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真空电渗降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在挤密土体的同时增大渗流路径的压差,提高真空电渗排水速率;闭合电渗产生的裂缝,从而增强土体中的电流,并维持土体内的真空度;加快固结速度,减小单位排水量的电渗能耗。有必要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结合潍坊地区某港口项目大面积吹填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针对场地地下水位高、软土渗透性相对较好等特点,选用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采用深浅管结合、2遍降水、2遍点夯和1遍普夯工艺。通过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证实加固后的地基达到设计要求。该成果可为今后该地区后续工程及其它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富  陈默 《水运工程》2024,(4):183-188
真空预压与真空井点降水两种工艺均可用于软土地基处理,表观上两者都是通过抽真空使土体内孔隙水排出并使软土沉降,但目前对两者的工艺和机理等关键差异的认识不深入,难以有效指导现场施工。真空预压和真空井点降水在抽真空设备、竖向排水通道和密封边界等设备与工艺方面有显著差异;两者的的排水机理也有着本质区别。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是负压作用下土体发生塑料排水板水平向排水固结,同时塑料排水板内的水向上流动与重力无关;真空井点降水的加固机理是群井抽水引起地下水位降低,土体的浮重度变为湿重度导致荷载增大使土体沉降,同时井点管内的水向上流动受重力影响。在工艺和机理的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真空预压和真空井点降水在10个关键方面的差异,包括加固机理、影响深度、不同深度的真空传播、土体水平变形、竖向排水与重力的关系、抽真空位置影响、与外界是否连通、影响区成因、地下水位变化、是否形成非饱和带。  相似文献   

4.
张云冬  张乾  程瑾  常金钊 《水运工程》2015,(12):148-152
结合目前对真空预压的理论认识和工程实践,对某工程真空预压地基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物性参数、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负压消散量受土体扰动及沉降导致的排水板弯折和淤堵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不简单地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计算吹填土的沉降量时,经验系数可取大些,下部原位土体的沉降经验系数可适当取小些;加固后的土体物性参数及强度参数明显变好,且在排水板底深度以下仍有强度增长。结合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真空预压的有效深度和加固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受真空负压和土体排水阻力的综合影响;在排水板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加固效果明显,而该深度以下的加固效果则随深度增大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无。  相似文献   

5.
对于有较丰富地下水的粘性土、淤泥质粘土软弱地基的处理,若单采用强夯,由于土体中地下水的渗透性小,难以及时排除,造成了土体内存在有较大的水内压力,致使强夯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强夯之前首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粘性土及淤泥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小,若采用塑料排水板或轻型井点等,一般无法达到很好的降水效果,且排水时间长,最佳的方法就是电渗降水.  相似文献   

6.
对于介于软粘土和砂性土之间的砂混粘性土或粘性土混砂地基,因土体颗粒细、渗透性差,孔压消散慢,土体是否可以直接承受强夯施工,保证置换体形成足够强度是方案成败且达到较高加固标准的关键。设计通过进行试验区现场试验,得出打设塑料排水板+降水强夯置换处理工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加固效果,达到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是一种新型的吹填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利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时监测,判定强夯激发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以评价真空降水的效果以及调整强夯施工的间歇期参数,结果表明:降水的效果和每遍强夯的控制间歇期是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某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例大面积采用真空-电渗降水-低能量强夯联合的软弱地基加固技术.此工程的成功应用说明,此方法在一定的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比传统的真空预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检验结果表明,真空-电渗降水-低能量强夯联合软弱地基加固技术在地基处理深度要求不大,工期紧张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加固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也为电渗法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左大伟 《港工技术》2022,(4):106-11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型、与工程实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地区强夯加固饱和软土地基进行了动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主要考虑地基土体在强夯条件下孔压的分布范围及孔压消散曲线。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夯锤落距、土体渗透性及土体弹性模量条件下,受强夯影响范围内土体(沿横向、纵向)最大正孔压和最大负孔压的分布规律及消散机理。并结合天津港工程实例,分析了强夯实施过程中,分层土体对正、负孔压的产生及消散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对北方某港口高渗透性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该工法取消了水平排水砂垫层,以真空排水管网与排水板直接连接,形成排水系统,真空能量更为快速有效地作用于加固土体,加固后土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处理目标的要求,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可为类似高渗透性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邢树军  黄明光 《港工技术》2021,58(2):109-112
本文介绍了排水板加降水强夯法地基处理在黄骅港地区的首次应用实例,施工后检测结果表明本地基处理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施工现场整洁等特点,可为本区域类似地质条件下场地的地基处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在某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地质特点,从处理效果、工期、价格等因素出发,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是软基处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某码头工程的场区软土具有厚度不大、埋深不深且夹薄砂层等特点,采用井点降承联合低能量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并结合相关监测进行分析。工程实际的成功运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且施工工期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软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高真空击密法的原理及施工控制要点。通过工程实例,以浅层平板载荷及重型动力触探检测结果和沉降观测数据为依据,证明高真空击密处理软土地基有工期短、效果好等优点,在一定意义上将强夯法推广应用到了饱和软粘土。  相似文献   

14.
刘春  马永峰 《水运工程》2016,(11):167-173
依托沿海地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开展无填料振冲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对比。施工结束后,采用孔隙水压力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的承载性能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填料振冲处理效果差,本场地地质条件下不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处理后土体工程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液化可能性得到消除;场地中分布的软土夹层对强夯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所减小;5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深度约为10 m。  相似文献   

15.
易礼  周丁恒  曹力桥 《水运工程》2017,(12):221-227
开展6 000和10 000 k N·m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以强夯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改善,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局部深度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6 000和10 000 k 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6.0~7.0 m和7.0~8.0 m;10 000 k N·m能级试验区浅层加固处理效果较差,与浅层存在淤泥质土、夯坑回填方式及第3遍夯点间距过大和夯能过小等因素有关,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深井降水设计理论,阐明综合渗透系数和井群性质的确定、基坑涌水量的计算、滤料规格的设计、深井数量的计算、基坑内增加井的意义、以及及时洗井的重要性;结合深井降水工程实践,介绍国外降水设备的选择,并根据PVC井管的特性,探索合理的洗井方法。实践表明,降水效果与理论分析、计算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一改电渗法单独应用的传统,提出电渗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共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与强夯法相结合共同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发现,电渗降水比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更快;原位试验表明,电渗降水联合强夯法共同进行地基处理可显著提高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