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架转向特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及转向行驶特性,近年来,人们对悬架系统的导向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具有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相继得到发展。钢板弹簧县架系统“轴转向”效应的应用;前后轮转向主动控制的四轮转向(4WS)系统;以及使悬架系统具有合适的变形转向功能,其中,多链节(多连杆)悬架结构和雪铁龙ZX系列轿车的随动悬架便是代表。本文对这些结构各异的悬架系统的转向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雪铁龙ZX系列  相似文献   

2.
丰田凌志LS400轿车悬架转向器的功用就是将转向盘的转向、转角及转速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入给悬架ECU,由悬架ECU据此信号确定悬架空气弹簧钢度及减振阻尼。如汽车在高速急转弯时,使空气弹簧钢度和减振器的阻尼变得“坚硬”,从而减少汽车侧倾,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AM Q&A的各位编辑好。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 1.以前有一期AM(封面是骏捷的那期),介绍MB CLKDTMAMG跑车时提到了一个“多碟微分技术”,但后来有一个读者问你们“什么是多碟微分技术?”,你们却说“这不像汽车上用的名词”?  相似文献   

4.
徐首丽  刘杰 《轿车情报》2003,(12):48-5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SUV必与越野联系在一起。第一次驾驶翼虎,就是在烂泥,土坡和烂石路上颠来颠去,原本帅气漂亮的车身,被泥水搞得面目全非。福特汽车公司(中国)营销副总裁钟德仁先生,在我走下汽车后就问我驾驶的感觉,我坦率地告诉他,翼虎的悬架偏软,轮胎也不适合跑这样的路况。他深思了一会儿说:“我们会另外安排时间,你可以多开开这款车,想念你对翼虎会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王囤 《汽车电器》1996,(5):8-10
介绍了电控主动悬架系统中应用的光电式车高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两种传感器分别向电子控制器(ECU)传递了车身高度和汽车转向角度,转向速度及转向方向的信息,由ECR再综合其它传感器的信息,对悬架系统的特性进行调节,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况对悬特性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6.
沟通     
《世界汽车》2013,(11):150-151
Q1:我注意到有些车型的宣传资料中提到前后悬架带有“横向稳定杆”,请问什么是“横向稳定杆”,它有何优点?  相似文献   

7.
李成鹏 《汽车杂志》2005,(11):195-195
编辑们:你们好!受贵刊的影响,迷上了汽车,但是,由于刚刚入门,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还搞不清楚,希望你们能帮助我解决我的一些问题11、每次看汽车的数据,我总会看见:(如下)最大功率165千瓦/5500转/分最大扭矩211牛顿米/5000转/分这后面都有转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汽车的什么性能?2、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兰博基尼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会员问题     
《汽车杂志》2006,(6):226-226
《汽车杂志》的各位编辑:你们好!有次我在登陆网站“WWW.AUTOMEDIA.COM.CN”想订购一本杂志时系统要求“AM通行号”、“账号”和“密码”。我已经是你们的会员,但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如何才能拥有它们?另外,在网上预订可以先浏览杂志内容吗?若可以,怎样浏览?请问,这辆车叫什么名字?产于何处?  相似文献   

9.
李天仓 《汽车杂志》2006,(12):215-215
你们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各位:1.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赛车手?需要什么?需要看些什么书? 2.我对汽车的扭矩和功率不是很了解,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吗?(特别是扭矩)  相似文献   

10.
RAV4与X-Trail     
《汽车杂志》2010,(5):327-327
各位编辑们: 你们好!小弟对汽车机械方面所知甚少,但经常看《汽车杂志》,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1.看了你们杂志上的汽车试驾文章。还是不明白RAV4和奇骏的四驱系统到底哪个更好。它们宣传的性能好像也都差不多,还有它们在雪地上的表现哪个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朱华 《城市车辆》2009,(4):38-40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汽车悬架系统是指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间全部零部件的总称,主要由弹簧、减震器和转向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传递作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平顺行驶。  相似文献   

12.
高成昌 《汽车杂志》2010,(4):329-329
尊敬的编辑们: 你们好!我对汽车十分“发烧”,今次是第三次寄信给你们了。现在有几个问题想向你们请教。 1.60周年国庆胡主席乘坐的红旗车可不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下,如:引擎是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等。(请附图)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克莱斯勒和福特等公司对1991年型轿车的改进方案主要有制动系、转向系和悬架等三个方面: 一、四轮转向道奇′91年型全新R/T双涡轮“司蒂尔斯”牌赛车为首先装备自制四轮动力转向系统的车辆,当汽车时速大于48km时,后轮与前轮的同一方向转弯,并能增加操纵灵敏度和高速稳定性,而在时速低于48km时又成为传统的两轮转向方式,使后轮保持在随动状态。这种仅适用于R/T双涡轮赛车的四轮动力转向系统有一根活动的连杆,并能将改变后轮转角的操纵杆连接于二个拉臂上,从而形成一个随动的凹轮转向装置;当前轮转弯时可使后轮的转角作小量的改变,见图1,但在后悬架差速器上还安装一个油泵以驱动一个“微型齿条”,以便在前轮转弯时对后轮作出反应,见图2。后轮的转角很小仅1.5°,但已足以使各种行驶条件下的操纵产生显著的改良效果。后轮转向角的变化与车速和转弯的大小以及驾驶员使用转向助力的强弱成正比。斯蒂尔断赛车的常四轮驱动独立悬架,有一个中央硅酮粘液耦合器,当需要时可将45%驱动力矩分配至前轮,而将55%分配至后轮;全车还配有电子式缓冲装置和防抱制动器。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07,(12):275-275
《汽车杂志》的各位编辑: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读者,现在有个低级而又将我难倒的问题向你们请教:现在市场上的车子换挡的挡位分布不同.有什么差异呢?有些车是“1”、“2”、“3”……挡的。而有些车是“P”、“N”、“+”、“-”挡,它们有什么分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汽车行驶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轮胎磨损,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对于现代汽车而言,随着其行驶速度的提高、超低压扁平胎的使用,以及后轮独立悬架的普及,其车轮定位除车轮定位的参数值有减小或呈负值的趋势外,还由传统的前轮定位演变成当前的四轮定位,即除转向轮定位外,部分轿车还具有后轮外倾角和前束等参数,称为四轮定位。在汽车行驶中出现下列情况:直线行驶困难;前轮摇摆不定,行驶方向漂移;轮胎出现不正常磨损;更换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有关部件或汽车前部在碰撞事故后进行了维修时,需进行四轮定位的检测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转向和悬架系统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越今  林逸 《汽车工程》1995,17(5):263-27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力学新分支。本文以该领域中的R-W方法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可自动建模半进行计算机值仿真计算的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通用程度,运用该程度对大量的实车进行了计算分析,经整车和转向悬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程序进行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所得结果准确,计算迅速,可方便地进行转向,悬架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槟  史广奎 《世界汽车》1995,(2):11-13,46
针对汽车双横臂前独立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确定转向系统向拉杆理想长度和理想角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指出车轮纵摆瞬心的存在对转向拉杆理想长度和前束角变化的影响。并以ZQ6400、ZQ6450N,ZQ64403种类型为例,探讨了应如何确定转向拉杆的参数,控制前束的变化规律,以保证与悬架导向机构的匹配,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架系统元件的状况与车轮定位对维持驾驶安全和轮胎的正常磨损极为重要。如果悬架元件(如转向横拉杆部端、球销及摆臂)损坏,会导致汽车突然解体或使汽车完全丧失转向控制;如果车轮定位角度不正确。在紧急制动时。失去控制的车会产生跑偏、侧滑,会导致严重的事故;严重错误的车轮定位角度  相似文献   

19.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减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后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谓“悬空阻尼”系统,着重作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20.
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剑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1,23(5):337-339
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量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受力状况,推导了转向系统中各环节刚度的计算公式,对一辆实车进行的试验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转向系统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