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快速地计算驻车动态挂入车速和驻车冲击载荷,提高驻车机构安全性,应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分别建立驻车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包含驻车机构的整车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基于ADAMS动态挂入车速的仿真结果和Simulink模型,仿真得到驻车冲击载荷,用以校核驻车机构在动态工况下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整车动态工况试验完成后,驻车机构未失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驻车机构驻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ADAMS建立了驻车机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实车驻车试验结果表明,驻车过程中的临界驻车速度、驻车时间、驻车最大加速度3个关键技术指标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均小于3.7%,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压簧刚度及预紧力、扭转弹簧刚度及预紧力矩、锥销锥角等关键因素对驻车性能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驻车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解除驻车性能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某DCT出现的解除驻车性能失效问题,运用ADAMS软件建立驻车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分析,经台架及整车试验验证,确定滚轮销轴与孔配合关系不合理及PRND轴与铝壳体摩擦系数大是导致变速器解除驻车性能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明成 《汽车技术》2015,(3):5-8,35
为了满足搭载V6 3.0L发动机的目标车辆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设计要求,制定了CA7CH350D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总体结构方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特殊关键零部件如同步器、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的结构、布置形式和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自动变速器系统集成时各部件的连接形式与空间布置关系。对系统集成后的整车进行了道路测试,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5.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仿真模型,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开发了换挡控制器。应用仿真软件对装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进行了整车动态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具有和传统自动变速器相近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6.
离合器打滑故障诊断离合器打滑将导致汽车起步困难,行驶中车速不能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迅速增高,严重时还可嗅到焦臭味;启动发动机,将变速器挂入1挡,驻车制动阀手柄处于制动位置,稍加油门,慢松离合器。若  相似文献   

7.
换挡驻车机构是自动变速器乃至整车的重要组件,对驻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较高,但又要求结构简单和操作简便,因此换挡驻车机构设计时需要平衡上述各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研究了该机构的功能需求和结构设计的关系,并对关键零件的设计要点及机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对自动变速器换挡驻车机构的设计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以某双离合变速器(DCT)为研究对象,文章提出了基于整车驻车试验的DCT箱体强度及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基于ADAMS建立目标车型,包含驻车系统整车冲击载荷仿真的系统模型,通过对不同驻车工况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取对应工况下,驻车系统冲击载荷时域数据并与试验对标,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搭建DCT传动系统总成有限元模型,结合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整车冲击扭矩峰值及驻车系统的耐久试验载荷谱,分析了DCT箱体的强度及耐久性能,为DCT结构设计的正向开发及校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在坡道驻车工况下解锁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基于驻车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坡道驻车力学模型,分析其零件结构参数对解锁性能的影响,利用ADAMS软件对驻车机构进行了多体动力学建模,并模拟其在30%坡道上的驻车工况,分析驻车解锁过程中关键部件的受力情况,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试制驻车机构样机并进行了整车坡道驻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驻车机构能够满足坡道驻车解锁的功能要求,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离合器是否打滑的检测①汽车起步困难,行驶中车速不能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迅速增加,严重时还可嗅到焦臭味,表明离合器打滑。②启动发动机,将变速器挂入1挡,驻车制动阀手柄处于制动位置,稍踩加速踏板,慢松离合器踏板至完全结合状态,若发动  相似文献   

11.
驻车系统是自动变速器和新能源减速器中的安全装置,对保证整车安全起关键作用。文章以新能源减速器驻车系统设计为例,从驻车系统棘爪保持非P能力、棘爪防自锁、驻车安全锁止、最大出P力、"拒绝溜坡"车速及制动距离等方面提出了性能要求。作者根据自身经验,引入——防自锁系数、锁止系数等,优化了数学模型,希望为后续驻车系统开发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2.
邵仁玉  卢强 《汽车维修》2014,(12):40-41
<正>故障现象江淮和悦自动挡车型配置4G93D发动机与三菱F4A4自动变速器,有位新车客户反馈车辆起步存在无法移挡故障,停车挂入P挡后,多次出现排挡杆无法推入D挡的现象,如图1所示。故障诊断三菱F4A4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通过驻车棘爪与输出轴的驻车轮啮合,锁死变速器的输出轴。当选换挡爪转到驻车挡位置时,推动驻车爪制动杆向前运动,推动驻车爪后端向上摆动,驻车爪前端向下摆动,卡入2轴输出齿轮上的齿槽,实现驻车,分解示意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单个行星排的传动方案分析,设计了一种行星齿轮两档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它主要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双离合器机构、液压控制机构,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该变速器的低速档传动比比较大,从而保证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高速档为直接档,传动效率非常高,从而保证汽车的最高车速。通过换档执行元件双离合器中两个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改变行星齿轮机构之间的约束,得到低速档与高速档,从而使得低速档与高速档之间切换时动力输出基本不中断。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自动变速器与微混电动汽车的匹配并提高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设计了双油泵(机械泵与电动泵)液压系统。在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需求和液压阀板泄漏的计算模型。基于对双泵液压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以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为满足流量需求的双泵智能协同供油控制策略。多个典型驾驶循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的双泵系统可比传统单油泵系统节油约2.5%。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双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以桑塔纳2000型轿车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发动机特性数学模型。通过对汽车车速计算、线性2自由度汽车模型稳态响应的建立、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模型分析、换档规律的计算以及图像模型的建立和处理,设计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档特性仿真系统。系统仿真结果与装有AMT的桑塔纳2000轿车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DCT变速器湿式双离合器结合过程热影响规律,以某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软件建立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对离合器接合时摩擦副滑摩热量及钢片温升进行了热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得到离合器接合时间、发动机转速、结合压力和摩擦钢片厚度等因素对摩擦副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不同摩擦片结构及工作状况时冷却油流量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7速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transmission,DCT)的效率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变速器润滑油量和壳体导油结构优化对其的影响,通过构建机械效率损伤模型,运用仿真分析和试验相结合,分析测量了优化后的变速器效率对整车油耗的优化效果。试验仿真数据显示:减少离合器腔体存油量、适当变速器大齿圈搅油损失,对提高效率减少油耗有极大影响。文章构建了有效的效率仿真模型,为分析变速箱效率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最后通过优化腔体和油量提高变速箱的效率,整车经济性数据显示油耗有明显的改善,此思路为搭载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车辆油耗改善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混合动力变速器已经在汽车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驻车机构作为混合动力变速器中实现可靠驻车的一种安全装置,是混合动力变速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文章参考相关文献,结合项目实际开发经验,通过对驻车机构功能、性能要求分析,阐述了驻车机构的设计关键点,对驻车棘爪自动弹出能力、非正常驻车、驻车速度、安全驻车及防止自动脱档等进行了分析计算,希望对驻车机构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通常有主油压测试、挡位油压测试、速度油压测试、时间滞后试验、失速试验、路试和分段检查等多种,下文将分别介绍这些检查方法。 一、主油压测试 1.测试方法及步骤: (1).先热机,后熄火,然后在自动变速器主油压测试孔上连接主油压表(如图1所示); (2).将全部车轮用三角木塞住、拉紧驻车制动、踩下脚制动,然后启动发动机; (3).挂入D位,先记住D位怠速时的  相似文献   

20.
黄文华  姜超 《上海汽车》2010,(8):10-13,25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同时具有手动变速器及自动变速器的优点,可使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及舒适性都得到保证。文章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中的离合器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离合器接合速度的4个影响因素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糊控制方法时,车辆能够满足冲击度的要求,实现快速平稳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