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龙文枫 《船电技术》2005,25(5):9-12
根据六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PSIM建立了六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通用仿真模型.并以一套20kW、6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为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徐惠明 《船电技术》1998,18(1):37-40
随着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问世,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的发展,以及电机控制技术的进步,近来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两年用作电动车辆直接驱动的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正在开发研制,本文结合实例,简述了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无刷直流推进电动机动态性能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卫  郝英  王亚静 《中国航海》2005,(2):70-72,78
建立无刷直流推进电动机的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利用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对称性边界条件确定初始状态,对起动等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对于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尹曾锋 《船电技术》2012,32(10):61-64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DSP TMS320LF2407的永磁直线直流无刷电动机硬件设计和PWM控制方法,给出了电机的控制程序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80C196MC单片机控制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林 《船电技术》2002,22(1):9-11,55
扼要地介绍了80C196MC单片机的特点及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的分析和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影响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的各种因素,并分析了消除各种转矩脉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成  沈琪  刘志强 《机电设备》2004,21(4):36-39
根据系统控制对象的特点,从模块化及数字化的角度出发,选取以LF2407A为控制芯片,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正弦波无刷直流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案.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将系统控制中的矢量运算通过DSP实现算法控制,最终完成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的正弦波无刷直流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系统满足了正弦波无刷直流电动机高性能伺服控制所需参数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抑制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流换相产生转矩脉动的新方法——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两套三相对称的绕组组成,其中A2相滞后A1相30°电角度,B2相滞后B1相30°电角度,C2相滞后C1相30°电角度。文章分析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他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较小且具整个驱动系统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永磁无刷电动机技术对舰船核动力装置等要求屏蔽或密封场合电动泵进行了分析、改进.在综合轴封泵和屏蔽泵结构特点基础上,将屏蔽电机中的转子由普通的鼠笼式改变成永磁式,构成一个永磁电机.在电机传动控制上采用自同步调速控制,使电机、叶轮、屏蔽套、轴承、调速控制等一起构成一体化永磁无刷无泄漏电动泵,并提出了在舰船上的运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童正军  高嵬 《船电技术》2013,33(7):58-6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插入式重复控制方法来抑制电机电磁波动力矩控制方案,通过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波动力矩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波动力矩产生的机理及其特点;根据对波动力矩的分析设计了插入式重复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该控制器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对波动力矩的抑制效果很好,直流电机调控性好、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1.
运动控制是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滑模控制作为1种重要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策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无人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的特点和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滑模控制以及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的结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贺天元 《船电技术》2011,31(1):60-64
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滞环电流控制、空间矢量控制、单周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以及无源性控制等控制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各控制方法及其相关改进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船舶列队是未来水路运输的重要方式。分析船舶列队协同控制的特点和原理;从船−岸协同交互、列队控制模型、列队运动控制、列队典型应用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梳理。总结当前船舶列队控制技术瓶颈,包括人机共驾控制、列队控制运动不确定性建模、列队协同控制一致性、通信受限下船舶列队鲁棒控制及一致性控制等。最后,指出未来的船舶列队协同控制发展,应重点解决基于数据驱动与机理融合的列队运动建模、基于生物群体机制的船舶列队控制、基于分层控制的船舶列队控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谦 《船舶》2011,22(1):34-36
对国内和国外的二种柴油机并车装置三级控制方法,从驾控台、集控台、机旁控制台的控制部位功能,以及控制系统功能的负荷分配、负荷转移和控制模式上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国内和国外二种柴油机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可为今后柴油机控制系统设计选用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换热器的控制形式,并将模糊控制技术引入到换热器进出口水温的控制。根据基本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原理,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的主要环节,基于MATLAB下对模糊控制和PID控制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动、静态性能,控制规则简便,适应性强,能更有效快捷的控制换热器进出口水温。  相似文献   

16.
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智能复合控制策略,将其应用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利用模糊控制在线自适应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相比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仿真结果表明,PWM整流器输出电压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胡茂宏  鞠朋朋 《中国造船》2012,53(Z1):136-140
概述平台分离器的压力和液位控制方案,并根据具体项目给出实例。在前期设计中,须进行仔细分析,保证流程的设计能满足产品质量和流程稳定性的要求,这对于促进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压力、液位是工艺控制的基础。整个流程是建立在单个设备工艺参数控制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整合各设备之间的流程关系,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能耗,保证整个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马雄仓 《船电技术》2012,(Z1):114-117
本文主要研究对特定空间(电阻炉)的温度进行高精度控制。电阻炉是一种具有纯滞后的大惯性系统,本文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传统的加热炉控制系统构成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进行修改,借此提高其控制效果。本文提出的基于模糊的自整定PID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对高质量热处理件的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建斌  马俊  杨聪  倪卫国 《船舶工程》2020,42(S1):440-443
柴油机控制系统主要有气动控制系统、电-气混合控制系统、微机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等,目前,我国大量船舶上使用的是气动控制系统或电-气混合控制系统,机旁气动操作系统是以上两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带超速保护功能的柴油机机旁气动操作系统,提高了柴油机旁气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将模糊控制与专家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糊专家控制策略,用于工业加热炉燃烧过程的温度控制.在温度偏差较小时使用模糊控制,保证较好的控制精度;在温度偏差较大时采用专家控制,保证快速的升温和降温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控制策略具有响应快、鲁棒性强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