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吉利帝豪EV450车无法交流充电的原因分析吉利帝豪EV450车由外部电网提供220 V交流电源给车载充电机(OBC),由车载充电机给动力电池充电,充满电一般需要12 h~18 h。交流充电的优点是充电桩成本低、安装方便;可利用电网晚间的低谷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充电时段充电电流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一种小型车载充电机充电系统,提出了该充电机系统的整体方案,并论述了充电机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该系统通过CAN总线与BMS实现交互通信,可根据电池的实时状态改变充电模式,进而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车载充电机的技术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实用化和大众化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充电机的分类、车载充电机的充电方式和车载充电机的技术要求,分析了车载充电机技术发展现状及车载充电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解决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本研究针对充电较快的直流充电过程中车辆与非车载充电机的CAN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从通信数据完整性、灵敏性以及抗扰性3个方面,设计了测试方案并进行测试分析,得出结论:所选测试样品在未加干扰时均可保证通信数据的完整性,并均可在指定时间内响应对方的通信数据并回复,灵敏性会随着车辆或者充电桩控制充电系统其他部件的增加而变弱;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浪涌冲击和传导抗扰,但随着干扰等级的增加,通信品质变差,通信中出现的错误增加。建议后面围绕软件干扰、增加浪涌冲击以及传导抗扰等级、围绕通信系统本身硬件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源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其动力电池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正常使用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国家已出台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并且在国家推出的多项优惠政策推动下,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建设作为配套设施的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相似文献   

6.
正故障现象一辆累计行驶里程约为5.1万km的2018款吉利EV450车,连接随车充电器(交流充电枪)进行充电,出现交流充电插座(充电口)指示灯显示为红色,无法进行正常充电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确认故障现象属实。连接故障检测仪读取车载充电机(OBC)系统的故障代码,读取到的故障代码为"P1C2C04车载充电机故障:紧急关闭/当前码",读取相关数据流,外部线缆连接状态CC信号显示"已连接",  相似文献   

7.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7款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断开电源开关(OFF挡),打开前充电舱并连接便携式220 V交流充电枪,组合仪表动力电池充电连接指示灯点亮,显示充电连接中,但无充电连接成功显示,交流充电无法完成,车辆无其他故障。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验证故障现象,车辆连接充电枪后仪表充电连接指示灯点亮,但并未听见前舱高压总成内部车载充电机散热风扇运行的声音(正常工作时应伴有车载充电机散热风扇声),仪表屏幕一直显示充电连接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由于高压线路连接松动、继电器吸合不稳、线路绝缘老化破损等常常引发电弧故障,对线路的安全性造成极大威胁。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不能有效检测充电过程中的电弧故障,为研究充电电弧故障,论文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电弧故障模型。模型包括车载充电机电路模型、电弧故障模型以及动力电池组模型。以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电路和移相全桥变换电路模拟车载充电机,以Cassie电弧模型作为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模型,以MATLAB工具箱中的battery模型模拟动力电池组。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到发生电弧故障时,不同电池荷电状态下动力电池组端电压、电弧两端电压及回路电流的变化规律,为电动汽车充电回路电弧故障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涉及电网、充电桩和车辆三方面,电能质量、充电设施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性能、充电通信兼容性等均会影响充电过程,其中,电能质量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影响,在现有国家标准中,并未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国内充电桩、充电站基数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电能质量调查、采集,分析所采集城市的电能质量相关具体数据,总结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的充电是指通过电网,给汽车上的储能装置补充电能。充电方式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俗称慢充和快充。电网供给我们的电能都是交流电,但是汽车上的电池电源是直流电,要想电池能够接收电能必须把交流电转换为成直流电,要么由地面上的设备(充电粧)转换,要么由车上的设备(车载充电机)转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环保和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车载充电装置是给电动汽车补给电能的常用方式,为了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在电池能量有限的条件下,研发和生产具有高效、可靠、使用方便、体积小、质量轻及价格适宜等优点的充电机,以便及时为各类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补充电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文章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前提分析了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未来的集成化、大功率化和无线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协调配合的一种新型充电模式,由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池的当前状态计算电池组的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并将该数据实时地传送到充电机,控制充电机改变充电策略和输出电流,实现优化充电.分析了影响电池充电电流的因素及其最大允许充电电流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焦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兼容性的发展,试验室制定了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实地测试项目,组织了国内主流品牌的电动汽车在京津冀、上海、深圳等地的充电站进行了充电兼容测试。由于直流充电电流大,危险系数高,本次测试主要围绕直流充电匹配性展开。本文综合各个地区的测试情况,将测试结果汇总,从现场充电环境、充电接口以及绝缘检测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国内车桩充电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电动汽车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充电的重要支撑技术,为实现不同无线充电设备的互联互通,基于端口阻抗的互操作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互操作测试。然而由于地面端、车载端设备的实际安装环境差异以及用于评价的基准设备的制作公差问题,常常导致用于评价互操作性的基准区域边界与实际边界有所偏差,增加测试结果的误判率,然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容忍区域确定方法以提升互操作评价准确性。本文通过建立端口阻抗与互操作关联表征模型,结合电动汽车国标参考设备参数范围,研究设备公差对端口阻抗影响的量化取值,基于误差传递理论提出了一种互操作阻抗边界容忍区域确定方法,可有效降低互操作性测试误判率,进一步提升端口阻抗评价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特殊测试     
<正>你知道吗?《汽车与运动》测试小组不仅测试汽车,还测试所有和汽车相关的用品,丰富您的用车生活!参考价:128元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支架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支架采用重力联动设计,一放即夹紧,路况再差,手机也安全无忧不会掉落。它还配备了无线充电模块,放手机的同时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一举两得。它的无线充电模块输出最大功率可达10W。支持QC2.0快充。绿联CD157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开车导  相似文献   

16.
正一、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总体功能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为接收和储存由车载充电机、发电机、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和外置充电装置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并且为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电动空调、PTC等高压元件提供高压直流电。2.组成北汽E150EV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其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箱及辅助元器件等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车型:车载充电机功率是3.3k Wh,动力电池能量33k Wh,续航里程351km。vIN:LGWECMA46KE××××××。故障现象:客户进店反馈车辆行驶里程短、充满电行驶50km左右,显示电量报警,提示需要充电。慢充充电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充满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非车载充电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GB/T 27930-2011规范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本文就通信协议进行研究,并搭建监测系统进行试验,为通信协议的监测和通信系统的调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于成伟 《汽车电器》2008,(10):65-65
目前市场上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机多由环形变压器和整流器组成,使用中发现不连续充100Ah以下容量的铅酸蓄电池还能胜任,当连续充电或容量大于100Ah时,充电机大多会烧毁。剖析多个厂家的充电机,发现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直径多为1.35~1.45mm。经计算,充电机最大输出电流为8-10A,而给铅酸蓄电池补充充电的电流选择一般是铅酸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0%。现以200Ah的铅酸蓄电池充电为例。正常补充充电应用20A的充电电流充电,约10h能充满电;如用8-10A的充电电流来充电,需要20-25h。充电的时间过长。用户是不允许的,也不会等待。  相似文献   

20.
<正>车联网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车载以太网是当前实现车联网最理想的技术,汽车零配件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以应对未来的市场需求,推动车联网的早日实现。车载以太网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支持多种系统和设备,具有很强的融合能力和开放的架构,如果未来将多种车内网络整合为一体形成骨干网,能够实现车与车之间的彻底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