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排放80000km耐久试验前后对车用乙醇汽油和93#汽油的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测量,研究车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一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车用乙醇汽油对目前汽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高海洋  刘斌  高俊华  崔正来 《汽车工程》2007,29(2):125-127,145
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正在我国使用的乙醇汽油对目前汽油车所装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特别是炭罐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乙醇汽油油箱的总体蒸发量与目前供应的国三汽油油箱的总体蒸发量相同,因此就汽油车蒸发排放而言,可以将乙醇汽油作为汽油相同使用。  相似文献   

3.
炭罐作为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控制部件,对蒸发排放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试验中的炭罐状态尽可能一致,是保证蒸发排放试验科学准确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炭罐吸附状态对摩托车蒸发排放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炭罐老化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次数有所增加;丁烷作为炭罐吸附介质远优于汽油,建议以丁烷作为炭罐预处理及性能试验的吸附介质;环境湿度对炭罐预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应注意测试中环境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某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低比例甲醇汽油油膜动态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 M10甲醇汽油的油膜特性和甲醇比例对甲醇汽油油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对甲醇汽油燃油沉积比例系数 X 和油膜蒸发时间常数τ的影响较小;冷却水温度对甲醇汽油的油膜蒸发时间常数τ的影响最大;同种工况下,甲醇比例在5%~15%之间时甲醇汽油的燃油沉积比例系数 X 达到最小;甲醇汽油比纯汽油更容易挥发,当甲醇比例低于10%时,甲醇汽油油膜蒸发时间常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显著减小,但是当甲醇比例超过15%时,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油膜蒸发时间常数变大。  相似文献   

5.
辛烷值对发动机性能和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3种不同辛烷值汽油的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辛烷值越低,其着火落后期和燃烧持续期越短,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放热越快;燃用低辛烷值的汽油可以提高热效率,改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3种辛烷值汽油的THC,CO和NOx排放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乙醇汽油(E10)和汽油蒸发排放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在乙醇汽油和汽油的蒸发排放物中鉴定出27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和烯烃。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汽油蒸发排放物的绝对含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在52℃时的排放是30℃时的近3倍;严格控制蒸汽压后,乙醇汽油与汽油在蒸发特性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烯烃对发动机排放和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欧Ⅳ排放法规的汽油机上对3种不同烯烃含量汽油的排放性能和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烯烃含量的升高,发动机的THC排放降低,将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从10%提高到25%,可以降低THC排放18%,而对NOx和CO排放的影响与发动机转速有关,但影响幅度不大;在小负荷时,烯烃含量对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在大负荷时,提高烯烃含量能加快燃烧,缩短着火落后期和燃烧持续期;在所研究范围内,烯烃对催化剂的初始转化效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助燃剂的特点,选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作为汽油添加剂,按体积分数1‰分别添加到95#和97#汽油,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DTBP对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TBP能有效降低95#和97#汽油的油耗率;DTBP在中、高负荷能提高95#和97#汽油缸压峰值,提高燃烧速度;在高负荷能改善CO、HC和NOx排放.  相似文献   

9.
轿车燃用汽油-醇类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款车分别使用汽油、含10%乙醇汽油和含15%甲醇汽油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常规排放、非标排放、蒸发排放等。试验结果表明,除蒸发排放要进行适当考虑外,车辆燃用这几种燃料时,其他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轮汽油油品试验,分别从燃油挥发性、烃类成分、硫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汽油品质对轻型车辆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油的挥发性对碳氢化合物排放影响显著;燃油中随着芳烃含量的增加,碳氢排放也有明显增加趋势。文中针对我国汽油品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油的蒸发排放是汽车碳氢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六排放法规和车检法规都提出了对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泄漏监测和测试的要求。国六排放法规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泄漏量小于直径1 mm小孔的泄漏量,车检法规要求完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外观检验、进油口压力测试及燃油箱盖测试。基于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在实际车检中的复杂性,提出将OBD诊断信息使用在实际车检中。根据车检法规中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损失限值,利用伯努利方程和非稳态气体泄漏的气体压力常微分方程计算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并对压力损失测试中的蒸汽体积提出修正。在修正的蒸汽体积条件下,1 mm小孔在不到国六排放法规规定时间120 s造成的气体泄漏就会使得蒸发系统的压力损失达到限值,0.533 6 mm直径的泄漏小孔即会使得燃油的泄漏流量达到国六排放法规限值60 mL·min-1。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系统出现大于直径1 mm小孔泄漏,OBD报出蒸发系统泄漏故障时,可认为车辆无法通过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车载OBD泄漏诊断信息可以替代车检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及试验方法的分析介绍,向摩托车排放检测人员提供蒸发排放标准的相关技术信息,同时为计划出口到美国、泰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制一种多功能燃油箱加热与数据记录测控系统,满足轻型汽车、摩托车、重型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中的燃油箱加热与数据记录部分测试功能要求。对该系统进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测试结果误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油管的燃油渗透是燃油蒸发排放的重要来源,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在国内还没有明确依据。本文介绍根据国外的方法和经验开发出的汽车用油管渗透率测试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柴油/GTL混合燃料特性及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涛  黄震  张武高  方俊华 《汽车工程》2007,29(5):397-400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柴油与天然气合成油(GTL)混合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采用ECER49十三工况法测试了一台增压柴油机燃用各种混合燃料的有害排放。结果显示:随GTL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密度、硫和芳烃含量逐渐减小,黏度、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逐步增大,以70%馏出率为界,GTL馏程从大于变为小于柴油的馏程;与柴油相比,GTL能降低所有常规排放,且随GTL比例增加,降低趋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及其内置的Web Server技术和B/S网络模型开发了基于PC-DAQ方案的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远程测试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测试精度,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达到了减少试验强度和难度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国产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了汽油车污染物的来源及控制汽车车蒸发排放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常用的两种蒸发排放测量方法,基于大量测量结果说明了国产轻型车蒸发排放现状,试验分析了蒸发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性质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乙醇(C2H5OH)混合燃料的相溶问题,分析了柴油/C2H5OH混合燃料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并结合13工况下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合燃料对发动机HC和微粒(PM)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助溶剂可有效解决柴油的相溶问题,燃料较低的十六烷值是造成小负荷下HC和PM中可溶性有机物(SOF)排放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