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薄弱是导致农村地区性贫困的重要原因,它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巨大.从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范围、降低贫困地区的消费成本及减少贫困人口的出行成本等方面产生的直接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我国农村进入经济增长与交通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关键所在的结论.最后给出了一些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高原和山区。这些贫困地区地少、缺水、交通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当地政府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弱、扶贫开发责任落实不到位。因此,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完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制度保障;增加中央政府的扶贫投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文教事业的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从理论、二十年实践的角度,阐述以工代赈政策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从而极大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自我增长能力,有效解决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贫困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决贫困地区的人才问题一直以来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突破口。本文认为在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活跃着一批特有的旅游人才,他们有特殊的才干,特殊的创造力,独特的韧性和影响力,具有创业精神和富民意识,这些旅游特有人才的发掘和利用将大大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为把握好建设技术标准,结合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把农村公路建设区分为四种类型,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充分利用老路资源,修建节约、环保、安全的农村公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其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作为乡村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村民的脱贫致富。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广水市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总结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顺利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路面结构设计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在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改造中,路面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贫困地区拿不出多少配套资金,所以设计必须从既能保证经济合理,又能保证质量的角度去考虑。但也不能片面强调采用低造价的路面结构形式,而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在我县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贫困的金融成因: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压抑是导致中国欠发达地区贫困的重要成因。基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本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产权界定在中国农村金融压抑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而指出:产权制度缺陷是导致中国农村金融压抑的深层原因;以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为核心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可以有效消除中国贫困地区的金融压抑,促进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进而大大加快中国的扶贫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9.
风雪无情,人间有爱。2012年12月中旬,南京广播电台播出了“四川大凉山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每天顶着寒风、踏着冰雪去上学”的消息之后,江南公交第二巴士公司富有爱心的团员青年们立即展开了“暖冬”行动。公司党政领导十分支持,  相似文献   

10.
4月10日,“现代重工快乐体育园地暨希望小学启动仪式”在四川雅安市天全县乐英乡幸福村小举办。 据了解,现代重工在支援5.12灾后重建工作中,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捐赠价值超过1300万元的挖掘机19台并支援工作人员在都江堰重灾区参与援建。当时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期间,专程赴灾区现代挖掘机都江堰工作现场进行慰问。现代重工后续又捐款700万元现金,设立了“现代重工希望工程基金”。其中200万元用于为100所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快乐体育园地”,另外500万元计划在灾区及贫困地区援建约10所希望小学。今天举行的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这项援建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交通公平性,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公平内涵.基于剥夺理论从可达性角度进行了交通公平评价,并提出居民出行容忍度阈值、期望阈值及交通小区可达性等数据的测度方法,从绝对剥夺与相对剥夺两个层面建立交通公平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剥夺理论的交通公平评价模型可以有效测度快速城市化地区居民的交通绝对剥夺感与相对剥夺感,指出交通基础设施缺乏是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一种常态,应当从交通政策调控、优化公交系统和居民心理疏导三方面改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交通公平.  相似文献   

12.
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路基形式多样,兼有平原区和山岭区的特点。依据丘陵地区某高速公路设计项目,结合以往类似项目经验,从边坡坡率、特殊路基处理、取弃土场、防护工程和排水工程五个方面,总结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要点,可为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亟须探索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在分析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空间基础、系统互动演化过程及演化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单系统演化和耦合演化模型进行推演,建立城市中心体系耦合演化模型,揭示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最后,提出基于土地与交通协调的双系统耦合规划技术路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昆明居住区开发、机动车数量、停车价格和停车管理等方面简要分析昆明居住区停车现状。以昆明某居住区的停车设施规划为例,对居住区停车设施的规划进行探讨。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停车设施规划提出建议,探索适宜昆明居住区停车设施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火山岩熔空洞地区公路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火山岩熔空洞地区的形成过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点,分析了火山岩熔空洞地区易产生的路基病害。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地区的公路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水系可达性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影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和最短路径分析法,在GIS平台上构建了城市居住用地水系可达性模型.借助ArcGIS9.2软件,计算了不同交通等级的最小时间成本,分析了南京中心市区1990年和2008年居住用地的水系可达性时距圈和新增居住用地分布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08年,南京中心市区水系可达性在5 min以内的居住用地的比例约降10%,在5~10 min之间的增加5.8%,在10~20 min之间的增加5.4,在20~30 min之问的没有明显变化;约80%的新增居住用地分布在10 min水系可达范围内,说明近20 a来,南京中心市区近距离水系可达性居住用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新增居住用地具有明显的亲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模式、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逐渐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远城区是位于主城区外围的市级下属行政区划。通过分析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远城区交通需求的特殊性以及远城区与主城区的交通关系,指出远城区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交通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市既有相关规划的编制经验,探讨城乡一体化交通发展对策和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内河航道锚泊区是内河航运的配套设施,本文以广东省内河航道现代化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内河航道锚泊区的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锚泊区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其选址原则.  相似文献   

19.
黎晴  赵莉 《城市交通》2014,(3):38-44
围绕重庆地区的三个区域交通规划项目,系统性地回顾和梳理了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理念的演变过程和规划实践。探讨了国家战略、政策法规及行政体系对规划工作的影响,总结了交通枢纽城市的内涵,归纳了不同层级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的要点。指出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作为区域协调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经济、政策、管理机制与规划的相互关系,探寻以区域协作为核心价值的规划方法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历史城区内的道路系统普遍狭窄且非机动交通较多,在保护历史城区道路格局时,现有城市道路等级规划标准显得较为粗泛和缺失,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历史城区的道路等级划分方法。首先分析总结相关研究和国内外规划实践。提出历史城区道路等级划分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交通功能、历史格局、街道功能等。以福建省长汀古城为例,采用统计断面人流量、道路城市功能分类等方法,梳理分析其道路网的特点。将古城内外道路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适当增加适应历史城区的主要街巷、次要街巷等级。规划评价结果显示,路网结构和密度较为合理,有利于路网发挥协同分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