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参数化设计和知识工程技术,并将2种技术应用到海洋平台结构设计当中。首先,借助参数化技术,在CATIA V5系统中建立海洋平台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其次,通过CATIA V5的知识工程模块,构建平台结构设计的知识库,实现对平台结构设计结果的校验。实例表明,应用上述2种技术进行海洋平台结构设计,不仅是可行的,还能大大缩短海洋平台结构的开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徐礼康  林贵华  陈勇 《船舶工程》2020,(S1):134-139
以海底门为对象,针对其三维模型应用场景单一、调整繁琐等问题,基于CATIA知识工程,对海底门相关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获得了能够适用于海底门各种舱体、并可以提供给用户自定义选择的海底门工程模板。该工程模板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海水门舱体,自动将海水短管、法兰基座、肘板、格栅、防海生物装置以及吹洗管一同复现在输入的舱体上。用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由修改海水流量、海水流速、法兰基座类型与公称压力、格栅类型与规格以及流通面积比等参数,同时可以自定义海水门各结构的安装位置,并对肘板进行旋转。  相似文献   

3.
徐礼康  林贵华  陈勇 《船舶工程》2020,42(S1):70-75
本文以海底门为对象,针对其三维模型应用场景单一,调整繁琐等问题,基于CATIA知识工程,对海底门相关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获得了能够适用于海底门各种舱体,并可以提供给用户自定义选择的海底门工程模板。该工程模板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海水门舱体,自动把海水短管、法兰基座、肘板、格栅、防海生物装置以及吹洗管一同复现在输入的舱体上。用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由的修改海水流量、海水流速、法兰基座类型与公称压力、格栅类型与规格以及流通面积比等参数。除此之外,用户可以自定义海水门各个结构的安装位置,并可以对肘板进行旋转。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CATIA曲面参数化设计在船舶舵装置方面的应用,并以NACA系列舵为例,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CATIA建立舵装置模型,从而实现参数化设计的过程。最后简单介绍了根据设计要求改变基本参数并形成所需舵装置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散货船舱段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TIA二次开发中自动化对象编程(V5 Automation)的方法,通过对散货船货舱段结构特点及参数化的描述,编程自动生成散货船舱段三维模型,以长江散货船货舱段生成为例,验证所用的方法能够快速地生成舱段模型,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6.
佟寅  孔小兵  王文丽  邬旭东 《船舶》2021,32(5):71-76
在桅樯信号设备设计中,雷达桅、前桅等桅杆设计复杂繁琐、剖面较多、设计改动频繁且工作量较大.该文针对桅樯信号设备中的雷达桅、前桅等桅杆设备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TIA知识工程的桅樯信号设备三维设计方法.利用CATIA知识工程重用模型的能力,通过知识工程构建一个桅樯信号设备产品零件库,设计中直接调用已有零件库,将产品零部件以层级式结构组织起来,完成以设计知识为核心的桅樯信号设备三维设计;并以某型船的雷达桅设计为例,介绍了设计流程及方法.该设计方法可有效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知识利用率,降低修改工作量及出错率.  相似文献   

7.
徐思豪  汤霄扬 《船舶工程》2020,42(11):34-37
在集装箱船逐步大型化的大趋势下,对绑扎桥的设计要求逐渐凸显。本文基于CATIA V6软件平台,提出了一套绑扎桥三维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绑扎桥的实际设计需求以及三维模型化的技术难点,通过利用参数化定义,EKL二次开发手段,以及CATIA V6中片体模型转实体模型,片体模型转FEM模型等强大的原生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快速建模、CAD/CAE一体化、BOM数据与出图信息集成等一系列难题,充分利用了三维技术减少设计流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基于高度集成的参数化模型来提高设计响应速度与准确性。最后通过实践案例予以验证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河锚泊囤船基地自80年代初推广使用,作者经设计实践,总结探讨设计中应注意锚地位置的选择,设计基础资料的选定、基地平面布置,锚位设计,囤船选型,锚和链的计算,以及附属设施,人员的配制等经验,并概要介绍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武汉港锚地位置和布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CATIA平台,根据箱柱的二维出图及有限元计算特点,提出一种箱柱的三维设计体系,采用CAD/CAE/CAM一体化的设计思路,通过CATIA中的知识工程的二次开发,用户自定义特征模板的复用、参数化建模等功能解决主要框架快速搭建、构件的快速建模、出图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模型协同更新等难题,实际案例表明,该设计体系可行,可提升箱柱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CATIA V5的知识工程设计方法及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基于CATIA V5的知识工程的具体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基于CATIA V5知识工程模块的快速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1.
茅昕 《机电设备》2007,24(6):7-10
详细介绍了新型船用锚泊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组成和主要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船舶的研制效率,将知识工程应用于船舶节点构件和结构设计过程中是当前工程应用的热点。基于CATIA V6软件平台,探讨三维设计中船舶结构建库流程和建库对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系统分析结构资源数据配置内容和组成,重点说明资源表的具体功能。结合参数化建模和知识工程技术,详细分析结构标准件创建步骤和设计要点。以典型船舶产品的几何结构为基础,建立完整的结构标准件和结构件模板,并实现了工程应用,为船舶结构建库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不同船厂对斜梯不同的生产要求标准,斜梯的建模过程中受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提出了将知识工程应用于斜梯快速生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融合知识工程技术和TRIBON提供的Vitesse二次开发工具,建立参数化模型数据,在设计中实现快速检索斜梯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设计斜梯新型样式,更新斜梯设计知识库,进而提高斜梯的建模效率及设计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具有尖瘦船首的高速双体船为例,总结了在锚泊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好的解决方法,以供本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设计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统计数据表明,大量船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舶的失稳,进而导致船舶失控,发生事故。近年来,基于三维参数化软件的船舶优化设计成为了一项热点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船舶的稳定性,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可靠,本文建立了船舶的稳性数学模型,进行船舶的稳性计算,并结合三维设计软件平台CATIA对船舶进行参数化建模,最后利用CATIA的二次开发,完成了船舶稳性设计与优化的仿真试验。试验表明,基于三维参数化的船舶稳性设计具有良好的效果,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工程船定位和控位快速模拟仿真,以45000载重吨海洋工程船为例,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确定深海船舶工作的不同工况组合,基于Ansys-Aqwa软件对该船的深海锚泊动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得到船舶位移和锚索张力与锚索长度和环境载荷(风、浪、流)之间的数学响应模型。对位移数学响应模型进行求反函数处理,获取船舶控位调整锚索长度的方法,为深海锚泊软件仿真系统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TIA V5的知识工程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ATIA V5的知识工程设计方法及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基于CATIA V5的知识工程的具体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基于CATIA V5知识工程模块的快速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的船体结构快速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设计出优秀船体结构并实现快速修改是船舶设计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文章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基于知识的船体结构快速设计方法,引入船体结构知识本体的概念,将知识工程原理和参数化技术相结合,对船体结构设计知识库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船体结构三维快速优化设计。设计中设计船的结构构件位置通过位置参数确定,构件尺寸通过母型知识库并运用NURBS函数插值再结合规范要求获得,对主要结构采用量子行为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实例表明,该方法将设计知识嵌入到船体结构知识本体中,既有助于设计知识的保留和再利用,又能实现对设计结果的自动检查,进而快速获得合理的船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CATIA V5三维工程设计软件对亭子口升船机船厢结构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采用全参数驱动,对船厢结构及部分机构进行了全尺寸的三维建模,利用CATIA的工程图模块成功的生成了满足规范要求的二维工程图纸,并利用实体模型对船厢在不同工况下的复杂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船厢结构的强度及变形进行校核。此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出错率,优化了板件梁系及备的布置。为今后的大尺寸复杂的升船机船厢结构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游艇造型设计缺乏创新等多种问题,分析小型游艇的造型特点,使用VB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小型游艇参数化设计平台,实现在游艇设计初期快速生成外观造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