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指马克思在其相关著述中,对人的基本生存境遇及其趋势进行整体性批判与反思的学说。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与核心,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包括中国哲学和美学在内在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新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结合民族工作的历史情况和现实需求提出的要求。这一论题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据,也在实践中焕发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联合体”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根基,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大一统”和“家国同构”的哲学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哲学源流;现代政治哲学“权利与共同体塑造”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原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哲学基础。要深刻揭露和深入批判资本主义错误思潮、“传统文化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西方错误的政治哲学立场等危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观念。要在马克思主义“联合体”塑造的制度实践与文化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繁荣的治理实践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从观念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3.
实现现代化是今日中国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源自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方法体系的支撑。在中国人既有的传统哲学资源中,儒门外王之学明显侧重于皇权社会的政治建构,而宋明以来的新儒内圣之学又仅仅落实在主体心性修持的一边,因此都不能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扎根提供适切有效的方法论基础。中国人介绍、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动因只在政治社会层面。但是,自被确立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之后,以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思想精髓的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吸纳与发展西方现代科学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工具。这不但及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目前及今后中国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存活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的话语具有确证中国精神存在、推动中国精神发展、实现中国精神现实性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国精神的话语却没能完全承担起对中国精神进行言说与建构、转化与发展、预设与共享的任务。中国精神的话语应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土壤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达中国人在革除现代性流弊时的价值主张,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要使这一话语样态被不断重复、评说,必须抓住三个主要环节:一是围绕中国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话语融通,三是中国精神的理论话语与中国人民生活世界的深入对接、交汇与整合。  相似文献   

5.
真正面向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提问方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首先确立"中国提问方式",以此来逐步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和科学合理的问题意识,防范学院化、贵族化、西化的倾向,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向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确立"中国提问方式"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终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个重要机制和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最直接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提问方式"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内在统一,大胆吸收中国哲学的实践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坚持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6.
追寻儒学的当代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语状态下,如果只停留在维护儒学道统内在脉络的呼吁上,强调它自身学理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并不能拯救儒学。还应该正视决定儒学的整个社会环境与历史背芾变易。儒学本身应该是历史的一个部分和社会生活的有机构成,而不可能游离于历史性、时代性之外。儒学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凝固的实体、定在,儒学的生存也不应该被简约成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而毋宁是一种在不断理解、诠释和被充实的历史生成物。哲学方法论的反思,终归要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服务。振兴儒学的建设性工作应该是赶快行动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局部个案做起,解决一个个细小而真实的问题。以当下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为原点,用当下国人的情怀与识见重新理解与诠释古今中国内在的思想传统,挖掘当下时代民族心魂与社会精神的蕴藏。只有深入到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中的话语系统才最具有生命力、解释力和穿透力。活的儒学最终只能在动态的历史中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历程的解释性回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三个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性的问题,即马克思为什么较少使用"文化"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如何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否有其统一的基础?第二部分,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形态的演变,分别讨论马克思的文化观点;第二国际时期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转向"和从葛兰西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列宁主义的文化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三部分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式。最后,展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选择;就其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悠久绵延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就其文化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呈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廓清本体论言谈空间入手,全面梳理了本体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本体论就其原初含义来说,特指西方哲学传统形态,与形而上学同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对其深刻的批判,实现了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城中,本体论又在两个层面加以言说一是作为世界本原学说,二是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或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谈论所谓世界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不在于以某一个核心范畴或理论建构一个体系,而是其革命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题进行了宏观解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史上的知识论经历过两次大的范式更替,先后有三种典型的知识论范式,即本体论的知识论,认识论的知识论和先验语用学的知识论。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正成为当代知识论的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规范与描述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其建构具有基本的规范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限度的规范的定义、解释和论证。在规范的限度之外,正是具体生动的描述的定位得以合理存在的生长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需要保持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规范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等,描述则使研究过程保持具体和生动的史实资料细节的充实及语言的丰富性与思想性,在具体阐述层面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抽象空洞的简单化论理。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形成相互补充、渗透和制约的态势,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两大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化是西方哲学发展上一次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型,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它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既有原则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近代哲学、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上又有共同之处.本文由此把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看作是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并对这一历程的各阶段的西方哲学流派作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两个层面对后现代哲学语境下的文学批评进行了探讨。第一,后现代哲学语境下的文学作品,由于其不拘格式、零散、断片化以及摧毁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先锋性特点,传统文学批评所遭遇的障碍;第二,就文学理论本身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后现代哲学思潮,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境中的皮尔士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理解皮尔士哲学及其意义。应该把皮尔士哲学置于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境遇中来考查,看看皮尔士哲学如何解决传统哲学的困境,又如何开创了一条新的哲学道路。只有把皮尔士哲学放到现代西方文化的转型背景中,并与其他文化思想的重要流派进行充分比较研究,我们才能真正领会皮尔士研究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课程和新教材体系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的精神生产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营养源。因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吸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益和有效的合理成分,加以借鉴和创新。文中通过比较分析,阐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传承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借鉴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管理哲学的构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管理之世界观、管理之规律、管理之道、管理之价值观等涉及中国管理哲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本文从其核心阴阳哲学和派生哲学方圆观念的应用范例,着重阐述了它在现代标志中所焕发的新风采,希望通过对我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认知,感悟和增强现代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论的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从发展论的新视角建立依靠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战略思想,从动力论的新视角提出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发展动力的新举措,从人全面发展论的新视角提出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的新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的哲学新思维的四大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