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既有铁路桥梁支座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总结了既有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摇轴钢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的常见病害,分析了病害原因,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这3种支座的更换方案和推荐采用的新型支座,为支座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道建筑》2006,(5):61-61
铁道科学研究院铁建所主持的“客运专线和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圆柱面钢支座设计”项目通过铁道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文介绍了E型钢阻尼支座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应用实例,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验证其设计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另外对E型钢阻尼支座进行了实桥减震性能分析,分析其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相对位移和桥梁内力,验证其耗能效果。研究结论:本文对于E型钢阻尼支座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桥分析结果表明:(1)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简支梁桥的墩顶相对位移和墩底内力,满足抗震要求;(2)其滞回曲线饱满,说明E型钢阻尼支座的型钢耗能部件已经进入塑性阶段,且发挥了良好的耗能特性;(3)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桥梁的地震响应,从而保护桥梁结构避免在地震中破坏;(4)E型钢阻尼支座可推广应用于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铁路桥梁中。  相似文献   

4.
高纬度地区铁路桥梁新型球型钢支座是根据高纬度地区铁路桥梁特点改良的耐寒防风沙球型钢支座,在支座滑动面采用高抗冻性硅脂保证了支座在低温条件下的平面滑动和球面转动性能;在支座上板与下板之间设置新型防风沙结构,防止了外部风沙的侵入。结合低温型式试验对新型球型钢支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球型钢支座在严寒条件下达到了支座设计指标与行业标准,为高纬度地区铁路桥梁的修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铁路桥梁支座的防腐耐候性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现行桥梁支座防腐涂装体系的组成、涂装技术要求和涂装层的服役周期,探讨了涂装体系、涂装工艺、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对支座防腐耐候性的影响。结合海洋、工业、严寒、高温、高湿、风沙等不同大气环境下桥梁支座的使用要求,通过优化涂装体系,改善涂装工艺,采用铝合金钢和耐候钢代替普通结构钢的方案和措施,实现了强化桥梁支座防腐耐候性的目的,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整体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铁路桥梁用钢的实际,分析了铁路桥梁用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铁路桥梁用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深厚软土地区,桥下堆载与重车通行易引起桥墩沉降及倾斜,致使桥梁支座纵向位移超限。以大丽铁路某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开展铁路桥梁支座顶升更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考虑运营铁路天窗期施工作业时间短、作业面狭窄、涉及专业施工内容多和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提出了用两台千斤顶同步顶升更换既有铁路桥梁支座的方案,并计算分析了千斤顶的选取、桥墩局部承压和梁缝缩小值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采用两台DYG200型号的千斤顶,单台起重量2 000 k N,满足顶升重量要求;(2)既有桥墩顶帽C25钢筋混凝土局部承受压应力为12. 526 MPa,局部压力为885 k N,满足规范要求;(3)调整支座的梁体顶升高度为20 mm,更换支座的梁体顶升高度为88~92 mm,顶升高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4)顶升更换既有铁路桥梁支座施工技术对铁路桥梁支座纵向位移超限病害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铁道科学研究院2005年科技成果简介(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上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6):6-6,36,54,78,128
15高速铁路四轴配碴整形车的研制;16京沪高速铁路沿线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勘查设计;17客运专线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圆柱面钢支座设计;18秦沈客运专线综合试验线桥工程的研究;19青藏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技术的研究与试验;20填充聚氨酯调高盆式橡胶支座;21无碴轨道扣件系统的试验研究(阶段成果);22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安全评估及报警系统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钢混组合框架墩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桥梁小角度跨越运营线路时,大跨度钢混组合框架墩因在经济、工期和施工上的优势而得到应用。结合京津城际铁路与京沪高速铁路下行联络线特大桥跨越京津城际铁路工程实例,论述钢横梁与混凝土立柱节点设计、荷载组合与结构计算结果、框架墩横梁变形对上部T梁的影响和框架墩结构设计引入景观设计的理念;分析钢横梁与墩柱的连接体系转换和框架墩柱顶临时支座的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型铁路支座——铁路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其主要工作机理,优良的抗震特性及其在国内黄河特大桥的首次使用,希望对汶川地震后铁路重建支座使用起一种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杂条件下桩基大体积承台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铁路大桥位于繁华市区,桩基承台紧邻既有铁路线,且多为大体积高性能砼承台。承台几何尺寸大,基础下城市管线、电缆光缆较多,施工场地狭小,施工组织难度大;同时既有铁路行车繁忙,行车荷载变化量大。因此必须对桩基承台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选定并实施有效控制,才能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对该桥桩基承台的施工方案选择、验算、围堰施工控制和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及温控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商合杭高速铁路跨越亳州涡河、阜阳颍河等多处特殊工点,需要选择一种跨度较大,而墩高较矮的桥式,根据铁路桥梁既有的设计成果,对连续刚构、V形墩连续刚构及连续刚构拱桥3种方案分别进行研究,从适用、经济、受力性能、轨道长波不平顺等方面,对3种方案的轨道长短波不平顺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88+168+88)m连续刚构拱桥方案为最佳方案。通过对连续刚构拱桥梁高、刚壁墩间距、刚壁墩壁厚、拱肋截面等结构尺寸的计算调整,使结构的受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使长短波不平顺值满足规范要求,成功地实现了矮墩大跨连续刚构拱桥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桥主桥为公铁两用桥,上层的公路桥面及下层的铁路桥面均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其除承受桥面局部荷载外,还参与体系受力。对于此类结构,我国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意对其关键构造进行研究,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可靠。其公路及铁路桥面板设计符合欧洲规范(BS EN 1993-2:2006)、日本规范及铁路钢桥规范要求,采用的各细部构造抗疲劳性能好,同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此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设计原则,其构造形式及分析方法可供类似结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客运专线拱桥承台设计无明确铁路规范可依这一问题,通过建立桩-土-承台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方法,阐述桩-土-承台结构在上部结构作用下如何计算承台的应力和配筋,通过与已有规范方法比较,论证了桩-土-承台相互作用模型的配筋结果更加安全,为拱桥承台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沙港特大桥是新建连盐铁路跨越黄沙港的一座双线特大桥,主桥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行洪影响,位于河道中的主墩采用圆形墩。针对圆墩顶帽悬臂短及承台为薄八边形台体的结构特点,分别用牛腿法及"撑杆-系杆体系"对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桥梁下部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进行阐述,简要介绍主墩基础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西江特大桥是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重点项目,主桥采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主墩承台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施工。介绍了深水双壁钢吊箱围堰设计与施工情况。实践证明,该吊箱围堰设计合理,加工、拼装、下放简单,节约材料。  相似文献   

17.
昆山南站站房改造工程对既有高铁桥梁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昆山南高架站站房改造工程,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研究新建结构物对邻近高铁桥梁桥墩、基础承载力、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昆山南站新增建筑结构建成后,既有高铁桥墩墩身承载力、局部应力仍满足规范要求;(2)新建桩基从施工到上部荷载加载过程中,对邻近高铁桥既有桩基的摩阻力、剪力和弯矩影响不大,对桩身轴力,上部荷载加载后则有明显增加。桥墩发生向新增建筑区域倾倒的变形趋势,但桥墩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的变化值不大于控制限值1 mm;(3)水泥搅拌桩对地基有加固作用,但其施工时会对桥梁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应保证搅拌桩与桥墩桩基有一定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渝昆高铁典型三跨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基于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理论地震易损性分析.选取渝昆高铁沿线实测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输入,考虑桥梁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桥梁有限元模型样本库.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对桥梁样本库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获得了各构件地震响应峰值,通过峰值响应与地震动...  相似文献   

19.
在役铁路钢桁梁预应力加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铁路提速、轴重提高,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快速提高现有铁路桥梁的承载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进预应力技术加固钢桁梁,以某在役铁路钢桁梁为依托工程,提出几种预应力加固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加固大跨度钢桁梁的效果。研究表明:单跨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桁梁的承载能力但不能有效提高其刚度,而简支变连续加固对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效果均比较明显,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优先选择的科学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0.
铅芯橡胶支座隔震铁路简支梁桥双向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选取具有不同固有周期的4座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以7组典型地震波作为激励,进行铅芯橡胶支座隔震铁路简支梁桥的双向地震响应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考虑和不考虑铅芯橡胶支座恢复力耦合作用的隔震桥墩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考虑耦合作用的铅芯橡胶支座的位移—恢复力曲线与单向地震作用下不考虑双向恢复力的耦合作用时的位移—恢复力曲线在形状上存在较大差别,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耗能也不相同;不同地震激励下铅芯橡胶支座恢复力的耦合作用对铅芯橡胶支座峰值位移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桥墩一阶固有周期的增加,铅芯橡胶支座恢复力的耦合作用对一阶振型方向的支座峰值位移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梁体的峰值地震响应的规范计算值大都高于实际值,故按照规范值进行铁路简支梁桥的隔震设计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