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乳化沥青筑路,养路技术作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初步统计,交通部门已铺筑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4594km,建设部城市道路铺筑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约100多万m~2,随着乳化沥青混凝土用于筑路新技术的推广,对乳化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提出了具体要求,促进了该产品的发展.1 乳化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乳化沥青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生产乳化沥青混凝土用于筑路这一新方法也应运而生.几年来,国内不少单位对乳化沥青混凝土搅拌机进行了开发.但多数单位是采用建筑用混凝土搅拌机或热沥青搅拌机改制或自制土设备,来适应乳化沥青混凝土生产的需要,主要可概述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2.
沥青乳化设备是制备乳化沥青的主要手段,也是生产乳化沥青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乳化沥青的生产质量,除根据不同沥青选择相应品种的乳化剂外,还应掌握沥青温度、乳化剂水溶液温度、乳化剂用量、沥青与水的比例、PH 值、稳定剂的品种和用量等。这就是说,要生产好乳化沥青,不仅要有高质量的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由ADAM模块构筑的基于RS-485总线的沥青乳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中旬,美国道维施(DALWORTH)沥青生产专家赶赴青岛成功完成了MP-4S乳化沥青设备的调试,该调试得到了青岛公路管理局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自"十五"以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和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胶体磨技术、配方技术的不断发展。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更趋于专用化。国际上大力推广的SBS、SBR改性乳化沥青,对沥青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13~16日,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乳化沥青简讯》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26届"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市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努力提升我国乳化沥青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内容涉及国内外乳化沥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乳化剂的开发、制备;乳化沥青与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生产与应用;乳化沥青、改性稀浆封层、微表处施工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的介绍等。本次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其中19位专家或代表进行了大会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6.
乳化沥青工厂化生产需要快速检验成品的残留物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我国相关规范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温度和蒸发时间下,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的试验误差,研究了快速检测方法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采用5 g乳化沥青,250 ml坩埚加热,进行快速含量检测的方法,并采用不同类型的乳化沥青及不同材质、不同体积蒸发器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误差小,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剪切机在乳化沥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高剪切机的工作原理;说明了高剪切机应用于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生产的可行性及优势;研究了高剪切机乳化沥青小试方法及配套仪器;对以三级管线式高剪切机为主机的改性乳化沥青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钦兰成 《公路》2002,(5):93-95
论述重交道路乳化沥青的沥青和乳化剂的选择,重交乳化沥青生产的工艺特点,讨论了有关重交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乳化沥青的现状及前景、乳化沥青的分类作了简单的评述,对不同乳化沥青进行比较,从而指出乳化改性沥青的优势。从设备和工艺参数方面重点论述乳化改性沥青生产技术要素。介绍了乳化改性沥青的几种应用技术,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部分替代石油沥青产品,同时增大生物质重油的掺配比例,提出采用生物沥青与石油沥青共混生产乳化沥青,并将其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选用两种乳化剂研究了不同生物重油掺量下乳化沥青的常规性能指标,进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重油掺配比例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基于室内加速加载模拟试验、低温SCB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生物质重油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重油与石油沥青共混后所生产的乳化沥青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现行再生技术规范技术要求,采用生物质重油部分替代石油产品是合理可行的,推荐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适宜生物重油掺配比例为30%~40%。  相似文献   

11.
沥青拌和站设备改造与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拌和站的日常维护、燃烧及加热系统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对拌和站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储备、矿粉加工、乳化沥青生产等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方法和意见,可为同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乳化沥青微粒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作为乳化沥青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对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层微粒粒径试验,研究乳化沥青在储存过程中的微粒粒径变化特征,发现乳液微粒的平均年粒径随时间增加而递增,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为乳化沥青的生产、储存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破乳速度是乳化沥青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控制乳化沥青在施工中的破乳速度,介绍了目前乳化沥青破乳机理和影响乳化沥青破乳速度的因素,包括乳化剂、集料、pH值、温度、添加剂等。由于现行测量方法无法对乳化沥青破乳速度定量测定,因此分析了新型定量测定乳化沥青破乳速度的方式。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于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都存在影响,道路施工时应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福建泉州公路局乳化沥青站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设备安装及使用情况,对乳化沥青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离子乳化沥青对湿矿料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多雨的福建省尤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间隙式沥青混俣料搅拌设备控制系统,着重阐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基本任务,基本要求及控制方式;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硬,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6.
乳化沥青的研究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变更,已逐渐成为冷拌沥青的代名词。该文介绍了乳化沥青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乳化沥青的开发目标及各标准体系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乳化沥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半柔性路面基层及混合料的特性,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水泥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泥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由沥青包裹的碎石粉、未水化水泥组成的粒状颗粒和纤维状水泥水化产物等构成,其路面基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INTERBUS总线技术和特点,阐述了SIMCB170L沥青拌和站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INTERBUS总线数据帧格式和数据链路规则。  相似文献   

19.
依托某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对现场冼刨RAP材料进行了分析。选用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室内试验确定了最佳用水量和最佳改性乳化沥青用量均为4%,进而确定了目标配合比为RAP(10~31.5)∶RAP(0~10)∶矿粉∶水泥∶外加水∶改性乳化沥青=43∶57∶2.5∶1.5∶4∶4,通过室内性能试验验证,表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技术可行,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乳化沥青与再生集料RAP黏附性不足而导致沥青与集料界面黏附性能薄弱,引发沥青路面耐久性差、服役年限短等问题,以不同掺量水泥作为外掺剂,制备乳化沥青胶浆,利用布氏黏度计测试其黏度,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胶浆复数模量G*和相位角δ,Zeta电位仪测定胶浆电位变化特性,确定了水泥和乳化沥青合理掺量;通过改进水煮法、光电比色法以及FTIR-ATR,GPC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特性,构筑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接触-裹覆-破乳-胶结"四阶段裹覆模型,并提出裹覆评价指标RCD,从而量化分析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固定乳化沥青含量,随着水泥掺量增加,乳化沥青胶浆黏度增大直至凝固;最佳水泥与沥青质量比(30:48)能够提高乳化沥青胶浆黏度,增加复数模量G*并延缓相位角δ增长速度,提高胶浆抵御高温变形能力;水泥加入不利于保持乳化沥青胶浆体系稳定性;改进水煮法和光电比色法都能有效评价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性能,其中,纯乳化沥青对RAP裹覆程度最低,合适的水泥掺量利于增强乳化沥青胶浆对RAP裹覆程度,当水泥与沥青质量比为30:48时达最佳;GPC测试结果和改进水煮法及光电比色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且RCD能够从微观角度定量地评价乳化沥青胶浆对RAP裹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