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04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奇瑞、中华、比亚迪、长安等众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车的精彩亮相.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提高研发实力来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样在这一届北京车展上.记者听到了许多海外零部件巨头在华成立研发中心的消息.可是有关内资零部件企业在这方面却悄然无声。  相似文献   

2.
新闻     
<正>佛吉亚与北京威卡威签约组建合资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正式宣布,将与中国内外饰件系统制造商——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股权比例为50:50的合资公司。双方于日前在中国北京正式签署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将成立北京威卡威佛吉亚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威佛吉亚")。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主要汽车铝制内饰件供应商。佛吉亚作为全球铝制装饰市场的领导者,致力于深化在华产业足迹,服务以英菲尼迪和沃尔沃为首的客户。合资公司将成为国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20日,以"梦想,和谐,新境界"为主题的2008北京国际车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向来自世界各地9000名记者掀开面纱。本次北京车展,共有20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展出了890款全新车型。在这些车型中,有全球首发车7款,亚洲首发车24款,概念车55款。更值一提的是本次车展自主品牌车型的比率占到了将近1/3,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实力在北京车展上又一次得到了充分展现。奇瑞、长城、吉利、一汽、东风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拿出了大量新车,集团化作战的模式在吸引大量眼球的同时,也让人们共同见证了自主品牌迅猛发展的实力。此外,合资汽车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铺垫下,也开始大胆创新,洋品牌自主车型的出现也成为了本次车展的一大看点。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5,(5)
<正>上汽依维柯红岩终于进入角色了!这是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它带给外界的一个惊喜。自2007年成立合资公司以来,上汽依维柯红岩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三方合资的性质决定了它确实需要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来打造一个和谐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2009  相似文献   

5.
正海拉与海纳川建立电子合资公司,工厂预计于2020年年初开始批量生产,产品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能源管理及辅助驾驶相关产品。针对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智能化趋势,海拉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市场投入,引入更多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08,(18):18-26
2008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 2008)于2008年4月22日-2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届车展以"梦想·和谐·新境界"为主题.是北京车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2100余家国内外厂商携890辆展车参展.无论是国外品牌、合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都在此次车展上展示了各自的技术与实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好的卡车公司,我们基本上与每一家都有过接触,现在正和两三家企业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我们希望找到双赢的方案之后就开始进行合作."2012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佩卡集团副总裁赛达瑞(Darrin Siver)作客"商用汽车会客室",谈到佩卡在中国合资合作的进展时作上述回答. 重复可以加深印象.本次北京车展,佩卡携旗下的3款达夫卡车首次参展,与2011年首秀上海车展时没有太大区别,1款XF牵引车、1款CF自卸车、1款LF轻卡,2款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产品,只是在展台搭建上规格要更高一些.之前很少在中国市场露面的佩卡为何选择连续参加中国的顶级车展?"有2个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佩卡将通过车展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第二,佩卡希望通过车展,让更多用户切实感受到佩卡的产品.目前,卡车出口是我们的重要业务,希望通过车展推动出口销售,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赛达瑞的回答简短而直接.  相似文献   

8.
《汽车实用技术》2012,(3):59-59
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就将来临,4月9日,北京车展组委会在静安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展开对此届北京车展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北京车展继续占据新展馆和老展馆两大展区,整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位于顺义天竺的新展馆内展出,零部件依然在老展馆展出。2010年,北京车展开始启用顺义新展馆,展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创下亚洲车展新高。在北京车展新闻发布会上,车展组委会秘书长王侠表示,  相似文献   

9.
注册技术的合作 纵观2004-2006年中外企业除整车、零部件以外的合作签约,技术方面的合作稳步增长。这是合资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过去引进合资看重国产化率,在实际运作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国产化率不等于消化了技术,也不等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在新一轮引进中,研发中心的建立、双方技术方面的合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也是我国既往合资合作的反思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赵欢 《时代汽车》2013,(5):19-23
“热衷”于纯电动车的合资企业,除了在去年4月北京车展上发展合资自主品牌“首望”的北京现代之外,今年在上海车展亮相自主品牌的众多合资企业也纷纷把首款车“瞄准”电动车:一汽大众的“开利”、上海大众的“天越”、华晨宝马的“之诺”、一汽丰田的“朗世”等,尚未发布的广汽丰田合资自主品牌首款车型也将是一款电动车。而已经有产品量产上市的东风本田启辰品牌也即将推出E30纯电动车。  相似文献   

11.
1.中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情况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新签约成立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与合资项目有27家,其中签约成立中外汽车合资企业有12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3家,摩托车整车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5家;涉及技术、与高校合作、汽车能源等领域合资企业3家),签订的中外汽车合资项目有15家(汽车整车合资项目3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18日,第六届北京国际商用车辆及零部件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此次车展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客车行业展览会,同时也是历届北京商用车展最受媒体关注的一届展览会,近百家媒体对此次展会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总部位于法国的全耐塑料(Plastic Omnium)集团成立于1947年,该公司致力于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其产品包括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外部和结构零部件、油箱和排放控制系统,以及应用于人居环境的垃圾管理解决方案。在日前举行的2012北京车展上,首次参加中国车展的全耐塑料展示了其最  相似文献   

14.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08,(5):120-121
一直以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国际车展,商用车及其零部件都只能算是配角,真正吸引观众眼球的是与生活更接近的乘用车.尤其是北京车展一直受场地限制,将商用车单独安排在农展馆,因此,商用车对北京车展并不是很"拥护".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8日,国内商用车行业的一场盛会拉开帷幕。2005北京国际商用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第二届全国客车大赛、首届中国客车制造商与客流运营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北京商用车展不仅为众多厂商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成为厂商“龙争虎斗”的最好机会。在此次车展及客车  相似文献   

16.
合资自主品牌的问世直接冲击了自主品牌的领地——中低端市场,造成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10个月下滑。而面对自主品牌的下滑,合资自主品牌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今年北京车展上,多家合资公司公布了发展合资自主品牌计划,产品线也不断扩充。面对合资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的合力围剿,自主品牌应如何摆脱困境,重现往日风采?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领先的贸易展览会主办方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部——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近日宣布,与北京通联新里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协定成立全新合资公司。通联新里程是北京通联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关联公司,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取代北京通联和通联新里程,并与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一起成为AMR北京国际汽保展览会(下称AMR北京汽保展)的联合主办方。有关合作协议由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和北京通联新里程国  相似文献   

18.
张莹 《世界汽车》2007,(4):102-107
2007上海国际客车展已于3月15日闭幕,与轿车市场的动辄刀剑相比客车市场似乎一向不显山露水,于是也就相比2006年底的北京车展少了几分人气,车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数十家整车企业唱大戏,近百家零部件商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合资后的红岩,在新品推出方面一直为人所关注,此番的北京车展,自然成为它向世人展示实力的最佳机会。  相似文献   

20.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1,(40):16-22
第64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64th IAA Cars)B经落下帷幕,作为全球5大车展之一,法兰克福车展不仅是新车展示的重要舞台,也为各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展示创新技术提供了机会。本次车展吸引了包括博世、电装、大陆、爱信、佛吉亚、江森自控、采埃孚等公司在内的知名跨国零部件企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马提亚一韦斯曼(Matthias Wissmann)在车展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大部分创新都来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辆汽车的增值部分中有75%都源自他们。本次车展的主题是“未来标准”(Future comes as standard)。通过车展上所展示的各项创新技术,我们也能感受到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