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效果由路面达到的密实度和水饱和指标来确定,它很多时候取决于对压路机参数的合理选择,即取决于辊筒和受压层表面的接触压力。大家知道,在滚压路面的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凝土拌合料温度降低和它的密实度提高,受压层的变形阻力(它根据变形模量评定)和强度都不断地增大。但是,它们增加的速度却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路面结构层厚度、模量、加载速度等因素对FWD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模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精度,最后对FWD作用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应力等动力特性及路面厚度、模量、加载速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同结构层厚度及加载速度下面层、基层和底基层各自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路面弯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结构层厚度、设计参数(模量等)、加载速度等因素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根据路面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特点进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同时为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及采取何种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大面积破损后,传统的施工将其局部损坏处清除,修补后改善路面有限。本文利用橡胶沥青粘结力高的特性,在原水泥路面上做一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及防水层,主要目的是防止旧路面的裂缝继续反射延伸至沥青路面上,加强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与水泥混凝土原路面的有效连接和应力过渡,增加了路面强度及行车舒适度,降低了行车噪声。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是最为常见的路面病害之一。在进行混合料的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时,寻求最为合适的骨料来保证混合料良好的路用性能,以抵抗路面疲劳开裂,显得尤为重要。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和抗剪强度主要由其内部粘结力来提供,而沥青的种类以及沥青砂浆的强度都会对粘结力产生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承载能力主要由其矿料骨架来提供,因此骨料的级配曲线以及骨料的形状影响着裂缝的形成与开展(由于内部摩擦引起的),因此,骨料的天然特性(包括与沥青的粘结作用和自身抵抗压碎的能力)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很大。该文分析了粗骨料的天然特性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的影响,采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沥青疲劳开裂试验(UGR-FACT),测试两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试块在不同荷载幅值、频率以及试验温度条件下的开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的天然特性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沥青标号和混合料的矿料组成一样,都是在混合料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金钊  汪双杰  台电仓 《公路》2005,(2):124-127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裂缝是青藏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破坏类型,沥青混合 料设计首先应考虑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其次是抗冻水稳性、抗老化性能和疲劳耐久性,高温性能是较 次要的。矿料选择时,需要考虑矿料的强度、抗冻性、级配和酸碱性,对于酸性矿料,应适当添加抗剥落剂,使集料与 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沥青用量、温度控制、保温措施、接缝和施工季节等, 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数阶导数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分数阶导数粘弹性应力强度因子本构方程,考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松弛特性,对称荷载、非对称荷载和温度荷载的作用,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带反射裂缝沥青路面应力强度因子的松弛效应。结果表明:1)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Ⅰ和KⅡ初始值随着荷载变形的大小而变化,初始形变值越大,松弛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初始形变对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KⅠ影响较大;KⅠ、KⅡ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的松弛程度可达30%以上;2)相同时间内温度降低越大,应力强度因子松弛趋势越明显;温降越大,Ⅰ型应力强度因子越大,松弛初始值越大,温降对KⅡ影响不太明显,说明温降越大越容易产生Ⅰ型裂缝。  相似文献   

7.
以沥青与矿料的连结为基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剪强度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低沥青用量高模量(LAHP)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概念,以求在较低沥青用量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对长大上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一种移动荷载下长大上坡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模型,分析了温度对路面各动力响应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长大上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影响很大;对于所研究的路面结构和坡度,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当温度从10℃增加到30℃时,其面层底部纵向剪应变由65.61με增加到142.01με,横向剪应变由78.72με增加到175.13με,垂向压应变由-63.83με增加到-127.99με,远远大于面层底部的弯拉应变.过大的面层底部纵、横向剪应变和垂向压应变容易引起路面出现推移、拥包和车辙,在长大上坡路段路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面层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和面层底部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普遍采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因其施工时较高的拌和、压实温度不利于环保、节能,而且会因高温老化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缩短路面使用寿命.文中通过在胶结料中加入Sasobit改性剂,降低胶结料粘度、针入度和感温性,提高胶结料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车辙的产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矿份以及沥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并导致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本文采用美国SHRP混合料体积设计理论,分析得出随着温度升高,混合料的空隙率将会增大,这种变化最终成为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下产生车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储热量措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沥青混合料储热量,可以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增加路面使用年限,同时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过采用表面涂抹反光材料、表层掺加隔热材料以及添加浅色石料部分替代矿料方式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降温,就降温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表面涂抹反光材料提高反射率的效果最佳,降温可达到5.6℃;此外,采用添加浅色石料莫来石替换2.36 mm以下集料方式降温可达3.3℃.  相似文献   

12.
含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粘弹性断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研究含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作性状,基于粘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法(FEM),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准温度、路表变温及裂缝长度对含表面裂缝路面和含反射裂缝路面结构的松弛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含表面裂缝路面结构还是含反射裂缝路面结构,均可得出:路表降温幅度增加使松弛应力强度因子增大且应力强度因子松弛曲线逐渐变缓;基准温度对最大应力强度因子几乎无影响,基准温度越高应力强度因子松弛越快;裂缝长度增加导致应力强度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从概率意义上分析,车辆施加在路面上的作用力(静载和动载之和)随之增大;另一方面,车辆荷载对路面某一位置的作用时间却减小了。运用试验的方法,分析这2个因素的改变对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车辆行驶速度与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高速、重载交通条件下,如何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表明,车辆行驶速度的大小对沥青路面疲劳破坏的影响甚大,高速行驶的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比低速行驶时更加严重;高速交通条件下,轻载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不容忽视;在高速、重载交通条件下,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选用粘度较大的沥青、选择合适的矿料级配、适当增加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铣刨方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对回收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沥青含量、回收沥青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AP矿料级配取决于铣刨机具,与铣刨方式无关,普通沥青与改性沥青长期老化后性质趋于一致.对于使用7年左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推荐采用全厚度铣刨.  相似文献   

15.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6)
研究基质沥青和SEBS改性沥青低温黏结强度定量测试技术。试验材料为中海油70号沥青和掺入5%SEBS改性剂的SEBS改性沥青,试验温度为-5℃、-10℃、-15℃、-20℃、-25℃,基于HC-40型多功能测试仪对基质沥青和SEBS改性沥青矿料试模施加垂直拉伸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在厚层油膜条件下,利用该试验方法可以实现沥青低温黏结强度的定量测试。基质沥青和SEBS改性沥青的黏结强度随着低温条件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在-5℃~15℃条件下,其黏结强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当达到-15℃时,沥青达到脆化点,其后的黏结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抗裂性能显著变差。在同一低温条件下,SEBS改性沥青的黏结强度均大于基质沥青的黏结强度。本试验为开展后续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性能研究工作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成都市二环路桥面铺装出现的早期严重车辙问题,该文针对相同矿料级配下,不同沥青用量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施工和易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两种沥青配制的不同掺配比例的改性硬质沥青,调整其不同用量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试验,提出了二环路高架路面性能的沥青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当矿料采用规范中值级配,改性硬质沥青用量为9.1%,SBS改性沥青与TLA湖沥青的掺配比为7∶3时,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能更优,流动性更好,虽然低温抗裂性能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对于高温地区路面性能的影响可以不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沥青稳定碎石低温抗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王秉纲  马骉 《公路》2008,(4):55-59
在多年冻土、重冰冻等地区的低温、大温差特殊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易产生低温收缩开裂,导致路面破坏。通过沥青稳定碎石大马歇尔试件的温度收缩、低温弯曲等试验,分析了矿料级配组成、沥青用量等因素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利用沥青稳定碎石的强度试验与马歇尔试验结果,综合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更为合理;矿料级配组成对混合料温度收缩系数的影响较小,空隙率是影响混合料温度收缩系数的主要因素;适量增加沥青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稳定碎石的弯拉强度和变形能力;单一指标无法科学评价沥青稳定碎石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提出了以温度应力比和弯曲应变能为指标的沥青稳定碎石低温抗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温度、加载速率、初始应变为影响因素,通过单轴拉伸松弛试验对高黏沥青砂的松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将高黏弹性沥青砂切割成工字形试件。然后,在单轴拉伸强度试验过程中发现采用预切缝工字形试件能充分表达沥青混合料抗拉伸性能并确定了松弛试验的初始应变值。试验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高黏沥青砂呈现明显且相似的松弛特性,其松弛模量与加载速率成正相关;随着初始应变值的增加松弛模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是因为高黏沥青砂也从线弹性变形到弹塑性变形甚至出现损伤,而且随着初始应变值增大损伤程度也同样增长并发育成为裂纹;高黏沥青砂的松弛特性随温度变化响应迅捷,当温度偏低时有可能导致破坏过程提前;利用六单元广义Maxwell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其松弛特性,为今后高黏沥青砂损伤模型的探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兆元 《东北公路》1998,21(2):26-29,13
本文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个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的选择,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在出现的病害与处理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