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突发事件下公交车辆快速动态滞站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突发事件导致公交系统服务水平下降的问题,基于均衡公交车辆车头时距的调度思想,提出了能够适应于突发事件的快速动态滞站调度算法,建立了突发事件下的单线路公交动态调度模型.通过建立滞站调度的数理基础,分析了单站车头时距的控制问题,分析了快速滞站调度策略,从而得到了全线车辆的最优滞站调度算法,并对其进行数理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均衡全线车辆运行时间间隔,降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有效提高公交系统运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车辆共享调度算法未充分考虑车辆共享调度时造成的接驳费用问题,研究最小车辆规模最少接驳费用调度优化模型,并改进二分图匹配算法进行求解.根据车辆共享过程中调度方案的优化问题描述,以满足给定出行需求的车辆规模最小以及车辆调度接驳费用最少为目标,构建双目标优化模型.基于有向无环图对车辆出行需求进行建模,将模型求解转化为二分图最大匹配且权重最优匹配问题,提出Kuhn-Munkres算法求解最大匹配最小权重匹配的权重设置条件并进行证明,进而设计Hopcroft-Karp与Kuhn-Munkres算法融合框架进行求解.以安徽省宣城市部分出行为例进行模型和算法合理性分析,479辆自动驾驶共享车辆可以满足13575个出行需求;与未考虑接驳费用目标的调度算法相比,调度总费用减少40.8%左右.算法可求解最小车辆规模并降低调度成本.   相似文献   

3.
李铭  李旭宏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08-112
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能够提高换乘效率,特别对于已经进行了发车优化的公交线路而某些车辆到达出现延误的情况。根据线路的延迟到达时间和换乘客流量等因素建立了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问题模型,提出了基于整个系统费用最小的优化目标函数,并运用随机扰动梯度近似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本文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货运车辆优化调度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货运车辆调度问题的分类,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将货运车辆优化调度分为满载和非满载调度,有时间要求和无时间要求的调度等多种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求解货运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常用的启发式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原理、模型和求解过程。还根据深圳市科技园的实际路网图,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运输车辆优化调度进行试验研究,给出试验结果。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对于实际的货运车辆调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复杂动态的城市道路环境中,不同的交通参与者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或空间上的冲突.针对该问题,对智能驾驶车辆在城市交叉口左转时潜在的冲突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决策模型.考虑了车辆运动模式并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GPR)建立了直行车辆长时轨迹预测模型,结合轨迹预测提出了基于冲突消解的智能驾驶车辆决策流程(模型)和考虑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考虑真实交通路网,探讨了可获知偶发拥堵持续时间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在利用改进的Dijksta算法将路段行驶时间转化为客户点间最短行驶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常发拥堵信息,通过遗传算法安排车辆初始配送路径,根据实时获知的偶发拥堵因素影响下的路段行驶时间和其持续时间,以2-opt和insertion方法更新车辆配送路径,通过车载导航系统实时指导车辆行驶路线.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根据偶发拥堵信息更新车辆配送路线,以避开偶发拥堵影响路段,缩短总配送时间0.65~13.18 min;获知偶发拥堵持续时间帮助多节省了配送时间 -0.16~4.17 min.节省的时间随偶发拥堵因素对路网影响的加剧而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现实生活中城市道路交通的时变特性和生鲜物流的时效性,以最小使用车辆数和最少行程时间为优化目标,构建时变路网下带硬时间窗的生鲜物流配送路径选择模型,通过随机方法构造初始解,采用结合2-opt局部搜索机制的改进蚁群求解算法进行求解,并以扩展Solomon R104基础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预测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基础。利用实测的车辆旅行时间数据,提出了进行城市道路旅行时间多步预测的主成分分析-梯度提升决策树(PCA—GBDT)方法。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旅行时间序列分解和主成分提取,之后建立了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的旅行时间多时段预测模型。实际案例结果表明,与传统kNN方法、时间序列ARIMA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相比,PCA—GBDT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算法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突发事件发生后,为有效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应急救援在调度和路径选择等环节的响应时间损失,保障应急救援任务顺利完成,需要对各类应急救援交通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并在起讫点间根据路网实时交通状态,动态选择行驶路径,减少其路段行程时间。在多目标应急救援调度和最优路径选择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类型应急车辆调度和最优路径选择的双层规划的集成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主要考虑应急救援车辆的调度费用成本,通过最小化应急救援车辆的固定成本、容量成本和时间成本,来确定不同类型应急车辆的出救位置和相应出动车辆数;下层模型中,主要考虑应急救援车辆的路径在途行程时间,通过最小化动态路网下应急救援的路段行程时间和信号延误时间来确定救援通过的路径,并根据固定的时间间隔动态更新路网的交通状态,使救援车辆尽可能选择避开交通拥堵的路段行驶,从而更快速到达目的地。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双层规划的应急车辆调度和路径选择集成模型与仅考虑调度或路径选择的模型相比,总调度成本降低了2.67%,总在途行程时间减少了21.05%,路径选择中能有效降低通过沿线拥堵道路的比例,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提供可行的途径,提出了一种面向交通枢纽的车辆运行仿真方法,通过场景、道路与车辆的三维动态建模,实现交通枢纽交通状况的实时真实感仿真.首先,提出了基于道路关键点连接网络模型表示交通枢纽的通行道路.其次,基于粒子系统实现车辆的动态运行实时仿真,并采用基于空间剖分的车辆碰撞检测方法对车辆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最终,通过对路段的动态观测和反馈机制实现车辆行驶路线的规划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实际路面的交通状况,并且能以较为流畅的帧速率实现交通场景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1.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are deployed for optimal design of both the Gaussian membership functions of antecedents and the vector of linear coefficients of consequents, respectively, of ANFIS networks. These networks are used for stiffness modelling and prediction of rubber engine mounts. The aim of such modelling is to show how the stiffness of an engine mount changes with variations in geometric parameter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VD can be optimally used to find the vector of linear coefficients of conclusion parts using ANFIS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s) models. In addition, the Gaussian membership functions in premise parts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a GA. In this study, the stiffness training data of 36 different bush type engine mount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相似文献   

12.
对结构工程师来说,设计优化正变得日益重要。该文描述了一种结合机构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整体化设计优化的方法。前种方法是当前英国交通部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计算拱的工具;后者是强有力的数值函数优化方法。文中显示了英国肯特Teston桥和一系列其它样本设计优化的试算结果及相关的算法有效性数据。建议本方法为涉及现存桥梁的评估、维护和修理及新拱桥设计的结构工程师的设计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莫钧  张丰焰  曹进 《公路》2007,(3):161-164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取费只与养护工程费有关而不考虑各类养护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的问题,借用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中的设计取费思路,全面分析了养护工程中影响设计工作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各类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取费的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从而为更合理地确定养护设计取费标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交通网络数据建模的特点和难度,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并设计了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库表结构、交通网络拓扑结构表示法等。数据库表按节点、路段、转向、OD对以及交通区这5种网络基本要素分类设计。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节点-路段和路段-转向两部分,前者采用邻接表来表示,后者则采用邻接表的拓展形式-路段邻接表。该模型集拓扑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充分发挥了GIS和数据库技术的优点,并可表示出完整的节点-路段-转向拓扑关系,为计算机辅助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奠定有效、详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DTA的O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于德新  杨兆升  刘雪杰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2):111-117,132
论文在探讨了动态交通分配和动态0D估计背景下的交通检测器优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TA的动态O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布置原则;从预算,对路网中交通流量信息的覆盖程度,对关键路段的检测、对重复检测器的剔除等方面对路网交通检测方案进行约束,建立了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最后将遗传算法用于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的求解,证明了基于DTA的动态0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的有效性。论文方法概念清楚、操作简单,是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Day-to-day variation in the travel times of congested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s a frustrating phenomenon to the users of these networks. These users look pessimistically at the path travel times, and learn to spend additional time to safeguard against serious penalties that await late arrivals at the destinations. These additional expenses are charges similar to the tolls in system equilibrium flow problem, but may not be collected. With this conjecture, the user equilibrium (UE) formulation of congested network flow problem would lack some necessary factors in addressing appropriate path choices. This study, following a previous work proposing pessimistic UE (PUE) flow, aims to show how to measure this additional travel cost for a link, and investigates how different is PUE from UE, and when such differences are pronounced.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peak-hour travel times for the links of paths in the city of Tehran, to estimate the variance of travel times for typical links. Deterministic functions are obtained by calibrat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aily variations of link travel times, and probabilistic functions by the technique of copula. UE and PUE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s are built and applied to three large cities of Mashhad, Shiraz, and Tehran in Ir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flows by PUE model replicate the observed flows in screen lines much better than the UE model, particularly for longer trips. Since PUE is computationally equivalent to UE, this improvement is attained virtually at no cost.  相似文献   

17.
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H368Q汽油机改装成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对燃用汽油和CNG时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发动机燃用CNG时比燃用汽油时的动力性下降13%;在怠速和中、小负荷工况时排放却比燃用汽油时有明显下降。同时,还对三元催化反应器对燃用CNG时的催化效率和CNG作为代用燃料时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径向基函数网络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胜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3):23-26,54
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处理非线性映射问题有较好适应性的特点,开发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交通量、温度、面层厚度、PCI指标等10个参数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选择一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网络训练,并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的输出值与测试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型的狭隘性、单一性等缺点,更真实地反映了路面工作性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本构关系,且预估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分别利用其局部和全局寻优能力强的特点综合为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并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交通流预测中。通过实例分析,可看到改进的模型在进行交通流预测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蒋树屏  李勤熙 《隧道建设》2018,38(3):352-359
为了解水中悬浮隧道工程概念设计进展,进一步明确环境荷载和水中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简称SFT)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模拟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方向,首先综述各国在SFT领域的工程研究概况,然后分别对SFT的管段、锚索动力模拟和波浪、洋流模型试验进展进行总结。结果表明: SFT的关键参量“协同浮重比”涵盖了结构张力腿锚索布置形式、倾角和浮重比与SFT水平、竖向振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察综合性参量有助于研究结构自振频率、支撑系统张力水平的归一化变化规律。深水大型波浪流水池中波流耦合、流固耦合以及动水与静水结合的SFT模型试验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