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模拟实验,对渗滤液回灌频率及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厌氧污泥接种等不同因素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厌氧污泥接种都能加快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的进程并加速填埋垃圾的稳定,而较低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有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进入产甲烷阶段,但不利于填埋垃圾的最终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度还是疏浚堆场底泥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都是会呈现某种衰减变化的规律.本文论述了基于污染源浓度随时间衰减指数形式的初步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所建污染物运移模型的解析解.并根据模型解对污染物在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黏土、重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和黏质粉土中的运移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填埋温度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渗滤液及填埋垃圾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 ℃温度下,随着温度提高,渗滤液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消减速度越快; 40 ℃条件下,氨氮在56 d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限值,比20 ℃时早84 d;温度越高,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累计产量越少,固相垃圾含水率与总有机碳含量的下降速度越快,垃圾降解越彻底;填埋结束时,填埋场稳定速度较快,垃圾体的沉降性能好,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填埋场快速稳定的功能菌筛选及复合菌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从环境中经反复筛选及多次传代培养得到性能稳定的功能菌.根据功能菌的功能,组合成不同的功能菌群,通过研究各组功能菌群产酶的能力和对填埋场稳定化指标的影响,构建了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复合菌系.结果表明:在性能稳定的功能菌中,含9株纤维素降解菌,8株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降解菌,7株絮凝剂产生菌;由所有菌株共同组成的功能菌群Ⅶ#的产酶能力最强,引入填埋场可有效加速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促进填埋场稳定化,使填埋垃圾有机质生物降解率、胡敏酸的百分含量和沉降率较未添加功能菌群对照组分别高26.23%、9.18%和1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土的CBR值,通过试验系统分析了建筑垃圾拆房土CBR值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拆房土的CBR值随着石灰及水泥含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提高,掺入3%以上石灰或者2%以上水泥的建筑垃圾拆房土CBR值均满足填筑公路路基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扩展使得部分新建的构筑物建设在早期垃圾填埋场上,施工建筑物基础时会破坏原垃圾填埋场的防渗体系,造成含大量有害离子的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而且施工完成后,垃圾渗滤液也会腐蚀桩基.为评估并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不利影响,以建设在垃圾填埋场上的某铁路桥梁桩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计算,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的传输特点和桩基的耐久性进行分析,得出泥浆密度、泥皮厚度、渗滤历时与单桩浆液损失量的关系,地下水新增污染物浓度与泥浆损失量、泥浆参数等的关系,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去锈剂的使用对桩基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垃圾卫生填埋场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投资省、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并可作最终处置等一系列优点,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多数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卫生填埋被认为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最重要的手段。卫生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即使在其封场后至最终实现稳定前的这段时期,也会产生渗滤液。如何经济、可靠、有效地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公路工程中应用固化土制备技术对于工程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具有应用意义。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主要评估指标,以固化土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工程土壤固化剂的加固效果。找到不同土壤固化剂用量、含水率、细砂掺量、水泥掺量对固化土的影响规律,实现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9.
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性能为工程设计人员普通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理论、老化的原因和影响土工合成材料老化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到了土工合成材料老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性能为工程设计人员普通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理论、老化的原因和影响土工合成材料老化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到了土工合成材料老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缓解拥堵项目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基于单个变量(如仅基于出行距离)的CO2排放预测并不精确.为了准确预测缓堵项目减少的CO2排放量,利用车辆运行检测技术、车辆活动数据库及根据车辆类型设计的排放模型,通过分析速度与排放的关系绘制速度-排放曲线,并结合交通运行检测数据,评价缓堵策略、速度管理策略、交通平滑策略等交通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拌和与压实温度相对较低,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道路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温拌沥青的推广应用,基于热动力方程对四种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分析各自路用性能,总结温拌沥青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渗滤液回灌量对好氧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时,好氧填埋场固相垃圾与渗滤液特性的变化趋势,填埋周期为122 d. 结果表明,不同的渗滤液回灌下各反应器中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填埋过程中,回灌量为20%的反应器填埋垃圾中总有机质含量、(半纤维素 + 纤维素)/木质素比(Q)值与沉降量变化速度最快,至填埋结束时,总有机质含量与Q值较其他反应器低8.9%~14.6%和9.9%~16.9%,沉降量较其他反应器提高了6.6%~13.3%;在20%回灌量下,整个填埋周期填埋场所产渗滤液中的还原性有机物的量较10%、15%、30%和全回灌分别低9.8%、12.5%、17.8%和14.9%,氨氮在52 d,即降至25 mg/L,达到GB 16889—2008所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值,较其他反应器提前7~21 d.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致密堆积方法对快速修复材料进行组成设计,并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该组成进行优化。研究了环境温度、稀释剂用量及固化剂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快速修复材料强度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的主次顺序。确定了快速修复材料的配比及最佳固化温度,最佳条件下修复材:料4h强度可达104MPa,35℃条件下强度可达80MPa以上。  相似文献   

15.
Sasobit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环保型材料,掺加Sasobit外加剂的混合料可在较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更低的温度下拌和、摊铺和碾压,并且具有更优的路用性能。从试验结果来看,Sasoblt添加剂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Sasobit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某些路用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会释放潜在的交通需求,车辆减排的净效益与交通拥挤程 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弹性系数的概念,提出一种考虑潜在交通需求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对车辆减排的效益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取决于潜在交通需求与单车减 排效率间的平衡;对不同的污染物,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呈现不同的特征.此外,本文探究了 私车牌照拍卖政策及快速机动化背景对拥堵缓解后车辆减排的效益影响.最后,定性分析 了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策略对车辆减排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评估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的车辆 减排净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在春融期常发生的浅层滑坡,基于连续介质显式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耦合温度、土体自重以及渗流力的共同作用,建立季冻区正融土坡实体模型。当外界温度由-5℃升高至10℃时,模拟得出土体边坡内部的塑性区分布特征和剪应变增量的发展趋势,给出季冻区正融边坡的最不利受力位置并分析破坏形式,分析结果可为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势,论文结合赛果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应用2种温拌剂,研究了温拌剂的降黏效果,并开展试验对比,研究了所拌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分析了温拌技术的经济成本,研究成果可供低温地区沥青路面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分析筛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典型样地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组成特征及其空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质量含量不同,其中细砂(0.25~0.075 rmm)占总土粒质量的75.135 9%,中砂(0.5~0.25 rmm)占13.273 0%,而粗砂(d>0.5mm)和粉砂(d<0.075 mm)的含量相对较少,分别只占5.189 5%和6.401 6:2)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不同,其中粒径1mm≥d>0.1 mm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9.6%~88.8%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5.1%~100%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而空间自相关因素的作用很小;3)粒径1mm≥d>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理论模型为曲线模型,空间异质性尺度在24~36.3 m之间,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线状模型或块金模型,空同异质性尺度较大,均为146.36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空同异质性与植被空同格局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Fe{O(CH2CO2)2}(H2O)2(NO3)晶体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该计算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投影缀加波(PAW)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化合物Fe{O(CH2CO2)2}(H2O)2(NO3)具有反铁磁基态,这种反铁磁相互作用来自于最近邻的铁离子;每个分子的自旋磁矩是4.99μB,这和实验结果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