶川县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10组样本在R软件中的训练,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最后,应用上述建立的模型,在ARCGIS平台下将汶川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的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立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将上述模型仿真到芦山县公路沿线,形成芦山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2个研究区域的ROC曲线,可以得到AUC值分别为0.912和0.783。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吻合度较高,建立的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可以推广用于地形、地质环境相似山区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评价。  相似文献   

9.
渐进式滑坡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破坏过程和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是滑坡分析与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渐进式滑坡的破坏过程,其实质是滑带的应变软化过程,利用FLAC 3D软件的应变软化本构实现渐进破坏过程模拟;对于渐进式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合应变软化过程并考虑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软化程度的差异,提出一种双强度折减的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奉节某渐进式滑坡为例进行这两方面的数值分析,在滑坡坡脚路基开挖之后,随着塑性剪切发展,滑坡破坏呈现由坡脚向坡顶扩展的渐进式发展规律。二者结果对比互补,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合理性,很好地实现了渐进式滑坡的破坏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抗滑桩的破坏形态与有限元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抗滑桩的破坏形式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抗滑桩处治滑坡的设计要点.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滑坡的受力分析方法及过程.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尤其对复杂结构更能体现出优越性,并能对各阶段的安全储备状况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蒙特卡洛法在滑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伟  许强  王朝阳 《路基工程》2011,(4):135-137
通过分析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滑坡岩土体的不确定因素,从概率的角度对影响滑坡稳定的各种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坡体稳定的不确定性。采用蒙特卡洛法针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滑坡失稳的概率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徐平  井卫卫 《路基工程》2015,(1):119-122
在库水位涨落下,对三峡库区邓家屋场库岸滑坡堆积体进行了非饱和渗流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异性,采用Monte-Carlo模拟法对库岸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得出了库水位上升时失效概率减小、下降时失效概率增大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库水位下降对邓家屋场滑坡的稳定性最为不利,需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滑裂面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值的合理选取,是滑坡安全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传统的确定性滑坡参数反演方法未能考虑岩土参数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可靠度理论,将数据表法和传递系数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滑坡强度参数反演方法;该法只需一个平衡方程获得优化的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值,可解决单一滑面强度参数的反演问题;以鲜家沟滑坡为分析模型,开展了滑裂面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勘测试验值符合较好,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芜铜高速公路上马村滑坡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上马村滑坡变形监测结果的研究表明:降雨与滑坡变形破坏呈正相关性以及滑坡变形破坏与降雨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滑坡在饱水状态、坡体前缘开挖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研究,得出滑坡体其相应的稳定状态和变形特征,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库水位下降速率与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稳定的影响规律,采用Geostudio2012数值模拟软件和敏感性系数法,以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将库水位下降速率与坡体的渗透系数作为边坡渗流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边坡的稳定性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库水位下降速率与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稳定的控制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八字门滑坡的渗流稳定对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对湘西高速公路红砂岩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采用传统的SMR评价体系,发现其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出现了体系评分偏高,实际坡体稳定性差甚至发生滑坡现象。经过SMR体系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研究,考虑到结构面充填物对边坡稳定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对SMR法的F3值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用于红砂岩边坡的HSMR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东某高速公路K139+772.2~+935段右侧路堑边坡膨胀岩的工程特性、膨胀岩滑坡主要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以及破坏模式通过现场调查、专项勘察及深层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给出了滑坡界限、浅层滑动面和深层滑动面的深度;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滑坡影响因素的大小排序;运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加固方案比选。研究提供的计算参数、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及加固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为该滑坡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经过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夏洪峰 《路基工程》2013,(3):180-185
因山体坡脚修建厂房切坡开挖,导致雨泉沟隧道出口山体扰动形成滑坡,并导致隧道衬砌大面积产生裂缝,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结合极限平衡分析原理的Janbu法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度方法,以雨泉沟滑坡为实例,采用该方法对原边坡、病害边坡、治理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安全系数法,较难反映雨泉沟滑坡处于滑动失稳破坏发展阶段的实际状况,而可靠度方法的分析结果与滑坡的实际状况更为吻合,即病害边坡处于危险状态,治理后的滑坡已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堆积层这一类滑坡失稳机制研究不多。以三峡库区某堆积层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地下水对滑坡作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和水平向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是滑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