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GPS技术进行船舶试航是一项为船东、船厂普遍欢迎的技术 ,在研制和完善GPS船舶试航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一种实用的船舶试航 (报告 )数据后处理系统 ,以期提供信息量较大、且方便对船舶性能和试航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试航报告。  相似文献   

2.
使用GP2015芯片设计了射频前端,将GPS射频信号下变频到数字中频。通过编写USB设备的固件程序、上位机程序和FPGA传输大量中频数据的Verilog程序,实现了GPS中频数据的接收、传输和保存。在此基础上搭建了GPS中频信号采集平台,通过实验表明该中频信号采集平台能完整地保存GPS中频数据,并且数据能满足后续信号处理的要求,为GPS基带处理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实时PPP技术解决长距离航道潮位控制问题,首先需要理解PPP技术的原理、解算模型及模型精度,采用实时连续参考站提供的高精度钟差及卫星轨道误差对GPS采集数据改正即可得到实时PPP测量数据;通过实时PPP测得的GPS高再经姿态改正、潮位提取、基准面转换等步骤获得潮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常见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在大面积测区的情况下面临诸多困难,不能满足周期性监测的需要,而GPS的实时差分技术方便、快捷,但是不能满足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的要求。通过设计测量误差评估试验,采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应用数理统计理论,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增加平滑采集次数与点位中误差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精度,达到可以利用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的目的,并进行技术分析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施国飞 《集装箱化》2013,24(8):16-19
1物联网技术发展概况物联网指按约定的数据协议,通过各类传感装置采集信息和处理数据,实现物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可视化,从而对人和物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物联网一般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通过射频、视频、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传感器等技术识别、跟踪、采集物品的静态和动态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现状以及其工作原理,对GPS接口通信协议(NMEA 0183协议)也进行了细致地说明,最后对GPS数据中纬度、经度、时间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实现做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Delphi环境的GPS数据监测与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Delphi环境下实现GPS数据监测采集的关键技术。GPS接收机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其数据格式为NMEA0183,程序利用MSComm控件实现数据接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实时显示给用户,并将用户位置、时间、速度和航向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为监测开发GPS数据处理软件和其它导航系统定位信息输入提供依据和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8.
GPS船舶试航实时数据采集与数据预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技术进行船舶试抗较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探讨一种实用的船舶试抗数据实时采集与数据预处理系统,以期提供现场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能动态显示船舶航行轨迹、信息量较高且能满足各项试航要求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GPS技术对润扬长江大桥进行静载变形观测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首先介绍了GPS静载变形观测的实施流程,然后将GPS变形观测数据与全站仪的变形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采用GPS技术进行大型桥梁的静载变形观测在实践中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吴军  李鹤鸣 《船海工程》2006,35(6):110-112
采用单片机89C51为核心设计船舶保安警报系统,通过RS-232串口和船载GPS连接,利用C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GPS信号的采集处理及通过船舶C站对报警信号的发送。  相似文献   

11.
舰舵参数记录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冰  刘勇  陈永冰 《船海工程》2007,36(5):99-102
介绍舰舵参数记录分析仪的系统设计原理、记录模块的组成和电路的实现方法。该记录分析仪用于对舰船航行过程中的罗经航向、计程仪航速和GPS舰位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并依据采集数据辨识舰船运动模型参数,以便于操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修调试。  相似文献   

12.
船载通信航行数据记录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采集船舶GPS定位系统、计程仪、VHF(低、高频)通信设备和雷达系统的输出信号,以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保存下来,一旦船舶发生事故,可以通过数据记录仪获取事故发生前船舶的航行状态以及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优化等内容,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航行记录仪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并设计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航行记录仪雷达信号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方便船载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的导出,更好地实现船舶设备间数据共享,设计了一种基于Visual Basic 6.0的船载GPS信息采集和解析系统。该系统基于NMEA-0183协议,通过编程实现了GPS信息采集和数据解析,设计了GPS信息接收和输出端口,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调用外部软件MATLAB对提取的位置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处理。最后,对"育鹏"轮的船载GPS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采集和解析基于NMEA-0183协议的船载GPS数据,并能够实时输出船舶位置信息以及GPS定位信息。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信息集成及船舶运动仿真领域。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一种基于GPRS和Web/WAP服务的船载货物状态远程监控系统.利用ARM数据采集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图像采集和图像压缩编码功能模块,实现原理图设计到电路板设计开发.同时将Web/WAP网络与这些模块所提供的数据流有机地结合,利用各种采集模块提供的现场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网络的B/S模式呈现,并供监控中心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控制远端摄像头的采集模式.实践证明:系统可靠性高,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舰船航行导航需求,设计基于视频优化技术的舰船导航交互界面。利用导航设备单元内的气象仪、GPS、海图等直接获取导航所需数据,同时利用雷达采集器采集雷达扫描视频,将舰船导航所需数据和雷达扫描视频传输到视频优化单元内和人机交互单元内,视频优化单元对雷达扫描视频与气象仪、GPS、海图等数据进行优化融合处理,得到涵盖气象、海图等数据的雷达扫描视频后。将其发送到主控单元内电子海图控制模块内,同时主控单元连接触控显示屏为用户连接人机交互单元,实现电子海图控制、导航定位管理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舰船导航交互界面具备较好的雷达扫描视频生成能力,电子海图背景海图缩放功能等,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传统舰船导航系统在北斗、GPS等多重卫星定位数据融合计算上,存在硬件采集信号与软件数据融合误差较大,目标定位准确度较低的问题,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舰船智能导航系统。首先在硬件上创建定位融合信息采集框架,实现多类型定位数据信号的高精度、连续、同步采集;然后在软件设计部分采用互联网技术对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优化,具体分为多类型导航数据信号的大数据特征提取、多类型导航信号的联邦科尔曼融合滤波、多类型定位数据的实时修正三部分,通过硬件与软件部分的重构,实现提升系统定位准确度的效果。通过与现有导航系统的10组定位目标的实际定位精度测试表明,设计系统具有定位误差小、速度快、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GPS、BDS绝对定位,GNSS组合绝对定位、DGPS差分定位和GDCORS定位模式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五种定位模式下的定位精度情况。实验数据说明,在实验区域内五种定位模式的精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GDCORS精度达到1cm,差分定位优于绝对定位达到0.5m,使用多系统组合定位模式优于单系统定位;该区域BDS单点定位精度与GPS单点定位精度在平面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以DSP为核心的SINS/GPS,分布式控制组合导航计算机的设计方法。选用TI公司的DSP作为导航算法处理机,采用TL16C752B、MAX3232、MAX3362设计RS-232/485/422异步串口,另一片DSP控制GPS-OEM板串口输出的报文,采用CPLD作为调度机实现M/MU六路数据采集,各处理器通过双端口RAM共享数据,实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还采用GPS接收机输出的1PPS脉冲,结合CPLD产生的时序实现MIMU和GPS数据的同步采集。  相似文献   

19.
覃惠  苏雪 《船电技术》2008,28(1):57-59
利用 GPS 技术、单片机和射频通信技术,完成了儿童定位和报警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本电路解析 GPS数据获得儿童的位置、速度信息,SD 卡存储轨迹信息,8位 ATmega 单片机完成距离的计算和逻辑判断,射频收发芯片完成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数据传送,实现两者之间应答式的实时定位监护.  相似文献   

20.
《水道港口》2014,(3):271-276
采用侧扫声纳结合GPS、陀螺仪等,构建深水沉排水下自动成像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数据采集、去噪、数据成像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研究了深水沉排水下声纳成像色彩映射及图像增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伪彩技术增强深水排体声纳图像清晰度方法,构建了综合图像清晰度评价指标的图像清晰目标优化函数,实现了水下声纳成像色彩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