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升传统自动变速箱的运行效率,基于拉威挪行星齿轮系设计了结构紧凑的新型复合功率分流装置,推导了该功率分流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式。通过集成并匹配两电机,构成了新型电子式无极变速器,应用杠杆法对其进行结构等效简化,并对其电功率分流特性和系统传动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两制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建立了搭载该变速箱的混合动力系统数学方程,应用等效杠杆模型对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并利用离线仿真对结构优化前后的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案后,系统增添了发动机直驱模式和3种纯电动模式,使得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分别提升了8.6%和5.6%。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作为蓝本,通过单一变量法,调节变速箱不同输入参数,测试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变速箱拖曳扭矩值,分析探究变速箱拖曳扭矩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趋势,为自动变速箱的效率研究、整车中变速箱工作点的自动控制调节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Masta软件可用于分析和设计变速箱,软件最基本的功能为分析现有变速箱的方案设计:(1)可以计算变速箱系统的刚度,包括齿轮、轴承的刚度;(2)计算给定应用条件下给定系统内齿轮、轴承、轴等主要零件的寿命及强度分析;(3)判断同步器尺寸、参数是否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4.
传动效率是机汽车变速箱传动效率是直接反映变速箱设计、制造水平的一项重要参数。文章对汽车变速箱传动效率测量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测试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实际应用方法及对此参数的影响因素,藉此对机械式变速器效率测量精度提高方面起到参考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斌 《汽车齿轮》1991,(1):18-24
本文论述了当今用于轿车(PKW)和载重车(NKW)的自动变速箱(传统的自动变速箱、电子控制式自动变速箱、双离合器变速箱、无级变速箱)的设计构造,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起动性能、效率、发动机-变速箱匹配,噪音特性,尺寸/重量)进行相互比较,最后对各种不同变速箱将来的使用可能性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刘小燕 《汽车科技》2008,(Z1):16-20
介绍了一款五挡机械式变速箱总成的开发过程,在设计计算部分结合整车的边界条件以及所匹配的发动机参数,确定了变速箱总成关键参数,并对轮齿进行了设计校核.比较了滑块式和锁销式同步器的优缺点,并对变速箱总成的同步器间隙进行了校核.该变速箱总成经过几轮改进及试验,完全满足整车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8档自动变速箱,开展效率优化、精细化标定及主减速比优化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排量油泵、VFS电磁阀和低润滑压力对变速箱效率有显著影响;在1000r/min@50Nm工况下,12cc油泵和VFS电磁阀方案,相对于17cc基础方案,1~8档变速箱效率均提升,对应改善值为2.91%、0.43%、1.14%、2.5%、2.88%、3.03%、5.12%、7.47%、4.45%;采用12cc油泵、VFS阀板、3.95主减速比和精细化标定,百公里加速降低1.5s;WLTC工况下百公里油耗为2.1 L/100km。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国产DCT变速箱为研究对象,基于LabVIEW平台搭建变速箱发热功率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9.
针对液力变速箱与发动机动力匹配计算困难的问题,推导出以输出功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用Excel软件对原始参数进行处理和规划求解,实现传动系参数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10.
阀体作为自动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质量。文章以GF6自动变速箱液压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阀体的压力和泄漏量两项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故障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这两项指标来分析常见的变速箱液压系统问题。文章为自动变速箱的阀体设计和阀体故障分析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江淮汽车申请变速箱技术专利657件,位居行业榜首。以自动变速箱最核心部件——液压控制模块(HCU)为例,江淮汽车目前已完全掌握HCU的设计、仿真计算、加工装配及测试验证,并建立15万套高水平生产加工线,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江淮DCT变速箱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2015年6月高水平通过国家"863"课题验收;2015年11月在江淮DCT产品技术鉴定会上,得到汽车业泰斗郭孔辉院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动变速箱技术的回顾和市场发展需求分析,奔驰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推出了9速自动变速器。对奔驰公司新型9速自动变速器725.0组成的各分系统做出了介绍,着重说明了电液控制系统,升降档控制,供油系统及应急运行模式。并对其有特色的机构和部件进行了详细说明,将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电液控制驻车止动爪,变速箱油冷却系统,电动变速箱油泵,变速箱油作为主要特色部件,描述了相关部件的工作过程及设计目的。分析了该变速箱的动力传输流程,对1-9前进档和倒档的动力传输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对其中几个特殊档位的传递过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目的说明,对各档位传动比的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为维修诊断提供了基础信息。总结了该变速箱的优缺点以及与同类变速箱的横向对比,提出了该变速箱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并对未来多档位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径流涡轮的无量纲设计方法。 对于任何给定的无量纲功率比,设计目的是尽量减小进口和出口的马赫数,从而使流道损失减至最小。 其设计方法是:先假定一个效率,然后再通过经验损失来修正。最终的无量纲设计值可通过给定的进口滞止条件和工质的质量流量转换成绝对尺寸。  相似文献   

14.
自动变速箱是汽车动力传动及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论文利用汽车理论、机械设计理论、力学等理论知识,结合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Pro/E及分析软件ANSYS,采取理论研究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变速箱的行星传动机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结构装配和干涉检验,利用Pro/E软件中的结构分析模块对变速箱的传动结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到了与设计方案理论计算相同的结果。在ANSYS中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导入及载荷和边界条件的施加,完成了对行星架组件的结构静力学分析,得到了组件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方法和借鉴。对齿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模态变形结构。另外运用Romax进行了轴承载荷谱分析。从而验证了关键件理论计算及结构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自动变速箱的优化、变型设计和新型自动变速箱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对自主研发液力自动变速箱新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变速箱油冷却系统的匹配设计决定了自动变速箱的高温适应性,因此其设计开发需要充分的分析和验证。文章以某款车型的油冷却系统匹配为实例,系统地阐述了变速箱油冷却系统匹配设计的方法和过程。通过理论计算结合3D CFD分析,确定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三种验证工况的技术要求,并最终通过试验验证,确认车辆的设计达到标准要求。最终试验结果与设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反应了该分析方法具备指导设计方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 JS-1型翻斗的动力性能,我们设计了 JS1-3C 型变速箱。该变速箱的设计方案请参阅《工程机械》83年第四期题为“JS-1型翻斗车变速箱的改进”一文。为了验证JS1-3C 变速箱新配齿轮的疲劳寿命,除对其进行强度计算外还作了必要的台架试验和工业性考核,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汽车自动变速箱壳体的设计开发流程,对自动变速箱壳体的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在变速箱壳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系统开发、拓扑优化、强度校核、工艺分析、加工分析和装配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出变速箱壳体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模态频率是悬置支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设计参数。悬置支架模态频率的高低,对于电驱变速箱及其所在的新能源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某电驱变速箱的悬置支架模态设计为例,以柔度为优化目标,以模态频率、体积为约束条件,利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悬置支架的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升了其模态频率值。其中第一阶模态频率值由优化前的360Hz变为优化后的504Hz,提高了40%,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变速箱是汽车动力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离合器又在自动变速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可靠性与耐久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故变速箱中关键零件的疲劳耐久性能需要通过离合器疲劳试验台架进行检测验证。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低倒档C1-2-3-4档离合器的结构及原理、技术要求以及使用性能要求等,计算并设计出GF6自动变速箱低倒档C1234档离合器疲劳试验台架。  相似文献   

20.
汽车变速箱齿轮搅油扭矩损失对整车传动效率及经济性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齿轮搅油对变速箱润滑及传动效率的影响,对某型变速箱齿轮搅油润滑过程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