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DEM土方量计算的误差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斌 《铁路航测》1999,(3):21-23
基于DEM的土方量计算的误差来源,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土方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杭甬高铁宁波特大桥桥墩由于临近场地大量弃土堆载而发生线路横向偏移,本文通过线弹性地基反力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该桥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评估了基桩的长期使用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土方卸载和高压旋喷桩联合加固条件下基桩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通过纠偏后的桥墩实测位移分析了纠偏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对同一场地、同一地质条件下,直径分别为Ф1000、Ф1200、Ф1500的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结构计算及内力分析,并作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空间解析的铁路路基横断面成分结构识别及分类土方数量自动计算。在传统铁路设计中,路基横断面土方量的计算依靠人工量取,效率低下,且不同工程人员对结构归类存在认识偏差,有必要对路基横断面各部分的结构进行提取并计算结构数量。为了对各个断面的土体结构准确地分类提取,首先需要对图形中各要素进行过滤筛选、归类及预处理;依据线要素的拓扑关系采用空间定向跟踪的方法对断面的主要填方成分结构进行逆时针追踪确立最小包围圈,同时对总填方以逆时针方向寻找最大包围圈,利用微积分法计算各包围圈面积,对不同地层的挖方依据其嵌套关系按照差分法进行计算求取;最后,对所有路基断面的各种工程数量自动输出形成规范化的统一表格。研究结论:(1)本方法应用于多个铁路工程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对路基断面的识别及统计准确率在90%以上;(2)本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路基土方数量自动统计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十倍以上,在辅以人工预处理及检校的基础上可以应用于生产设计。  相似文献   

5.
线路工程设计在确立平面走向之后,确立线路的起伏走势是保障工程线路科学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自动桥、隧构件分拆,以区域分割为单元统计土方数量,评估区间的土方填挖平衡及工程的总土方量、概算造价,初步建立了快速的工程线路评估模型,用于量化线位纵断面设计的合理性,为实时的、自动的、智能的纵断面拉坡设计提供了敏捷评估方法.为了优化算法效率,从自动设置桥隧和横断面简化地面线这两种措施实现了评估的高效性,并采用工程实例将人工拉坡与自动设计的纵断面进行检验与比较,为评估工程自动化设计优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John Berry的理论,基于特定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等效电路,建立测试场地的仿真模型,采用矩量法仿真计算场地衰减(SA)。将仿真计算的实际测试场地SA与理想测试场地SA的差值(ΔSA)作为修正值,用于修正实际场地的测量SA。分别仿真计算测试场地、控制室和避雷针3种影响因素单独存在和同时存在时的ΔSA。并将实际场地的仿真计算SA与测量S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3种因素均对SA有影响;ΔSA的最大值达到0.74 dB;可将ΔSA用于对实际场地的测量SA的修正;仿真计算的实际场地SA结果与测量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路基压实度标准提高后土方压实的施工措施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同时压实方对应的土体数量也要发生变化。施工措施和土方数量发生变化后,相应的工程造价也会提高。此文详细分析了路基压实度标准提高后,机械碾压台班费用增加和相应区域土方数量及费用增加的计算方法,为路基压实度标准提高后费用的增加提供了很好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对热流指标"对地铁系统设计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热流指标”的方法,计算了我国各城市现有地铁系统设计温度的“相对热流指标”值,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南京地铁为例对地铁设计温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在时、频域范围内量化场地效应对超千米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加速度功率谱模型并结合不同的场地条件细化模型参数,采用虚拟激励和多点时程分析法,分别在时、频域范围内开展超千米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并将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主梁主跨,柔软场地工况下的主梁位移、内力响应最大,坚硬场地工况下的响应最小,其他工况均介于两者之间且呈规律性变化,柔软场地工况下的主梁内力响应较坚硬场地下的响应最大相差407%;考虑各局部场地效应工况对主梁左边跨地震响应影响,区别于主梁主跨,主梁左边跨位移、内力响应除在柔软场地工况下出现最大值外,其他场地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值交替变化,变化规律并不完全明确。综合考虑各局部场地工况,采用时程分析法斜拉桥地震响应计算结果总体大于频域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果,各关键地震响应增大率介于9%~182%。因此,对于超千米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抗震分析,频域方法可能会低估其地震响应,为准确评估斜拉桥动力响应,时程分析法依然是首选的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层的存在,对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利用黏-弹性边界模拟波向无穷远辐射的结构-地基土一体化计算方法,对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桥梁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计算,分析冻土层的变化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总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场地、不同的冻土厚度、不同高度的桥墩和不同基础条件下桥墩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Ⅱ类场地上,冻土层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同类型冻土场地上桥墩的最大反应差值可达1倍以上;墩高在10~22m时,冻土层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类型的桥墩基础,对冬夏两季桥墩的地震反应的影响不大;在一般情况下,桥墩的地震反应与冻土性质、桥墩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波的性质均密切相关,按融土状态进行设计往往是不安全的,需要考虑桥墩与冻土层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