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前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发,已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尤其是2012年的北京“7·21暴雨”之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及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等政策、标准文件,城市排水防涝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是城市雨水排除管道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执行;城市排涝流量计算是城市内部河渠、河道等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DL/5015-1996)执行。由于城市排(雨)水与城市排涝的重现期概念、设计标准、流量计算方法不同,导致对城市内部同一河渠按城市雨水公式计算的设计流量与按城市排涝公式计算设计流量不同,造成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中缺乏依据。该文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者的使用条件,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明确要求,现行苏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过程中重现期采用的年多个样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对现行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了明确的评估,分析对比了年多个样法与年最大值法两种不同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的差别,得出如下结论: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偏安全,能够完全满足现行最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选取并计算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共11个时段逐年最大降雨量样本,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014版)技术要求,对贵阳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推求,得到以下结论:三种频率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耿贝尔分布曲线优于皮尔逊Ⅲ型和指数分布;在形式上分别给出了贵阳市暴雨强度总公式、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和区间(任意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和总公式重现期2~20 a暴雨强度平均绝对均方误差及平均相对均方误差,结果均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3006,2014版)提出的精度要求,但区间公式精度明显优于总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特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城市洪水计算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编制郑州市防洪规划工作中,通过对城市室外排水(雨水)公式和排水模数公式的内涵和适应条件的对比,从理论上初步解释了城市室外排水(雨水)公式不适合城市防洪计算的原因,最终选择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平原排水模数公式,得出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同时也为其它地区编制防洪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4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城市的排水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多城市老城区管网单纯依靠翻排进行提标难度较大,建设深层调蓄管道是原有系统提标的有效手段。分析了深层调蓄管道接入点数量及位置对系统提标功能实现的影响,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提出的推理公式法计算城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局限性问题,比较了数学模型法和推理公式法在输入参数与计算结果的不同,开展了两种方法在不同的汇水面积、汇水区形状系数、地面集水时间等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汇水区面积小于3 km2、汇水区形状系数为0.026~0.417时,同时考虑地面集水时间t1取值的不确定性,两种方法得到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结果相差小于17%,雨水设计管径相差不大于100 mm。该研究可为城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选择及其合理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对共青团路现状管道、附属设施、雨水排河口和周边40余座小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道路改造设计中通过增设雨水管道、优化雨水口布置、预留小区雨污分流接入口、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的技术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共青团路积水的问题,并对影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因素进行了总结。道路周边老旧小区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排河口处河道标高较浅、雨水管网及附属构筑物淤积破损严重,后期养管不力、极端天气等原因等都是造成道路积水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市政排水的设计等技术措施来减少道路积水,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保证道路通畅。  相似文献   

9.
GB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于2021年4月9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2021年10月1日执行。该标准新增第3章排水工程,系统规定室外排水工程的组成和相互关系,首次从规范层级提及室外排水设计系统的构建。笔者结合多年市政设计经历和新标准对城镇雨水系统的构建、设计要点、系统延申思考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和初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雨水利用和排放技术工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多地关注雨水的排放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应用的LID技术融合了海绵城市与国内外最新雨洪管理理念,实现了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减少城市面源污染、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为例,介绍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大排水系统等规划理念在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的应用。规划在对现状排水系统改造、利用的基础之上,由传统单一措施向组合措施转变,进而实现提高排水防涝水平、转变排水理念、推行雨洪利用等多重目标。为类似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基础,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山丘陵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不同于平原地区,存在高桥隧比、平纵线形受地形与造价限制等问题,还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影响。结合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段道路的设计方案,论述设计低山丘陵地区市政道路线形时的控制要点,并结合BIM应用在前期方案设计中对道路线形进行直观展示,以实现对项目功能与造价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道路排水系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车辆能否安全通行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排水施工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市政道路排水的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既要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还要确保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本文对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市政道路排水施工要点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市政排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一般随市政道路同期建设,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工程。市政排水管网主要包括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要以上位规划为依据,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及设计参数,在管线布置上要与其他工程密切配合,实现排水管网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结合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的排水管网设计案例,从设计参数、水力计算、管道埋深、构筑物布置、专业配合及施工时序等方面介绍了该片区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上海市“十一五”期间水务部门将着力构建“四个体系”、本市已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颁布了《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上海市城市防汛排水是通过雨水排水系统将雨水(地表径流)排除等八个方面阐述了上海市防汛排水工作面临的形势、水务部门的总体工作构架、雨水排水专业规划和确保防汛排水安全的要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及对本市开展防汛排水工作的主要目标、工作要求和远景展望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舒晓文 《中外公路》2006,26(6):87-92
通过对两块缩尺正交异性板的抗压强度试验,来检验旧金山奥克兰跨海新桥的钢箱梁的设计强度。并运用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1998年版《桥梁荷载与阻力系数设计规范》和日本道路协会(JRA)2002年版的规范,对两块试件的最终强度和失效模式进行了评价,最后应用普通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了校正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和宁波等大城市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挡水设施、雨水收集、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出水设施和检测控制等7个方面,提出城市下穿立交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日益多发的城镇内涝灾害,国家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内涝防治内容,同时发布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因此, 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内涝防治目标, 提出根据降雨雨型确定内涝防治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对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设施设计规模统筹考虑,达到内涝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云罗高速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沥青路面试验路给定的结构型式为基础,分别针对2006版、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壳牌(SHELL)设计法中的设计指标,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极差以进行力学响应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克服了2006版设计规范中的弯沉难以协调各项单项指标及路面结构型式单一的缺点,2017版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方法更具有开放性,设计者可选择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20.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迅速排除路表面雨水,消除行车水漂及水雾,减少雨后反光,提高雨后行车安全,降低行车噪音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在欧美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得到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某市政主干道降噪排水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为这种新型路面在市政道路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