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电动汽车确实有点火,不仅是刚结束的"201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让人们见识了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最先进技术和产品,而且国家和政府也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力度,不仅要求取消新能源汽车的任何限购政策,而且还要继续给予现金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说不定哪天还可能减免停车费、过路费等;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些进口电动汽车,如特斯拉、宝马i3等,也都进入了地方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纯电动汽车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已经开始从研究、开发、示范阶段进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最关键部件之一,仍是电动车商业化的最大瓶颈,但若突破了重量和成本难关,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的政府补贴等多种政策激励下,我国电动汽车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制定了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2018年EV-TEST第二批测评的车型来自于6家车企。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谨性,EV-TEST测评全过程坚持自主选车、自主购车、自主测试、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地,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拥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随着国家和个人对坏境的逐步重视。导致新能源电动汽车汽车行业开始在我国快速成长起来。本文以浙江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对浙江农村地区交通、新能源汽车需求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浙江农村地区出行进行探讨。最后得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浙江农村地区的出行是可行,出行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迅速发展,各汽车品牌纷纷进入,客户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接受度也逐渐增高。如何选择一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需要关注哪些性能或要素,这是用户日益关心的问题。文章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性能特征,结合客户从选择到车辆报废的全部使用周期的核心关注要素,提出了为满足客户需求的车辆设计及应用支持的方案应对。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2016年1月至11月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0.28万辆,同比前两年呈现跳跃式的增长。纯电动公交车作为一种主流的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未来城市公交车的发展趋势。同时这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而目前充电设施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纯电动公交车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纯电动汽车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汽车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因为对新能源汽车还不够熟悉,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控制原理、零部件等需要我们重新学习、更新知识、赶上时代的步伐。下面就广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跟大家探讨一下。由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控制与传统的燃油车有所不同,表1是整理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单元的功能与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与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产销分别达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增长59.9%和61.7%o山西省2019年新增电动汽车25260辆,年增长率为37.67%,截止2019年42月底,山西省电动汽车保有量为99703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也逐步显现,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事故。  相似文献   

10.
王兆春 《中国自行车》2014,(3):76+78+80+82+84+86
小型电动汽车在市场带动下,已经进入产业化状态。走低端起步、由低向高发展的路线,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在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借鉴传统汽车制造技术,借用欧洲机动车标准,按照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推进小型电动汽车高端化和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加快推进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锐锋 《时代汽车》2023,(2):113-115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车企相继推出了性能优越的电动汽车车型,我国电动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这导致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不断突破。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进行研究,对交流充电系统的作用、结构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1教学整体设计1.1对接行业应用,重构项目模块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根据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本课程分为维修安全、整车控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系统和辅助系统等6个模块,使学生具有电动汽车诊断、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能力,掌握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的排除及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超 《汽车电器》2023,(9):96-99
目前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环保和节能提出了要求,汽车电子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中国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纯电动汽车故障可分为一级故障、二级故障和三级故障,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诊断流程和维修方法。通过掌握该诊断流程和维修方法,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汽车纵横》2020,(3):20-23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也进入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进入市场驱动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电动汽车引领转型升级的方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从技术升级、跨界融合、政策创新几方面发表了对这一主题的重要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环保和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车载充电装置是给电动汽车补给电能的常用方式,为了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在电池能量有限的条件下,研发和生产具有高效、可靠、使用方便、体积小、质量轻及价格适宜等优点的充电机,以便及时为各类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补充电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文章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前提分析了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未来的集成化、大功率化和无线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到2015年达5000个记者:截至2013年3月底,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达3.97万辆,上海市2012年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约300辆,加上公交等公共区域所使用新能源客车,总计约1000辆,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将获得较快发展。目前上海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及定义近年来,传统能源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巧染间题曰**严重,这促使国际社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家标准《G B/T 19 5 9 6电动汽车术语》的解释,电动汽车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总称。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的三种技术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池及管理系统及电机及控制技术,这也是我们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纵三  相似文献   

18.
<正>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演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2001年,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以后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