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碎石土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铁路设计中,路堤填筑压实不仅要考虑列车静荷载的影响,其高速行驶中产生的动荷载冲击力已经不容忽视。本文通过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v,孔隙率n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试验段碎石土路堤填筑压实质量进行检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以期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检测合理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桥梁荷载组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上流行的荷载组合规则,研究高速铁路桥梁有关荷载的组合方式以及简化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荷载组合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比较国内外铁路设计荷载,应用轨道结构垂向力分配传递模式,提出轨枕、道床及路基协调荷载计算公式及设计荷载安全系数概念,通过与其它计算公式比较,得出用于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的轨枕、道床及路基竖向荷载设计安全系数,并给出200km/h、350km/h线路竖向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客运站房大型幕墙是一种桥建合一的结构体系,由于玻璃幕墙体系与列车轨道梁紧密相联,高速列车通过时可能引起玻璃幕墙共振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幕墙结构体系时,行车振动对玻璃幕墙结构体系的影响必须予以考虑。以某高速铁路站房玻璃幕墙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动力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车振动荷载不会使幕墙结构产生共振;双边列车通行相比单边列车通行,幕墙结构产生的平面外振动位移要大;当行车振动荷载激振方式为竖向力激振时,竖向激振荷载作用下幕墙结构的平面外振动位移很小。  相似文献   

5.
鉴于高速铁路路基声屏障设置高度有增加的趋势,加之现行铁路行业声屏障通用参考图不能涵盖声屏障高度≥5 m的情况。为解决高速铁路路基段高度≥5 m的直立式声屏障设计问题,找出超高声屏障荷载取值和荷载组合的规律性。从高速铁路路基声屏障荷载分类、荷载计算入手,通过对影响水平荷载取值因素分析,系统阐述水平荷载取值全过程。对不同列车速度下,有车与无车两种工况计算所得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的荷载效应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在5 m至12 m声屏障高度范围内,不同工况、不同荷载组合以及不同速度目标值下荷载效应的变化情况,给出柱顶水平位移分析、立柱根部弯矩和剪力等主要效应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并针对路基段超高声屏障结构设计中遇见的高路基、高抗震设防烈度等特殊情况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插板式声屏障结构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高速铁路声屏障受力特点,分析确定作用于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荷载。特别是针对高速铁路列车大密度、长期运行声屏障结构疲劳问题,声屏障结构所承受的主要荷载是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脉动力,是动荷载,结构存在着疲劳问题,疲劳计算按50年使用年限计算,对连接件螺栓的疲劳按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控制。研究确定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疲劳计算方法,并给出能够抵抗疲劳的声屏障结构与桥梁遮板的连接方式,是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的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列车振动荷载对下穿隧道地层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某隧道下穿高速铁路项目为背景,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施工为特级风险源,对地层沉降要求极为严格。对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动力响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下穿隧道与高铁路基交叉点处为该工程薄弱环节,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对此处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及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高速铁路低矮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并保证其长期动力稳定性,在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中采用了桩筏基础方案。选择典型工点开展桩土受力测试,分析桩土受力特征,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荷载特点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既有铁路外侧堆土对路基沉降影响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于运营期间的高速铁路,在其路基外侧堆土等新增荷载也可能在路基处产生一定的附加应力,使路基产生沉降变形,进而引起轨道平顺性变差。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和路基外侧新增荷载在荷载外部产生的附加应力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外侧堆土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机理和沉降变形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参数对特种荷载的敏感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设计正交试验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考汉巴南客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结合瞬态动力学理论与人工边界方法,进行参数化有限元建模;设计正交试验,改变路基本体材料参数得到相应动力响应;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式研究路基本体力学参数对特种荷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路基本体弹性模量E对各项动力响应的敏感性最大且远大于其他参数,适当采取压实措施增大路基本体弹性模量对高速铁路路基承受特种荷载有显著防护效果,但结合振动加速度a计算结果,E值应该控制在150 MPa左右最为合适;路基本体填料塑性参数c、φ对特种荷载作用下高铁路基动力响应影响作用较小,即机动站坪设计对岩土填料种类并无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所属的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运输模式及设计确定的运营车辆荷载特点,综合比较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及中、高速铁路活载图式对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桥梁静、动效应的影响,结合运营车辆荷载和铁路网的发展需要,提出符合本线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荷载图式标准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将涌现出大量以弱膨胀性泥岩为地基的高速铁路工程。由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路基变形要求极为严格,而弱膨胀性泥岩地基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研究鲜有报道,通过人工浸水方式在兰新高速铁路的路基上拱地段开展不同上覆荷载下弱膨胀性地基泥岩现场原位浸水试验,分别研究0、15、30、45 kPa 4种上覆荷载下泥岩横向渗透速率及竖向膨胀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岩浸水时横向体积含水率表现为稳定、骤增、减速增长和渗流稳定四个阶段;同一横向位置处,下部土体渗透稳定含水率大于上部土体;膨胀量随浸水量呈"S"型变化,且上覆荷载较大时会出现下沉现象;横向渗透速率随上覆荷载增加而减小,且横向渗透速率与横向渗透距离为非线性关系;提出以横向相对渗透衰减率100%作为控制标准确定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临界荷载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效果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时,由于高速铁路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不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往往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费用、处理效果、工期是不同的.如何经济合理地进行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是高速铁路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本研究,拟找到一种适合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究结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具有经济性好、工期较短、充分利用路堤荷载等优点,适合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推广应用.采用该方法处理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加固效果明显.应注意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周围土体的影响,防止因侧向位移而开裂以及产生附加的不均匀沉降.由于真空预压工艺较复杂,选择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重复的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要产生不可恢复的累计下沉,最终影响轨道结构的平顺性,所以承载特性和变形问题便成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的控制因素,对路基填料以及压实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研究满足强风、大温差戈壁土风沙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技术参数要求的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标准,包括填料的选择、控制、压实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等,提出有关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技术标准,结合《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及德国铁路行业标准《土工建筑物和岩土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Ril836—2013),从设计理念、计算荷载、路基结构、路基填料、压实标准、工后沉降标准6方面展开对比分析,提出中德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的差异性。研究结论:(1)中德标准中大部分要求是等同的,但在局部内容上设计思路存在差异;(2)中德主要技术标准参数取值基本等同,中国标准仍存在补充完善之处;(3)德国标准的保护层设计理念可用于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若仍沿用传统的平面纵断面设计方法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设计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对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平台的功能要求,归纳了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中各种控制因素,对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平台进行了模块划分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大量建设,两者之间的交叉影响越来越多。以上海西站地下南北通道工程为背景,考虑高速铁路列车荷载特点,并将此荷载施加到地下空间结构逆作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地下空间结构及高速铁路路基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哈大高速铁路新营口车站路堤位于厚度超过55 m的滨海相沉积地基上,没有较硬土层可作为CFG桩持力层,地基承载特性和变形特性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极为不利.为了确保路基沉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哈大高速铁路首次采用CFC桩(长桩)+水泥搅拌桩(短桩)+垫层+钢筋混凝土板的新型复合结构进行地基处理,并对该复合结构的受力和沉降变形进行的实测和分析.研究结论:在该新型复合结构中,CFG桩承担了路基填土的主要荷载,MIP桩承担了部分路基填土荷载,桩间土承担了小部分路基填土荷载,三者共司受力,满足了路基结构受力,符合复合地基的设计理念;该新型复合结构控制了地基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性沉降,同时使地基的沉降能够尽快完成,保证了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确保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的稳定.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全线软土地基设计和指导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我国同类型的高速铁路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营期间的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荷载不断的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之间会脱粘开裂,出现离缝,是无砟道床伤损形式之一。选择华东地区一高速铁路路基段设置测试工点,对轨道结构温度梯度及气温进行监测,并计算轨道板温度梯度极值。计算结果表明,测试期间出现的最大正温度梯度超过设计规定值。基于此,采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并计算分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间离缝的特征。结果表明,90℃/m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离缝由板端开始产生,并随温度梯度增大逐渐向板中心区域扩展。这与现场调研情况吻合。华东地区高速铁路线路高温季节出现过大的正温度梯度是轨道板与砂浆层间离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涵洞的主要功能及分类,同时对高速铁路框架桥的设计原则、主要结构尺寸、结构计算荷载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框架桥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以后同类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