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俊标  徐科  张肖宁 《公路》2006,(Z1):331-336
旋转车辙仪(RLWT-Rotary Loaded Wheel Tester or Rutmeter)于20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因其轻便、易用,迅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RLWT与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国际车辙仪的相关性都不理想.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量测RLWT试件、APA试件与原样试件中粗集料颗粒长轴与X轴夹角的差异,得出结论: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明宇 《公路》2007,(8):95-99
旋转车辙仪(RLWT,Rotary Loaded Wheel Tester or Rutmeter)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因其轻便、易用,迅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RLWT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析仪(APA)、国际车辙仪的相关性都不理想。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量测RLWT试件、APA试件与原样试件中粗集料颗粒长轴与X轴(水平方向)夹角的差异,得出结论: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贾娟  张肖宁 《公路》2004,(11):199-202
将我国的国标车辙试验与国际上关注的佐治亚沥青路面分析仪(APA)、旋转轮辙仪(RLWT)试验在成型方法和加载模式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常用的几种粒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比较分析表明:在相同加载次数下,国标车辙测得的车辙深度最大,APA次之,RLWT最小。并且国标车辙与APA的相关性较好,尤其是用动稳定度指标进行评价时相关性很好,动稳定度指标合理、可靠。国标车辙与RLWT的相关性一般,APA与RLWT的相关性偏差。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利用苏州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先导试验段的沥青混合料以美国沥青路面分析仪APA进行抗车辙性能试验的结果。其中包括:70#重交沥青,改性沥青和集料基本性能;重载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对于重交沥青Sup25,试件成型压力0.6MPa,APA试验温度60℃,荷载0.7MPa和0.81MPa;对于改性沥青Sup13,试件成型压力0.6MPa、0.7MPa、0.8MPa、0.9MPa和1.0MPa,APA试验环境:温度70℃,荷载0.7MPa和0.81MPa;分析了不同沥青用量、不同荷载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了APA车辙深度与加载次数的关系以及APA车辙深度与动稳定度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APA(沥青路面分析仪 )对几种不同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浸水车辙试验 ,得到了不同疲劳试验结果 ,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APA浸水车辙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特性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研究水作用下混合料试件永久变形的表现形式。试件分别经浸泡、饱水、冻融三种方式预处理;APA测试采用干车辙和浸水车辙两种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有影响;浸水车辙深度普遍大于干车辙深度;严酷的预处理过程没有导致较大的永久变形;在相同的冻融次数下,随着饱和度增大,浸水车辙深度减小;在相同的饱和度下,未经冻融处理的试件其浸水车辙深度普遍大于经过冻融处理试件的车辙深度。分析结果表明:APA测试形式、APA测试形式与试件预处理方式的交互作用、冻融循环次数分别是产生上述试验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两种车辙试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民  李静 《东北公路》2003,26(3):13-15
对一种选定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车辙仪和APA的车辙试验,并在不同压强下在APA上进行了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对于车辙的影响,并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杜荣耀  林有贵 《中外公路》2019,39(5):237-242
采用汉堡车辙和APA试验仪,成型不同集料压碎值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汉堡和APA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集料压碎值大于20%时,汉堡车辙试验导致集料压碎和磨耗;另外,现场取芯试验结果表明,当集料压碎值大于20%,汉堡车辙试验结果和现场车辙不相符,而APA车辙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未对集料产生压碎磨耗的现象,车辙试验结果和现场车辙试验深度符合。因此对于集料压碎值大于2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应采用APA车辙进行评价,集料压碎值小于20%的沥青混合料可采用APA或汉堡车辙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不同石料SMA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  张肖宁  徐伟 《公路》2006,(12):168-171
沥青玛碲脂碎石(SM A)混合料主要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优质石料,对于优质石料匮乏地区,为降低SM A造价,探索利用成本低廉的花岗岩或石灰岩配置SM A的可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石灰岩等4种石料,以SM A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为切入点,采用规范车辙和多轮车辙仪(RLW T)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芯样的抗车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LWT车辙仪对某高速公路路面钻芯试件和室内成型试件开展抗车辙性能研究,评价不同沥青层面的抗车辙能力;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及室内成型试件与室外施工成型试件的性能关系。结果表明:室内成型试件的抗车辙能力要强于施工成型试件,对于上面层前者可以达到后者的1.25倍左右,中面层和下面层可以达到3倍左右;数据分析同时表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对不同沥青层面的抗车辙性能有较大影响,空隙率-试件变形每毫米所需要的荷载作用次数(RN)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空隙率为4%左右时,抗车辙性能最好,这和美国WEST TRACK试验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见的3种沥青混合料,旨在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空隙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隙率试件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车辙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发现孔隙率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室内车辙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隙率、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车辙深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试验条件下,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空隙率效应模型(VEM)。分析表明,以7%作为基准空隙率可以得到与实际更为接近的预估车辙深度。该模型可预估不同空隙率混合料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也可对不同空隙率试件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及处治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张肖宁  韩大建 《公路》2004,(3):113-117
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车辙对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的影响及联系;通过路面与桥面铺装的车辙对比,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的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产生车辙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进的能够调整轮碾速度的车辙试验机,对AC20开展了30、45℃和60℃时不同轮压及轮碾速度下的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5℃试验温度下,重载和低速的联合影响很容易使AC20的车辙指标值劣于60℃、标准轮压和标准轮碾速度条件下的结果;而在30℃试验温度下,即使有重载和低速的联合影响,AC20的车辙指标值仍然好于60℃、标准轮压和标准轮碾速度条件下的结果。分析结果说明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除因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外,还需要考虑中温时间段内重载和低速引起的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除需要将试验温度调整为45℃以外,同时还需要根据道路交通状况设定重载低速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APA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对5种沥青混合料进行APA高温浸水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深度与轮碾次数图形形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K1、K2和转点为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析仪APA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析仪APA,是一种以沥青混合料轮辙深度为主要评测指标的试验室加速加载测试装置,近年来其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评价中,并且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对APA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后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其进一步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蠕变试验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能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TS810型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和旋转压实仪GC(Gyratory Compactor)进行沥青混合料的五级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了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机理,并找出了耗散能与永久变形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重载交通下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
优质路面(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中对永久变形的预测采用的方法和设备是一般试验设计单位无法满足的。利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和马歇尔稳定仪研究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各个因素,并分析了间接拉伸强度和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的关系,为合理预测沥青混合料的车辙病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的调查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是路面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某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车辙发生的规律和时间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不同层位的车辙贡献量也不同,不同表面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总车辙量基本相同,同时表面层的厚度变化也较小,说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发生在中面层。室内试验表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与环境温度关系极大,尤其是在沥青的软化点附近,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有明显的拐点。因此,在高温季节通过控制一定时间区段重车的通行是减少车辙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轴贯入试验对不同尺寸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抗剪强度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减小,抗剪强度偏差增大;抗剪强度与路面车辙深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于直径100mm的Ac-20中面层芯样,单轴贯入试验能较好地区分其抗车辙能力水平,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