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在规划阶段统筹考虑道路空间、风貌保护及城市空间等,进行了红线调整阶段的综合改造规划,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以海伦西路地区风貌保护为前提,将关注对象从单纯的道路拓展到整体街道空间,统筹考虑了交通功能与风貌保护的平衡协调,对规划道路红线进行了调整。根据道路综合改造的理念,将城市空间、历史风貌、地块功能等要素统筹考虑,在规划阶段对道路尺度进行分析,并对道路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阳宗海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阳宗海保护条例以及自然条件等的分析,结合阳宗海景区的特点,围绕阳宗海设计由电瓶车、自行车、游艇以及步行等慢行交通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并结合区域道路的布局在景区外围设置二主二辅四处机动车停车场,将机动车限制在景区之外.在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的同时,进行道路沿线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与周边已建和规划建设的地块功能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对景区环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提升城市道路品质。基于对广州市道路网现状的调研摸查,分析大地块、疏路网的路网格局存在问题以及高密度次支路网能带来的好处,提出了加强道路规划管理、开放小区内部公共道路、提升街巷路通车条件等近期道路网提升的路径,为国内大城市道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快速路设计等级高,地下构造物较多,下覆隧道、综合管廊、地铁及各种管线,综合管线系统设计不仅需考虑地块需求,同时还需结合快速路特征,进行合理的断面布置和管线预留。以横江大道快速化建设工程为例,按照"需求不出地块"理念进行管线综合设计,通过对周边地块的管线需求、管线所处层级、地块接口与道路之间的关系、快速路下覆构造物的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在道路建设之初提前做好相关地块的管线预留,保证未来管线需求都在地块出让红线内解决,避免二次开挖与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地下道路规划与建设 1.《大深度地下法》 由于东京地块开发已定型,且日本房产业主拥有地表建筑及地下40米空间范围的所有权,导致为改善交通而建设道路的土地成本巨大。为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完善规划路网,东京都于2003年通过《大深度地下法》。法案允许东京都在地下大干40米及建筑桩基下大于10米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道路等市政设施,且无需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地下道路规划的实际要求出发,以上海为例,提出地下道路的建设必要性与适用性.根据地下道路不同的交通功能对地下道路进行分类,确定了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上海市地下道路网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姚曰涛  陈科荣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86+188-186,188
为了缓解现有片区主要通道的交通压力,引发了新规划道路功能定位的争议。通过选取关键交叉口节点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预测新规划道路的疏散能力,并针对片区主要通道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调查,从多方面、系统的角度进行交通疏导措施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疏导措施进行验证,保证其实施的有效、合理性。最后,对新规划道路功能定位进行一个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化工区现场调研和企业评价报告等相关资料,对目前及将来规划建设后的化工区的运输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选择两个企业进行二甲醚运输的风险分析,计算危险品道路运输个人风险,绘制道路运输个人风险分布图。另外,针对该化工区进行危险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分析,对于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的风险降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典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适合开发建设成熟的地区,对于新建地区并不适用。本文以土地利用为交通需求产生根源作为切入点,旨在研究各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各规划地块的量化关系。通过地块可达性、高峰小时交通生成率和地块规模预测地块高峰小时交通生成,引入地块交通影响因子,由路段通行能力、空间吸引力水平及路段与地块网络最小路径综合确定。基于地块交通影响因子,本文结合河南郑州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综合交通规划项目,完成规划路网的交通需求预测,对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起到有效的量化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国内区域堤防道路的复合功能,以济宁堤防道路规划建设作为切入点,对交通系统规划、道路工程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区域性堤防道路的规划方法和一般经验。从复合性角度、经济性角度、战略性角度入手,构建具有防洪、交通、景观、生态等复合功能的区域堤防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