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粒状金属锌粉、铬酸和有机还原剂等材料制备了锌铬膜涂层,研究了锌铬膜涂层的成分、结构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实验中制备的锌铬膜涂层是由Zn@ZnO@CrO3@CrO3)组成,该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涂层涂覆的质量受涂液成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光熔敷方法在A3钢表面制备WC梯度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的组织为镍基固溶体加少量硼化物、碳化物及硬质相WC,其中WC颗粒的粒度及含量沿母材向表面方向呈梯度变化.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成分的变化而平缓变化,界面应力降低,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 KBH4, NaOH, 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 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敷耐磨梯度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熔敷方法在A3钢表面制备WC梯度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的组织为镍基固溶体加少量硼化物、碳化物及硬质相WC,其中WC颗粒的粒度及含量沿母材向表面方向呈梯度变化。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成分的变化而平缓变化,界面应力降低,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5.
HVOF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的抗汽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分别制备了微米及纳米结构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超声振动汽蚀装置研究了涂层的抗汽蚀性能,使用SEM微观分析的方法对蚀坑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汽蚀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纳米结构WC-12Co涂层显示了优异的抗汽蚀性能,汽蚀率仅为微米涂层的1/3,涂层中纳米结构的存在是涂层抗汽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金属基底上喷涂陶瓷涂层使表面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号钢表面喷涂Al2O3、Al2O3-TiO23%、TiO2、ZrO2-Y2O38%等四种陶瓷涂层,部分采用Ni包Al为打底层.检测陶瓷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及结合力等力学性能,并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四种陶瓷涂层的表面硬度达到70-3%90HR15N;有打底层的陶瓷涂层的硬度稍大于无底层的涂层硬度;Al2O3-TiO2陶瓷涂层的硬度较大,Al2O3涂层的耐磨性最好;而TiO2涂层的结合强度较高.同种涂层有打底层的情况下结合力较大.对截面样品,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明显的涂层及打底层形貌,并与以上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KBH4,NaOH,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在Fe32Mn3Al8Cr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表面提拉制备Al2O3耐腐蚀防护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Fe32Mn3Al8Cr合金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Al2O3涂层,具有(110)择优取向的γ-Al2O3结构.采用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定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表明,与原始合金相比较,在1mol/L Na2SO4溶液中,Al2O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571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以上,维钝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在1%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与原始合金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高达2000mV(SCE)时仍未发生孔蚀击穿.而且,Al2O3防护涂层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喷涂WC-17Co纳米涂层形成及强韧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WC-17Co纳米涂层和普通涂层,以研究纳米涂层组织的形成机理、力学性能及强韧化机理.研究表明,纳米涂层中存在典型的纳米结构.在纳米WC-17Co喷涂粉末中,WC颗粒上弥散地分布的2~5 nm的亚微粒作为结晶晶核,有利于纳米结构涂层的形成.纳米涂层的硬度、弹性摸量、断裂韧性和结合强度都明显高于普通涂层,细晶强化是其主要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热震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在热震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及其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1)金属显微组织保持完好,陶瓷显微组织有明显的破坏;(2)涂层抗热震性能与其热应力 功能密切相关,梯度热障涂层比阶梯热除涂层具有更高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镀Ni、电沉积Fe-Cr合金工艺在聚氯酯泡沫表面电沉积Fe-Cr合金,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各工艺参数(温度、pH、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沉积速率以及铬含量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分光仪(EDS)对镀层横截面、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镀液CrC13·6H2O浓度为140 ~220 g/L、pH为2.4、温度为20℃及电流密度为15 A/dm2的条件下,电镀30 min能够获得表面光亮平整的厚度为9.88~14.03μm的Fe-Cr合金镀层,镀层中的Cr含量为26.42%~56.18%.  相似文献   

12.
W6Mo5Cr4V2钢淬火后经三次回火,相组成物已经很复杂,经钼硫共渗和电解渗硫,X 射线衍射分析更加困难.本文通过提高测量精度,做对比试验,弄清了钼硫共渗、电解渗硫层相结构,为评价钼硫共渗等工艺制度和进行材质性能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在Fe32Mn3A18Cr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表面提拉制备Al2O3耐腐蚀防护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Fe32Mn3A18Cr合金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Al2O3涂层,具有(110)择优取向的γ-Al2O3结构。采用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定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表明,与原始合金相比较,在1mol/LNa2SO4溶液中,Al2O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57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以上,维钝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在1%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与原始合金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高达2000mV(SCE)时仍未发生孔蚀击穿。而且,Al2O3防护涂层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14.
电弧喷铝防腐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EM、S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电弧喷Al涂层、Zn涂层及Al-Zn伪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三种涂层的力学性能和有机酸中性盐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Al涂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优于Zn涂层和Al-Zn伪合金涂层。  相似文献   

15.
用SEM、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电弧喷Al涂层、Zn涂层及A1-Zn伪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三种涂层的力学性能和在有机酸及中性盐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Al涂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优于Zn涂层和A1-Zn伪合金涂层.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等离子喷涂的原理及纳米结构金属陶瓷涂层的性能。介绍了纳米结构的金属陶瓷涂层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指出了其在汽车工业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TiO_2-CNTs/FeNi36复合涂层,研究了核壳式TiO_2-CNTs增强体对激光熔覆复合涂层孔洞、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式TiO_2-CNTs增强体的加入大大减小了复合涂层中孔洞数量和尺寸,有效抑制了涂层大孔洞的产生;增强体的加入没有改变因瓦合金基体物相组成,基体合金仍为[FeNi]奥氏体单相。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复合涂层基体合金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然后保持稳定;复合涂层维氏硬度逐渐增加,然后趋向稳定,最大值为315 HV,约为单一因瓦合金涂层的2.5倍;当增强体含量为1.5 wt%,磨损率最低,较单一因瓦合金涂层降低了60%,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爆炸法制备钛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爆炸法制备了钛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利用热力学和爆轰波原理获得爆炸的各种参数,用爆轰波理论分析了试验的结果。由于曲面波的原因,造成涂层不均匀、试件变形较大,而含铝复合涂层较为均匀。为制备稳定的钛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B—Cr—Ti共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进行了 B-Cr-Ti 共渗的试验研究.用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5种钢的 B-Cr-Ti 渗层进行了化学成分、相结构及显微组织分析.同时对 B-Cr-Ti渗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B-Cr-Ti 共渗与 B-Ti 共渗相比较,B-Cr-Ti 渗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可应用于刀具和模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