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排名,成为美国学生申请大学的重要参考,也是校际竞争的重要指标。除了大学排名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还对法学院等专业学院进行排名。两项排名的分类框架与指标体系都很透明.引起了不少争议,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哈佛法学院社会募捐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捐赠是美国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以其拥有16亿美元资产住列全美法学院首富,在世界各国法学院中也是首屈一指.哈佛法学院的运作资金包括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政府对学生的补助金以及各类社会捐赠等.科研经费和学生补助金占整个运作资金很少一部分,而且属于专款专用.学院的发展资金,包括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增设新的教授席位等费用主要依赖社会捐赠.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哈佛法学院在社会捐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依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从法学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法学教育项目与内容、教师与学生、图书资料与教学设施等四个方面逐一介绍美国律师协会对法学院的设置标准,并加以解释。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特别是对法学院的办学而言,在美国独特教育体制下的法学院管理模式也是独特的,以期对中国法学院的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日前公布了 2 0 0 3年度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结果 ,在今年的全部 7项法学招标课题中 ,我校独得 4项 ,其余 3项分别由复旦大学法学院 ( 2项 )和华东政法学院 ( 1项 )分享。此外 ,2 0 0 3年度我校法学院教师还获得了 1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下达的委托课题。总共 5项课题使得我校法学院本年度获得的上海市法学课题数高居全市法学教学、科研机构之首。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2003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法学课题立项数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成立典礼暨首届学术年会于 1 1月 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联合国秘书长专此发来贺电20 0 3年 1 1月 4日环境法 ,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 ,确立各国接受的原则和规则 ,以保护一切生命和进步所依赖的宝贵资源和生态系统。《2 1世纪议程》建议加强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法律 ,并且特别号召各国的大学加强在环境法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去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制定的《实施计划》重申了这一号召。因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建立新的、致力于发展环境法的大学法学院系的全球网络所作的努力 …  相似文献   

6.
简讯     
<正> 1987年5月23日30日,美国犹他大学心脏外科教授杰逊及其夫人应邀来我校访问。杰逊教授在我校访问期间,参观了第一、二附属医院,与我校及西安市有关医院的同行们举行了三次学术交流活动。其夫人应邀向我校大学生、研究生作了美国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的报告。由于杰逊教授在心脏外科方面造诣较深,过去为我校人员培训方面作出了贡献,我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第三批建设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以范平志教授为基地负责人申报的“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创新引智基地”获准立项建设。这是我校首次获得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8.
美国批判法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加州大学法学院的埃贝尔教授,是当今世界法律职业研究界相关著述最为丰富并独具理论特色的学者。他从垄断控制(Monopoly Control)、职业蓝图(Professional Projeel)和职业化(Professionalize)等概念出发,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美国当代的法律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理念和实践作了激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12日~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大学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我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教授和我校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洪时明教授、龚自正教授及研究生共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宣读了11篇论文。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六月八日至十日,我校隆重庆祝建校九十周年期间,举行了教学、科研学术报告会。全使教学科研报告会于六月八日下午三时在九号阶梯教室举行。分别由我校名誉教授、学部委员、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我校名誉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卞学鐄博士,我校名誉教授、学部委员、深圳大学校长张维教授(校友),我校顾问教授、美国交通  相似文献   

11.
根据《郫县人民政府文件》[2008]27号,我校机械学院丁渭平教授和人文学院王习明副教授获得“2007年度郫县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取得的成绩是我校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大力推动校地企科技合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1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4):493-493
2007年6月23日至25日,我校范平志教授应邀出席了在北京永兴花园酒店举行的首届未来计算论坛FFC'07(2007Ffrum on Future Computing).本次论坛邀请了计算机与无线通信网络方面的国内知名教授30余人.FFC'07由清华大学张尧学教授担任主席,潘毅教授(美国)、马建华教授(日本)、金群教授(日本)和杨天若教授(加拿大)担任组织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3.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6):652-652
西南交通大学范平志教授申报的、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组织实施的第三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建设项目“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批准。这是我校首次获得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基金资助.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于2006年开始启动,任务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在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的学科领域,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中,集中1 000余名海外优秀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一批国内优秀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形成高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25日至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聚集在燕山脚下风景秀丽、水天相映的著名避暑胜地秦皇岛,隆重举行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MMPH-10)。在开幕式上,学会副理事长、我校理学院龚自正教授代表学会理事长、我校焦善庆教授致开幕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才书训副校长代表承办单位到会致贺,  相似文献   

15.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6(6):164-164
2007年8月7日,纳米光电子国际会议在我校国际会议厅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冯健身,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勤和,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杰,省外事办副主任赵生兰,兰州市副市长周丽宁,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常瑞华教授,清华大学罗毅教授,北京大学陈章渊教授,我校党委书记俞建宁教授、校长任恩恩教授、党委副书记余生明研究员、副校长杨子江教授、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范多旺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典和美国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学校校务委员会主席、党委书…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0—27日,我校校长雷晓燕教授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做为期一周的访问讲学,就进一步加强两校合作与俄方进行了探讨,并与俄方校长Andrey Khomenko签署了两校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完善目前本科生交换项目的基础上,今后将扩大教师和研究生层次的互访;将进一步推进学术交流,特别是增进车辆动力学和铁路环境与噪声两大领域的合作。此外,由中俄两校牵头组织的首届“现代铁路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在我校举行,而第二届研讨会将于2010年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3类共30个2009年有关学科竞争力排行榜。2009年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整体排名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4日上午8:30,我校刘学毅教授主持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技术审查与结题验收会在成都加州花园酒店锦江会议厅举行。铁道部科技司副司长吴克俭以及铁道部财务司、建设司、工管中心的6名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9.
由西南交通大学、沈阳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完成的“铁路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项目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翟婉明教授。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初,在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以后,我有幸地考上了研究生,导师是童大埙教授。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既激动又有点胆怯。因为童大埙教授是我国铁道工程学科著名的科学家、当时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当他的研究生,该有多么荣幸,但我又怕自己学识浅薄,做不了一个好学生。当我第一次与童先生见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