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该系统以大型CAD/CAE/CAM软件CATIA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包含车门附件几何模型和非几何信息的、具有读取、修改、存储、删除、自动建库等功能模块的车门附件数据库:通过对车门附件布置方法的研究,实现了主要车门附件的参数化布置。系统还开发了铰链应力分析和车门总成的重量评估模块。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门设计(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车门是车身结构中一个较复杂的总成,熟悉车门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特点和较常见的结构处理方法是车门结构设计的基础;另外,在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步骤是实现合理设计的关键,如车门总体结构的确定、附件的布置及运动校核、结构的统一协调和强度、刚度、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结合产品开发的具体实践对车门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某车型为例,对该车门进行过开强度分析及试验。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车门有限元模型,并对车门过开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车门位移数据和附件受力情况;提出车门过开试验方案,完成车门过开性能测试,得出试验推论;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与试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车门密封系统是汽车车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密封的好坏直接影响车门系统性能。车门密封系统起防尘、隔音和降噪的作用,防止雨水、灰尘进入车门和驾驶室。文章结合某重卡车门开发经验,详细阐述了车门密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程塑料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玻璃安装导轨和车门模块为例,介绍了用工程塑料制造车门附件的选材和设计过程;运用CAE工具对零部件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和明确了工程塑料在玻璃安装导轨和车门模块等部件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车门的造型,运用不同的造型技法,再配以恰当的门锁与装饰件,就会使整车的造型奕奕生辉。车门的造型是通过其结构设计来实现的,不同造型对结构设计和车门附件的要求各异,两者必须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7.
正车门铰链轴线的布置是整个车门设计的核心,是检验造型可行性的依据之一,也是车门附件布置的基础。本文以某项目车门为例,简述铰链轴线布置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布置铰链轴线以及铰链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铰链间距、轴线倾角、车门开启角度等各方面因素,同时还需满足车门提升量、车门刚度以及车门运动校核等要求。车门是车辆上的运动件,通过车门铰链连接在车身上,车门绕着铰链轴线旋转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铰链轴线的布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铰链轴线的位置直接关系到车门正常开关,以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门的缝隙是汽车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车门缝隙及相关附件的结构,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车门及其依附腔体的简化模型,进而以某型三厢乘用车的前车门尺寸参数为基础在HFSS软件中建立模型,进行了仿真运算。综合车门设计时在力学、振动以及噪声方面的考虑,通过逐渐加大车门铰链的跨距来考察电磁场屏蔽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50 MHz以下时铰链跨距的变化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甚微,而在650 MHz以上时,不同铰链跨距对相同频率上屏蔽效能的影响显著。由此得到了改进汽车电磁兼容性能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环面玻璃轿车车门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凯  赵懿  彭和东 《汽车工程》2005,27(4):483-485,501
对现代环面玻璃轿车车门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进行了探索;利用UG18软件实现了门窗的几何设计和运动分析,包括相应的玻璃、玻璃导槽、密封条等附件和窗台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身设计在整车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车门的设计又是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如何判断车门结构的合理性,设计和优化车门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详细研究了车门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为后续车型车门系统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车门限位器作为车门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对车门开关舒适性和驾乘人员出入车辆方便性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设计工作经验,阐述了常用限位器的基本布置和设计原理及方法,充分利用CATIA及EXCEL等工具建立了设计计算标准模型,希望能够使大家在同类车门限位器设计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解决一款商用车驾驶室车门防水问题,并对防水性能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车门和驾驶室装配固定连接,车门防水由于受到车门钣金、车门密封条零部件、车门电器线束、防水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都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车门钣金间和门框钣金间隙控制、门框密封截面、档水条密封截面流水方向引导、车门线束及拉丝固定的布置、同时防水膜隔音棉一体式结构控制要求等,提升车门系统防水和其周边相关零部件匹配要求。经过设计控制措施对该车车门系统防水结构设计研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对每一台车淋雨试验,解决防水车门系统漏水问题。从而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整车的侧面碰撞性能开发试验中,某车型左后车门出现开启现象,影响整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分析表明侧面碰撞过程中后门的开启与门外板的变形模式及车锁结构的相关性。而车门外板变形对门板厚度、门包边强度的控制很敏感。通过稳健性优化设计,对各个控制因素进行优化选择,使后门系统在侧面碰撞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变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碰撞过程中车门开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重型卡车车门为研究对象,在CATIA中建立车门的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中进行模型的简化和网格划分,在自由状态下对车门进行模态分析,对车门进行扭转刚度与下垂刚度等分析。并利用HyperMesh对车门结构进行参数修改和设计,以一阶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以四种工况下的扭转刚度为约束,在车门质量不过度增大的情况下,提高扭转刚度及一阶频率。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方案,并计算分析了改进后车门的模态特性,为车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鸥翼门设计的可操作性,文章针对鸥翼门人机设计,进行了要点方法、设计参数及工程要求等的分析。应用车身基础结构断面、SAE定义模型及RAMSIS假人等工具,结合实例,对L38,H47-1H35-1/27-1,35—1,H5,H11H30,H40,L18及车门开启角度等具体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说明。给出具体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根据一些特殊的问题情况给出零部件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鸥翼门人机设计需重点关注合理的头部空间;车门开启宽度应结合车门使用空间;人员进出方便性设计及门槛高度设计需综合考虑布置空间、车高和人机设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通过声音提醒和控制车门自动开关来达到车门对乘客防夹的目的,以单片机AT89C52为控制模块、语音芯片ISD1700及蜂鸣器、指示灯作为语音提醒和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器为检测装置、以继电器、电磁阀作为控制车门开关装置来设计公交车车门防夹系统。该系统可以使公交车车门处,在有人或物的情况下既能实现语音报警提醒驾驶员和乘客,又能及时自动地打开车门,防止夹到乘客或者物体,确保乘客出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准确分析滑移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车用滑移门的工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仿形门试验台进行滚轮力试验测量,采用联合仿真的DOE方法,对滑移门动力学模型中的滚轮导轨接触模型进行两因素、多水平组合寻优,获取满足滚轮力误差要求的最优接触力参数组合,并对滑移门动力学模型进行开启、关闭的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此方法建立的滑移门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中导轨前导向轮峰值力最大误差为7.52%,能够准确地模拟滑移门的滑动过程;0 °导轨滚轮力比带倾角的滚轮力显著增大,与试验现象完全一致。文章所建立的仿形门试验、动力学建模、参数识别以及动力学分析等流程,可支持滑移门多参数影响分析和平顺性评估,为滑移门正向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降低车门开启力是提高用户对汽车第一感知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一种滑移门门锁系统解锁力的传递过程以及优化方法,对解锁力传递链上的每一环力大小做出理论计算并分析计算过程,为降低解锁力提供了优化方案,实测解锁力结果满足规范以及客户期望。为门锁系统以及车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新的工艺技术是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一体式热成型激光拼焊门环在某车型上的成形工艺和具体应用,并校核了门环的强度。门环成形运用了热成型激光拼焊技术,在生产上节约了模具设计及制造成本,而且实现了轻量化,门环减重超过10%。  相似文献   

20.
The idea of a passive safety belt operated solely by the motor car's door has been rigorously analy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By calculation methods,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device was produced and a working model built, based on the analytically obtained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odel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3-point safety-belt design and utilises existing c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