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班延误是美国国家运输系统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2000年,美国1/4的航班延误,延误航班数达到1400万个,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及2003年亚太地区的SARS,大大降低了对航空旅行的需求,航班延误现象相应有所减少。之后,航空旅行的需求开始恢复,航班延误又呈现出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航班延误统计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航班延误在运输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旅客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航班延误不但造成运输服务资源的浪费,影响旅客出行计划,严重损害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企业的利益,而且由于航班延误信息缺乏公开和共享,没有应急处理和适时疏导的方案,对社会公共秩序和空港安全均构成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3.
付勇刚 《综合运输》2009,(10):40-4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以及对现有航班延误补救方式及标准的介绍,揭示了目前国内航班延误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航班延误后责任主体的确定、经济补偿措施的改进、建立航班延误保险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4.
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需要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延误是民航运输服务中的现象,它给民航运输各相关主体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甚至升级为公共事件。因此,航班延误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民航实务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行业热点之一。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构建航班延误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分析航班延误问题解决的难点,提出解决我国航班延误的路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深化认知和明确治理目标是前提,明晰治理角色和职责是基础,构建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是关键,建立和完善治理制度是保障,有效的激励性治理是重要动力,学习借鉴是必然要求,实现协同治理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航运输发展迅猛,但同时航班延误状况也日益严峻,受到广泛关注。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公司运营效率,而且引发旅客投诉,降低旅客满意度,因此航班延误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以往文献中,鲜有探究不同标准与航班正常性计算结果的关系。公正、准确地衡量航班正常与否,关系着后续研究的正确性。首先,本文总结历年来我国航班正常性统计办法,进行简要评述。其次,以2014年3至5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万余离港航班运行数据为例进行统计,比较不同统计标准下航班正常性的差异。最后,结合现状给出航班正常性统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班延误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治理航班延误的措施——容量提升和需求管理,并得出对我国治理航班延误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航班延误导致了航空承运人与旅客之间持久而严重的冲突,但现行的法规约束了承运人通过主动填补合同缺口,进而最小化交易成本的激励,导致了很高的效率损失。本文利用法经济学分析认为航班延误应予赔偿,以实现对承运人的生产性激励,为此应通过法规调整来实现填补合同赔偿条款的缺口,通过信息供给和贵任分配机制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入手,对航班延误问题进行可控性分类,提出了应对延误问题的两种思路及其适用阶段,针对不同可控类型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航班延误在我国还很普遍。研究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倾向,对提升航班延误后服务补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前景理论,构建了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模型,在基于航班延误规模、旅客属性确定的动态参照点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偏好系数的修正,并以北京-上海航线大规模延误为研究背景,分别计算风险偏好系数相同及不同两种情况下旅客选择行为的前景值,确定不同延误情形下旅客的最优行为选择。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得到航班延误后旅客的实际选择行为,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景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旅客的选择行为。同时,在充分考虑旅客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理论模型与实际行为的契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航班延误已是个老话题了。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航班延误率大约在25%左右,也就是说每4人次航空旅客中大约有1人次曾被航班延误困扰过。航班延误发生得如此频繁,航空公司也在叫委屈,但其实最委屈的还是乘客,因为乘客是“出门一日难”的弱者。笔者最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航班延误之苦。8月26日,我们一行10人在参加了青藏铁路铺轨通过唐古拉山的仪式后,乘坐国航CA4111航班从拉萨返回北京。航班的正点起飞时间是下午1点整,可是在乘客登上这架空客A340客机后,飞机却迟迟没有起飞。大家感觉机舱内非常闷热,纷纷质问乘务员为什么不起飞,这时机长才通…  相似文献   

11.
航班延误是航空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从旅客角度研究航班延误产生原因,将延误的事后补救变为事前管理,对解决航班延误,提高旅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旅客在登机口的登机时间分布规律界定了潜在迟到旅客的范围,并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旅客晚到原因,最后针对天津机场潜在迟到旅客提出服务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2月初,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雾侵袭北京,一些车辆在大雾中发生多车相撞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京津塘、京开、京沈、京石、东六环和南六环等5条高速公路封闭,首都机场近550架次航班延误。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高速公路的封闭和航班的延误给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很多麻烦,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10,(6):92-92
航班延误不应只是航空公司自己的事情,延误纠纷的治理不应也不能由航空公司自身解决。近年来,民航主管部门就一直强调航班延误是民航服务质量的“瓶颈”,建立和谐民航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与竞争,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更与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及乘客利益息息相关。针对某一恶劣天气影响,对某公司受影响航班进行重新调配,考虑到航班的备降、盘旋等待、延误、取消等多种状态,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航班快速恢复模型,通过MATLAB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航班恢复算法进行求解,得出最经济的航班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观点     
《综合运输》2007,(6):92-95
理性看待“300万辆”;公路堵车呼唤补偿机制;高效率未必是好事;中国商人10亿买下德国机场;客运专线和"广深模式"应逐步推进;民航总局猛药能否治航班延误痼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航班延误补偿怎么补、补多少?近期,中航协向航空公司下发《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不正常航班承运人服务和补偿规范(试行)》,提出由于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取消,客票的退、改、签费用由航空公司承担,飞机延误4~8小时(含8小时),  相似文献   

17.
曹林 《综合运输》2013,(9):93-94
在航班延误这一问题上,民航管理部门应该为自身的管理问题向公众道歉,并且应该给出一个治理延误问题的时间表。我们常看到的数据是,航空公司管理问题占延误主因。这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航空公司纷纷抱怨成了替罪羊,没有一个航空公司不希望航班准点起飞,因为延误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10,(10):90-90
在民航业发达的美国,航班延误是一个较为普遍且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29日,美国交通部开始对造成航班延误的航空公司给予重罚。从目前情况看,这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治新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6月9日,一场强降雨,致首都机场部分航班延误。乘客王某因此怒砸机场设备,并带头闹事。第二天,首都机场警方透露,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 0日并处罚500元。据了解,当天因雷雨天气,致首都机场当天延误滞留一小时以上航班共63架次,全天92架次进出港航班被取消。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正>航班延误处理问题航班管理新规为何引发争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局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最受争议的一点是: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应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天气原因可以理解,突发、空管、安检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