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海平 《汽车情报》2004,(18):21-24
随着WTO效应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在内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为汽车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之间存在巨大的差  相似文献   

2.
一、入世以来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态势分析1.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基础和产业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入世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汽车市场特别是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汽车产销量的提升,有效地扩大了汽车产业的规模。2001年入世当年国产汽车237万辆,生产轿车仅61万辆。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7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三、汽车消费世界第二的汽车产销大国。  相似文献   

4.
师建华 《时代汽车》2008,(9):112-117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的发展环境。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汽车产业在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前两年政策退出以及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201 1年汽车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汽车市场一改多年3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微增长时期,尤其是自主品牌严重受挫。论文在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对微增长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汽车产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电子市场潜力迅速释放,为满足零部件国产化需求,各大汽车电子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瞬间成为业内的焦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2006年,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产业规模达到近80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近40%。  相似文献   

7.
马戈 《汽车情报》2008,(11):18-23
印度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制造汽车。在亚洲汽车史上,印度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较早生产汽车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汽车产业上世纪一直处于规模较小的低水平徘徊发展状态。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产业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之后,印度汽车产业出现了持续向上的蓬勃发展态势——外企投资日益增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市场连年大幅增长、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能力薄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发展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突破瓶颈,在整车发展带动、政策鼓励、自主品牌的呼唤下,正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后劲很足的路子。" 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570万辆,随着这几年汽车产业、市场的飞速发展,可以说中国汽车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给人以研发能力差、生产规模小、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人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历史时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抓紧研究制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一政策可望近期出台。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制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对此,在中国投资的海外汽车生产商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无不表示了忧虑。对此,我们认为这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力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局长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和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工业组织政策和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小雨  平原 《时代汽车》2009,(10):34-37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就汽车产业产业振兴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汽车市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兼并重组、消费升级、小排量汽车等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程》2007,29(2):F0004-F0004
随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的价值含量迅速提高,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汽车电子产品占汽车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边产品将飞速发展。2006-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是具有典型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本文主要研究了世界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的变化和扩张的历程,据此分析影响和决定外国汽车企业规模扩大的因素,以期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已于2011年进入调整期,本文从汽车汽车产业环境、产业组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机构的指标,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某一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绩效,即著名的SCP范式。因此,一个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必然会对这一个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在汽车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大。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而产业集中度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的关系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洪基 《时代汽车》2005,(10):44-47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襄樊汽车工业已进入产业发展阶段,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对襄樊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集群发展理论、发展理念、发展取向和发展措施培育和引导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政策机制、服务机制和市场机制作用,创造相关发展条件和环境,优化和提升发展平台,襄樊汽车产业集群可以成为长江和湖北汽车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襄樊城市品牌的重要内涵和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车外销要解决七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使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鲁桂华博士认为,“走出去”这一战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会宜早不宜晚,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规模经济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走出去”为汽车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